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汽艰苦造车记

2018-09-10 03:39贾凤芝
世纪风采 2018年7期
关键词:长春东风苏联

贾凤芝

1950 年2 月, 毛泽东结束了对苏联的访问,回国的专列上载着斯大林送他的吉斯牌防弹轿车。吉斯轿车是当时世界上的顶级豪车,但毛泽东真正相中的则是出品吉斯的斯大林汽车厂。

参观该厂时,看到一辆辆汽车驶下装配线,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与苏联谈判商定的1950 年首批50 个援建项目中, 包括了建设一个现代化载货汽车制造厂。苏联方面给予了保证:斯大林汽车厂有什么设备,中国就有什么设备;斯大林汽车厂有什么样的生产水平,中国就有什么水平。对于毛泽东来说,这个礼物的分量,远远大于私人座驾。

斯大林下令必须保证中国工厂成功

1950 年3 月初, 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筹备组。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在美国福特公司任工程师的孟少农调入筹备组,他感到非常惊喜,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竟然这么快就要造汽车了。20世纪上半叶,连年战乱使中国难以研发制造汽车,所谓汽车厂只有组装功能, 孟少农1946 年回国后只能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无实战之地。

筹备组成立后,孟少农等人跑遍全国寻找厂址。建车厂需要雄厚的供电供水实力和大量钢铁资源,只有东北符合条件。沈阳和哈尔滨的城区已经很拥挤,没有空地,长春过去则是一个政治中心,工厂不多。经实地考察,选定了长春孟家屯,那里原是关东军驻扎地点,残存了一些被炮火破坏的大楼,经过简单整修就可以成为建厂指挥中心。当时整个长春只有两辆汽车,都是美国吉普,中苏专家就乘着它们勘察厂址。

苏联动员了汽车、外贸、电站、机器、铁道等8 个工业部门参与援建。工厂设计由苏联汽车拖拉机设计院总承包。斯大林下了死命令,必须保证中国的工厂十分成功。苏联工业部领导人告诉孟少农,这是最高权威人士的命令,这个项目必须成功,不可靠的设备和援助不能给你们。

凡是苏联有的,都原样置办一份,有的机器连苏联都是第一次试制。比如专门为一汽设计了一台压制解放卡车车架大梁的压床,重达3500 吨。苏联没有这么大的车间能够铸造这台机器,斯大林汽车厂盖了一个36 米跨度的超大型车间,铸造出的第一台压床给中国, 第二台才自己用。苏联铁路系统全线总动员,一切列车为这台设备让路,到满洲里后,因为中苏铁轨不同还换了车皮。结果到哈尔滨时却由于体积过大无法通过桥梁,只好又绕道大庆以西,才终于将这个庞然大物运抵与莫斯科相距1 万多公里的长春。

全国支持长春三年建厂

1953 年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元年。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 中共中央决定从1953 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打下工业基础。建成长春汽车厂并生产出汽车,是一五计划的重点内容。原计划四年建成,时间表已经非常紧张,但苏联专家评估后却认为努努力三年也有可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毛泽东亲自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 通报全国,责成有关部门给予最大支持。

1953 年, 从全国各地调来了数千名干部和技术工人,不少科长是由县团级干部担任。数百名北京、天津、上海的大学生毕业被分配至此,还有许多海外高级知识分子自愿回国到长春参加汽车厂建设。孟少农晚年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必须得到中央政府的帮助。政府发文指示某某地必须支援多少人。否则,我们就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召集那么多人。”当时长春人口不足十万,满目疮痍,气候苦寒。一汽副总工程师陆孝宽回忆说:“在南方的传闻中, 提起长春是谈虎色变。

但毕竟是建设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汽车厂,许多人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仍以调入长春为荣。”1952 年, 李岚清从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被分配到正在筹建中的一汽工作,他只知道要去长春市委报道,厂子具体地址等信息都是保密的。李岚清回忆说:“一汽第一代青年职工的业余时间都是在刻苦学习中度过的,下班之后办公室经常灯火通明,大家都在苦攻俄文和技术知识。”苏联派来了大批专家手把手带徒弟, 厂里举办俄文速成班。苏方还提出一个实习生留学培养方案,列出了从生产到管理各个部门所需的人员清单,上至厂长、处长、车间主任,下至工段长、调整工,拟全部送到斯大林汽车厂实习。每人每月发700 卢布补助, 相当于苏联工程师待遇,还给置办了皮大衣、呢大衣、毛料大衣、毛料西服等行头。

