迎着曙光前进

2018-09-10 03:39李晓巧
世纪风采 2018年7期
关键词:渣滓洞新华日报重庆

李晓巧

在举国欢庆翻身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1949 年11 月27 日,一批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却在即将解放的重庆,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他们的名字永远定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其中,领导渣滓洞地下党组织的是一位女同志,她叫胡其芬,曾是《新华日报》英文翻译,是国统区中共地下党组织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坚强战士。

学生时代加入中国共产党

胡其芬,原名胡永萱,曾用名胡南、胡启芬,在渣滓洞监狱中,她又名胡其芬。1919 年4 月26 日,胡其芬出生于湖南湘潭,其父胡彦博早年留学日本,为人正直老实。胡其芬的母亲肖石莼性情豪爽,富有同情心,对胡其芬影响很大。6 岁时,胡其芬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并跟大姐胡永芬、哥哥胡笃亮学习英语。1929 年,10 岁的胡其芬随家迁至南京。1931 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省立南京女中读书。在中学阶段,思想活跃的胡其芬不仅阅读了很多传统经典名著,同时也阅读了《子夜》《母亲》《毁灭》等新文艺作品,尤其是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和斯诺的《西行漫记》等书籍,使她大开眼界。

1937 年,18 岁的胡其芬高中毕业, 考入中央大学经济系。八一三淞沪抗战后,胡其芬全家从南京回老家长沙,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胡其芬在长沙参加了“白雪剧团”和长沙抗敌后援会救护训练班、“伤兵之友” 社等组织的抗日救亡工作。

1937 年12 月,胡其芬参加了中共南方局在湖北汤池举办的农村合作社训练班,该训练班专门培养党的地方干部。1938年初,19 岁的胡其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 年7 月, 胡其芬随家人来到了重庆,在新市区委领导下从事地下抗日宣传工作。同年11 月,根据党组织指示,胡其芬作为中央大学经济系新生在中央大学重庆柏溪分校学习,在校内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当时柏溪分校第一届党支部有党员12 名,胡其芬即为其中之一,并任党小组组长。她多才多艺,唱歌、演剧、讲演、写文章样样都行,在学生救亡联合会组织的演出活报剧、教唱救亡歌曲等活动中,表现突出,被推选为中大女同学会会长。

化名“胡南”投身新闻战线

1939 年9 月,胡其芬用“胡永萱”这个名字考入因抗战爆发而内迁到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文学院新闻学系学习,录取考试的综合成绩为75.2 分。

1939 年冬天至1940 年春,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胡其芬因共产党员身份暴露,不得不撤离复旦大学, 被调到中共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工作。1940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南方局常委会上讨论研究《新华日报》的工作时强调,《新华日报》要把强化资料研究的力度作为整顿报纸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仅要有研究材料提供给党在重庆的领导机关, 而且要供给在延安的党中央机关,不仅便于本报使用,而且可以与外界交换材料, 起到组织、团结作用。会后,《新华日报》立即成立了资料研究室。正是在这时候, 英文功底好的胡其芬成为《新华日报》资料研究室的一名英文翻译。从此,她不再用“胡永萱”这个名字,而改名“胡南”出现在新的战斗岗位上。

在当时复杂危险的环境中,胡其芬机智巧妙地利用合法新闻工作者身份开展党的宣传工作。她一边为《新华日报》翻译英文稿件,一边也为其他报纸提供翻译稿件, 以此既达到宣传目的,又做好统战工作。如当时内迁到重庆的《新民报》是进步报纸,堪称中共党报的友军。为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胡其芬每天也挤出时间为这家报纸翻译英文电讯稿,将重大国际新闻如实呈现给国内读者。

1941 年1 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安全起见,中共南方局决定将《新华日报》的200 多名工作人员精减到80 人左右, 胡其芬在被疏散隐蔽人员之列,党组织决定送她去延安。

活跃在重庆地下宣传战线的周恩来家的“家庭成员”

1945 年12 月,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到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胡其芬作为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又一次来到了山城。她在邓颖超直接领导的妇女组工作,也就是在这时候,为了掩护身份,她用“胡南”的名字成为周恩来、邓颖超家的“家庭成员”。

