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的大鱼

2018-09-10 02:19大鱼当道
垂钓 2018年6期
关键词:隐蔽性竿子号子

大鱼当道

多大的鱼叫大鱼?若干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作者称,能称作大鱼的鱼怎么着也得超过10斤吧?当时我很赞同,那个时候毕竟还是有资源的。然而,2017年,在我钓鱼的圈子里——包括把道听途说的都算在内,居然没有一条超过10斤的鱼获。渐渐地,概念上的大鱼演化成了和小鱼相对的一种概念。比如正在钓鲫鱼时,钓着钓着一抬竿“咯噔”一下就切线了,于是感叹:“哎呀,碰见大的了!”其实,这条鱼可能也就二三斤。

我是最讨厌钓鲫鱼的,但是苦于资源不济,钓别的大体型的鱼还真没地方。于是,钓鲫鱼成了常态,总结下来,每年钓鲫鱼都会遭遇几次意外,尤其我常去的一座小水库,鲫鱼的标相特别迷惑人——缓慢的黑标,和鲤鱼咬钩别无二致,这就极易使人产生误判,有标相出现还是随意地一抖手腕,结果鱼线“嗞”的一声,措手不及中想要发力已然来不及,子线秒断。其实,就算是有精神准备,让小钩细线去应对冲劲十足的大鱼也无能为力。为了弥补拉力的不足,有人用细的大力马子线。其实我并不看好这样的组合,万一挂钩了怎么办?而且,大力马子线太容易相互缠绕了,用起来总觉得很别扭。

于是,我加粗了子线,最后定型到了1号。用这么粗的子线钓鲫鱼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尤其在春天,好多人的主线才用到0.6号或者0.8号,1号子线对于他们来说简直粗得无法接受。我承认,纤细的线组确实具有更好的隐蔽性,但是,因线径所导致的隐蔽性的差距绝没有想象得那么大。拿2号子线和1.5號子线作比较,1.5号的中鱼率要明显高过2号子线,半号之差非常明显,线径上只差了0.03毫米。线径越粗,隐蔽性越差,中鱼率越低,这是规律。但是,这个规律却起到了一个误导作用,让人认为细线也存在着同样大的差距,所以大家都在尽可能地追求更细的子线。其实,1号以下的细线之间的隐蔽性的差距没有那么大。因为1号子线的隐蔽性已经很强了,足够应对水库中的一两半以上的鲫鱼了。事实上,再缩小子线的号数,钓获量并不会有明显提高。近年来,我一直在观察1号子线和更细子线间的差别,我总是要找个用更细子线的同伴作为我的参考,并且与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怎么打窝我就怎么打,他打多少我基本也打多少,他用多长的竿子我就用多长的竿子,他用什么饵我就用什么饵。我们差的只是调钓和换饵频率。我在春天更为注重调灵钓灵和高频率换饵。几年下来,我的收获大多数时候都比同伴多,意外遭遇鲤鱼和鲢鳙时,多数也都被我拿下了。同伴们也有过类似经历,但是基本上提竿就断线,秒切。

灵敏度是另外一个误区,刚才我用“隐蔽性”这一词来说子线,这样说有我自己的道理。有的人会说,细子线能提高灵敏度,这个观点我不承认,在某种程度上,用细子线能提高中鱼率不假,但是它和灵敏度无关。灵敏度取决于你的调钓,标相取决于鱼吃饵的动作。以春天钓鲫鱼为例,鱼的身体僵硬,进食的动作小而慢,用了细子线就能在标相上把这个动作放大?这是胡扯。细子线提高中鱼率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在鱼进食的时候尽量减少障碍感,鱼线越粗,这种障碍感越强,鱼轻嘬一口就会放弃,标相的反应就是,浮标轻轻一动或者根本没有动作。有的人曾经问我:野钓时明显感到窝子里有鱼,可就是不咬钩,这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他:窝内有鱼说明鱼是被窝料吸引来的,是进食的,不咬钩是因为子线用粗了,鱼轻轻触碰饵料发现了异常,立刻就会放弃钓饵,于是造成不咬钩的假象。解决的办法是,减一些子线的号数,然后调钝,使子线平躺水底或者弯曲,有合适的口就抓,寻找中鱼的规律或者干脆等实口。这种办法可以减少子线的障碍感,也就是提高隐蔽性。