从1952 年开始, 苏方多次催促赶紧签订实习生合同,甚至不签合同也行, 先送人过来,不然学成回国后就赶不上设备调试和生产准备。但国内各种政治审查、组织批准程序十分严格,实习生筛选效率较低, 从1952年下半年到1953 年底才送出几十名实习生。1956 年,由李岚清带队的最后一批实习生赴苏,至此一汽送去总共500 多名实习生。

毛泽东拒绝“冠名”

既然是全盘学习苏联,起初很多人建议厂名也学斯大林汽车厂,叫毛泽东汽车厂。这个名字很快就传开了,但毛泽东本人最反对用领导人名字来命名城市街道和企业。1953 年6 月中旬,一机部汽车局派人将一封密件送到筹建中的长春汽车厂,副厂长郭力打开一看,是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车厂终于有了正式的厂名。第一汽车制造厂,这个名字寄托着毛泽东的希望, 有了第一,还会有第二第三,中国将有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为一家工厂奠基题词。

奠基典礼原计划在1953 年7 月初举行,但长春从7 月1 日起就天天下雨。廠办公室工作人员张瑛回忆,他们只好与长春军用机场和军队航校气象站联系,请求他们透露“天机”,帮助选个晴天举行典礼。长春部队首长十分重视,特意与北京军方气象部门沟通对照,以便提供更为准确的天气预报, 最终预测7 月15日上午晴天。

7 月15 日上午, 果然晴空万里,一汽破土动工。6 名青年共产党员身穿厂里统一配备的短袖白衬衫,将刻着毛泽东题词的汉白玉基石安放在基座上,李岚清是其中一员。典礼在中午12 时结束, 就在工作人员清理现场时,忽然天降暴雨、雷电交加, 主席台还没来得及拆除,台下就瞬间变成一片汪洋。

在一片荒野上,三年时间内不仅要建成年产3 万辆4 吨载重车的综合性汽车厂,还要建起容纳四五万人居住的生活区及配套基础设施。从基层干起后来当上一汽厂长的李刚说过:“鞍钢的项目虽大,但它是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的。一汽项目是平地起家,更为艰巨。”按照东北地区的气候规律,深冬季节“猫冬”不施工,但为了实现三年建厂,必须在千里冰封的冻土上挖掘,在寒风刺骨的高空架钢筋。熬过1953 年冬天,1954 年夏季多雨, 三个月降雨44 天,大雨中也一直坚持施工。

1954 年冬天, 苏联专家基列夫想了个办法,用火车头喷出的蒸汽在封闭厂房中取暖。铁道部部长吕正操给予支持,从全国各地调来8 辆蒸汽火车头送至长春。

天价“解放”车

为适应全国工业建设需求,一汽受命优先生产载货汽车,车型按苏联专家建议选择了吉斯150。吉斯150 是苏联在二战后投产的新型卡车,是根据战时从美国租借来的通用卡车等车型改良组装的混合产品。一汽的解放卡车在吉斯150 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使之更符合中国的道路状况和运输需求。“解放”这个名字在建厂初期就定下来了。斯大林汽车厂提出,希望中方给卡车取个牌名,以便标在设计图纸和车头模子上。一机部部长黄敬等人列出“解放”“前进”“胜利”等多个名字作为候选,呈交毛泽东后,他圈定了“解放”。车牌字体取自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写的报头。

1956 年7 月13 日,距离建厂三周年还有两天,一汽兑现承诺,装配出第一辆“解放”卡车,14 日装配出第一批共12 辆。14日上午召开庆祝会后,400 多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坐上披着红花的“解放”卡车,组成报捷车浩浩荡荡驶过长春主干道,全城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市民夹道欢呼。

1956 年国庆节,第一批“解放”汽车参加了阅兵式,随后被摆在天安门广场前展示。“解放”正式投产后非常抢手,要有政府批件才能买到。孟少农回忆:最初定价是14000 多元人民币,大约有20%的利润。当时国家领导人的工资大约四五百元,普通家庭的月支出大约三四十元,“解放”车也可算是天价了。

“东风”驶进中南海

1956 年4 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在会上说:“什么时候我们开会能坐自己生产的小轿车来就好了。”虽然解放车很快诞生,但他更盼望国产专车早日取代苏联轿车,这毕竟更加关系到国家形象。

1958 年2 月13 日,毛泽东到一汽视察,他问厂长饶斌:“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呀? ”此时一汽对小轿车的研发组装已经开展近一年,设计参照法国的西姆卡和德国的奔驰190。毛泽东视察后,一汽全厂大动员,组成突击队,23 天昼夜奋战,突击组装出了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

1958 年5 月21 日,在中共八大召开前夕,铁道部派专用车厢把东风牌小轿车从长春运至北京。列车进站后,闻讯而来的群众和记者将“东风”围得水泄不通,如果不是借助站台服务人员帮助,“东风”根本无法驶离月台。按照计划,“东风”先在北京主要街道展示一圈,然后驶向一机部、中南海。