在重慶“红岩革命烈士纪念馆”里,可以看见一张标明“胡南”的女烈士照片,她的照片简历上的户主姓名写着“周恩来”。26 岁的“胡南”圆圆脸,戴着一副眼镜,文雅而秀气,一看就是女知识分子的模样。

抗战胜利后,1946 年5 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胡其芬作为中共代表团的工作人员也随之来到南京。1947 年2 月,国共谈判破裂,经组织批准,胡其芬再次回到重庆从事地下工作。因工作需要,她精心改变了自己的服饰和打扮,烫了发,穿着绸缎旗袍,高雅大方,一副上流社会的时髦妇女形象,改名胡启芬。

作为地下党员的胡其芬,从事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像当年在《新华日报》一样,在秘密宣传战线上与敌人展开不懈斗争。她每天深夜秘密收听和抄录新华社广播的新闻与文稿,通过秘密渠道送往当时重庆的党的地下刊物《反攻》和《挺进报》,与在《新华日报》工作不同的是,这次她的工作更加危险。同时,她发挥翻译英文稿的强项,将外国报纸电台一些国民党不许刊发、不敢刊发的国际新闻翻译出来,提供给当时的进步报纸,让民众了解真实的国际时事。

1948 年初, 胡启芬被任命为中共重庆市委妇委书记。4月,由于叛徒叛变,胡启芬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国民党渣滓洞集中营。

领导渣滓洞的地下党组织与敌人顽强斗争

在渣滓洞监狱中,为了更好地组织难友同敌人战斗,胡其芬与江竹筠、李青林成立了狱中党支部,并积极开展争取、瓦解敌人队伍的工作。作为一名有10年党龄、斗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敌人软硬兼施的逼供对她毫无效果。对狱中缺乏斗争经验的年轻女同志,胡其芬总是以满腔热情关心她们,帮助她们认清形势、稳定情绪,教她们如何对付敌人、如何对付刑讯。此外,胡其芬还把教难友唱进步歌曲作为一项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她教大家唱的《青年近卫军》一度成为渣滓洞监狱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1949 年11 月,被渣滓洞监狱党组织策反的看守黄茂才为渣滓洞里关押的革命者送出了一封信,信后署名“吉祥”。“……

又闻所内传说即将结束, 除了17 人决定释放外, 其余还有第三、第四批或将处决,每个人都笼罩着死亡的阴影。蓝先生归来又带给我们一线生的希望。妹,这就全靠你与朋友营救我们的努力了。第三批传命令已下,可能周内办理!!! ”这封后来被称作狱中革命者“最后的报告”的信件写于11 月19 日,写信人就是胡其芬。

不幸的是,对于渣滓洞内革命同志的营救行动还没有准备好,残暴的敌人就已经开始了垂死之际最后的疯狂。1949 年11月27 日, 在举世震惊的渣滓洞“11·27” 大屠杀中,300 多位中共党员和革命者遇害,胡其芬身列其中,时年30 岁。

据渣滓洞唯一脱险的女志士盛国玉回忆,当时的渣滓洞监狱一共关押着20 多名“女犯人”。1949 年11 月27 日,站在牢门口观察敌人动静的胡其芬,在反动派罪恶的子弹射过来时,带头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一时之间,狱中同志都跟着她喊起来,“共产党万岁! ”胡其芬牺牲的消息传到北京,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长久地沉浸在悲痛之中。

我们迎着曙光前进,战斗的同志们!

敌人就要崩溃,胜利就要来临。

快武装起来团结紧!

劳动者青年一条心,

我们是无产阶级青年近卫军!

这首70 年前曾经在重庆渣滓洞被一遍又一遍激情传唱的战歌,鼓舞着身受严刑的革命者们勇敢地迎接胜利, 寻求光明。这也正是曾经新闻战线的战士胡其芬烈士虽遭挫折,但却依然不忘革命初心,满怀对党无比忠诚、坚定必胜信念的最好写照。

猜你喜欢
渣滓洞新华日报重庆
重庆客APP
参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旧址感怀
谒重庆歌乐山渣滓洞
在渣滓洞看一副副镣铐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