虽然更细的鱼线会有更好的隐蔽性,但是1号以下的子线区别确实没有想象得大。野钓的生口鱼,它们没有滑口鱼那么谨慎。还是以初春钓鲫鱼为例,鱼的动作很小也很慢,也就是所说的“口轻”,这是季节原因造成的。它们在这个季节只能产生这么大的动作,相对应的这种标相也不会因为子线变得更细而改变。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野鲫鱼,它们敢吃也想吃,但是它们的身体状况决定了它们只能产生这么大的动作,这和不敢吃、动作谨慎的滑鱼是两码事。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1号子线。

1号子线和0.6号子线的隐蔽性区别不大,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拉力值却相差甚远(钓者不要一味地追求隐蔽性,而忽略了钓大鱼对子线强度的要求)。众所周知,在意外遭遇大鱼的瞬间,拉力值哪怕只提高100克,就很有可能改变结果。保守估算,同品牌的这两个号数的线的拉力值至少要超过0.5千克,多出的0.5千克拉力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需要注意的还有钩子,鱼钩的拉力也要经得住考验。所以,溪流钩、袖钩之类的看起来很轻灵的小钩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两种钩子的弹性很好,一旦竿子呈满弓状,这类钩子就很难经得住考验,跑鱼之后子线没切,钩子也还完好,给人一种莫名其妙就脱钩了的感觉。其实不然,当受力过大的时候,这两种钩子都会“张嘴”,鱼跑了之后外力消失,钩型又恢复了,鱼是怎么跑的都不知道。所以,我习惯用小号伊势尼钩,它不但拉力够,还有倒刺。再配一根10米长的失手绳,关键的时候我可以扔竿子,没倒刺的钩扔绳爱跑鱼。把10米长的失手绳拽直估计这条鱼得跑出30米开外了,只要不是超级大鱼,十几斤的大鱼应该不成问题。

用失手绳遛鱼要注意两个关键点。第一,扔竿子后不能让鱼自由地跑,要发挥失手绳的弹性,每时每刻都带着劲儿。有的人放绳后,鱼竿漂浮在水面静止不动了,失手绳也松松地垂着,这种情况下如果看到鱼竿突然地一抽动,几乎百分之百断线。鱼竿静止可能是鱼不动了,也可能是鱼回头了,这个时候如果鱼突然发力外窜或者大力摆头,别看鱼竿自重不大,但是这个突然的动作足以把子线拽断,这是寸劲;第二,把鱼重新遛回来,再次抓鱼竿的瞬间,记住,这个时候鱼竿、鱼线和鱼处在一条直线上,呈理想的拔河状态,鱼一回头切线就在所难免。所以,钓者不要急着抓竿子,要拉着失手绳后退几步,然后再抓竿,抓竿后不要急着上挑,要向前快走几步,使鱼竿获得能弓起竿身的余量后再上挑,使上钩的这条鱼时时刻刻都处在失手绳弹力的控制之中,这样才保险。

我身边有的人在听了我的劝告后也加上了失手绳,不过我看到后却不以为然,我告诉他们,他们的失手绳是为了防备注意力不集中时竿子被鱼拖走而准备的。拉直后二三米长的小短绳,连鱼的一个猛子都应付不了。遛鱼的绳还是长点好,毕竟线细,长些才保险。

这篇文章没介绍啥花哨的招式,只介绍了普普通通的几个办法而已。但是这几个办法,尤其是头一个采用1号子线的办法,可能会颠覆一些人对钓鱼的理解。将这几个办法组合在一起,在野钓中与大鱼不期而遇也就不觉意外了。

猜你喜欢
隐蔽性竿子号子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空军训练营
我目睹的经历
短竿用途知多少
我家的“号子”
农村水污染特征及治理分析
论电子证据特征 
新媒体自身特性与处理机制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契约”的主体类型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