“东风”驶进中南海,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赶出来迎接,说明天一早再把车送来,放在怀仁堂草坪上展览几天。杨尚昆发现车头有排英文字母,问“这是啥子意思? ”饶斌解释是拼音“东风”。杨尚昆说,这不大好,人们认不得,还以为是外国车呢。他建议换成汉字。大家觉得有道理,明天一早就要给中央领导看车了,刻不容缓。

首先,“东风” 两个字找谁写? 有人提议从毛主席“东风压倒西风”的题词里提取,于是一汽一行人赶赴人民日报社,报社领导一听这个创意欣然支持,指示摄影室以最快速度按一汽要求尺寸影印出毛泽东“东风”二字手迹。拿到手迹又迅速找到灯市口一家汽车修理厂,厂里师傅一看是国产第一辆小轿车,都很兴奋,彻夜劳作,用矬刀矬出“东风”并电镀,把车头七个拼音字母卸下来,洞眼补漆,重新打眼镶配汉字。

第二天一早, 小轿车镶着“东风”车标驶进了中南海,停在怀仁堂门前。怀仁堂正在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间歇中央领导人都抢着围观。周恩来围车看了一圈后打开机器盖子看发动机,问了句:“这发动机是抄奔驰190的,对吧!”带队的产品设计处副处长史汝辑说“是”。周恩来说:

“世界上的汽车都是互相抄的,但要抄得巧, 得有些改变才行,原样照搬, 人家会提出意见来的,比如发动机的气阀室盖就可以改改形状嘛。”毛泽东在散会后的一个傍晚出来看车了,他绕着车反复端详,并和林伯渠一起上车,绕怀仁堂兜风两圈。下车后,毛泽东连连说:“好呀,好呀,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 ”

红旗CA72 进京献礼

东风小轿车只有一辆,没有投入量产,这辆车现存一汽博物馆。中央向一汽下达了新任务:赶在国庆十周年庆典前生产出高级轿车。

1958 年,一汽以“东风”为原型, 参照1955 年美国克莱斯勒轿车,设计生产出了著名的红旗CA72。“红旗”与“东风”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造型更具民族风格,内饰更为华贵。

1959 年国庆节前夕,30 多辆红旗CA72 运送至北京,其中有两辆敞篷检阅车,中隔墙上装有供检阅人专用的扶手。这次进京献礼,红旗背负着一汽全厂的三个托付:一是让两辆敞篷车成为国庆阅兵检阅车;二是让其他红旗轿车参加国庆游行,接受毛主席检阅;三是请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看车,让一部分中央领导在节日中坐上红旗。之所以会给出这三项任务,是因为北京汽车厂也生产出北京牌轿车和敞篷车送到中央,与“红旗”形成竞争之势。共和国十年大庆非比寻常,两家都想一展风采。阅兵指挥部专门组织了一场对比试验:按照检阅路线行驶, 出故宫大门,过金水桥,穿过天安门广场。“红旗”走得非常稳,比武胜出。红旗轿车参加游行演练也获得批准。一汽的目标达成了两个。

第三个目标是让中央首长节日期间坐上红旗轿车,要做到这点,一得让首长相中,二得在国庆前拿到牌照。一汽兵分几路, 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警卫局、总参装备部、外交部等部门提供看车试车服务。各部门都很欢迎,都提出要跑起来试试。当时长安街车很少,可以开快车,但许多领导要求跑八达岭、十三陵、潭柘寺,路遥知马力。到薄一波家试车时,薄一波提出跑天津。恰巧當时北京牌轿车也要同行试车,红旗轿车开足马力,屡屡超车,没有发生故障,又一次抢尽风头。一机部副部长汪道涵看车时一高兴忘了时间,突然想起来得赶去机场接外宾,身边另一位领导说:“坐他们的红旗去吧,每小时160 公里。”汪道涵到达机场时, 非但没有迟到,还提前了不少时间。

当时红旗轿车还有很多问题,开起来还是有危险的,因此,北京市公安局车务科迟迟没有通过牌照申请。1959 年9 月27日, 眼看还有三天就是国庆节了,一汽厂长饶斌向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反应情况,得到万里的支持,30 多辆红旗轿车全部拿到了牌照。10 月1 日,10 辆崭新的CA72 红旗轿车在国庆10 周年庆典上亮相, 国内外竞相报道“中国第一车”。

猜你喜欢
长春东风苏联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富翁借伞
富翁借伞
灵动优雅 长春花篮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东风Honda第十一代思域
东风日产轩逸e-Power
武装保护苏联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