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 共赢 共享

2018-09-10 18:22王蕾
人民画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电建卢旺达

王蕾

2018年7月,在习近平主席对卢旺达共和国访问前夕,本刊记者来到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采访。正在修建的路段上,卢旺达工人操作着带有中国企业标识的大型设备,中国技术人员对卢旺达筑路工进行指导,在他们身边,各种车辆有序通过,构成合作共赢的生动场景。而这,只是中国企业参与卢旺达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卢旺达,由中国援建及中国企业修建的高标准道路、标志性建筑随处可见。

中国企业在卢旺达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更为卢旺达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带来了科学管理方式。

从援建到“远景”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驻卢旺达办事处总经理李剑波告诉记者,几乎所有卢旺达人都会说中文的“你好”,以这种方式表达对中国援助建设的感激之情。

李剑波在卢旺达已经20余年,自称“老卢旺达人”,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基加利,李剑波最骄傲的事就是开车行驶在由中国路桥修建的道路上。他说,中国路桥在过去40年间就承建了26个项目,累计修建公路1200多公里,占卢旺达现有公路近70%。卢旺达人民脚下的路是中国企业铺设的,中国企业修建的道路质量过硬、设计合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程一个是1974年开工的基加利至卢松姆道路,该项目由中国政府援助建设,被誉为非洲的样板路。另一个是基加利市政公路,总长度36公里,获得了卢旺达“优质工程奖”,还获得卢旺达“美化环境特殊贡献奖”。“卢旺达政府认为,这条路让基加利变漂亮了。”李剑波对记者说。

而中国土木集团是在1983年进入卢旺达的,当时的项目是援建卢旺达国家体育场,这座体育场至今仍是卢旺达举办重大活动和体育赛事的首选场地。基加利的最高建筑“城市塔”是卢旺达人自豪的地标性建筑,代表卢旺达正飞速发展的经济。这项工程的施工也是由中国土木集团出色完成的。中国土木集团的施工中大量采用中国的先进技术,如对基加利的M.Peace商业中心的施工,堪称当地房建技术一项革新,样板示范工程。

中国土木集团驻卢旺达办事处总经理王磊向记者介绍,中国土木集团进入卢旺达市场以来已经承接30个签约项目。而目前的远景城项目,则是基加利乃至卢旺达最优质的住宅工程。卢旺达政府希望远景城项目能帮助缓解住宅短缺。按规划,全部四期工程将能容纳2.2万多人居住。王磊说,取名远景城,是因为“远景”能更好反映卢旺达政府对国家发展的期望。

从市场到融入

卢旺达良好的治安和管理以及宜人的环境,吸引了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电建)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来发展。

在基加利一片视野开阔、初具规模的施工现场,中电建国际公司副总经理陈武清指着展示牌上的照片向记者介绍,正在施工的这片区域,是集团东非公司卢旺达代表处的办公、生活区。陈武清2004年到非洲,在肯尼亚负责公司的工程项目。2013年,公司承接了基加利特别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从此进入卢旺达市场。当时,陈武清只身来到基加利,与当地一家公司合作,开展项目投标。“当时我和别人共用一间小办公室,投标书桌上摆不下,只能放在地上。”

陈武清说:“因为卢旺达地处多山地带,当地人生活很多方面自给自足,自己建房子,可以说人人都是泥瓦匠,加上道德水准高,招工、用工条件就好。我们在这里培训当地工人先进的技术操作,工程推行中国标准,高质量的施工赢得了卢旺达人的信任。”

至今,中电建在卢旺达已经承接工程项目7项,涵盖市政、水利、公路、水电站等。同时,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培养了一大批设备操作手和技术工人。

在代表处,记者见到了公司聘用的管理人员,卢旺达人丹妮丝。丹妮丝曾在中国学习土木工程,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她回到基加利受聘于中电建。丹妮丝表示很高兴能得到这份工作,可以把在中国学习的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同时,在中电建积累经验,将来为自己的国家建设多做事情。

目前,中电建在卢旺达当地雇员约870人,在施工阶段,雇佣当地工人的数量可达两三千人。

集团东非公司副总经理段胜伟说,除了做好道路工程,验收后公司还派专人驻扎维护,他们甚至还会帮助维修非公司项目的道路。由公司承接的尼亚盖卡莱-加比洛道路加宽与升级项目,是连接卢旺达、乌干达和坦桑尼亚3国的国际主干道。今年5月,距该项目部50公里的一条道路被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冲毁,公司迅速组织力量,快速而无条件地疏通了这条被当地人称为“生命通道”的道路。这件事受到当地政府、民众、媒体的高度评价,当地政府官员还写来感谢信,诚挚感谢中方伸出的援助之手。

6月6日,中电建又签订了卢旺达亚布龙口二期电站项目商务合同。电站项目位于距首都基加利25公里的亚布龙口河上,装机容量43.5兆瓦,年平均发电量为2.6亿度电。大坝建成后,具有防洪和灌溉功能,下游还将開发2万公顷的农田。这个项目是卢旺达建国以来合同额最大的项目,电站建成后不但能解决卢旺达国家缺电的困境,还能起到抗洪防涝、灌溉农田的作用。

几十年来,中国企业在卢旺达扎根发展,以辛勤、诚信、热心公益赢得了卢旺达人民的信任和赞誉,在当地树立了中国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共生 共赢 共享

中国企业在卢旺达更是与当地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000年,马晓梅就来到非洲,在肯尼亚做纺织品工厂。2014年8月,她随商业考察团来到卢旺达,因为发现存在运输问题就回去了。但令马晓梅没有想到的是,卢旺达政府诚挚邀请她来卢建制衣厂,并为她一路“绿灯”,甚至说“哪怕只是来做个培训中心都可以”。政府的诚恳打动了马晓梅,于是她决定到卢旺达发展。

2015年,马晓梅就开始在卢旺达农村地区招募工人,招工信息一发布,一下子就来了200多人。纺织业是用工密集型行业,解决当地就业正是政府的希望,再加上卢旺达治安良好,这些都给了马晓梅很大的信心。

卢旺达纺织行业基础薄弱,几乎没有相关技术人员,马晓梅就从国内和肯尼亚请来了高级培训师为他们教授制衣。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工人们做的产品已经可以通过验收。

马晓梅在卢旺达投资建立了C&H制衣厂,这也是卢旺达第一家制衣厂。而肩负的是更大的使命是做卢旺达制造(Made in Rwanda)。卢旺达在过去进口基本都是二手服装,“让人民穿自己国家制造的衣物,不穿别人的二手衣服”是卢旺达政府的决心,因此要大力发展本国的纺织产业,这是卢旺达邀请马晓梅这样的具有国际纺织品贸易经验的人前来投资的根本原因。

针对国内某些行业的用工荒及卢旺达强烈的就业需求,马晓梅还另辟蹊径,联系广州的广绣公司,派来广绣师父培训卢旺达绣工。“我们绣出来的东西相当好。现在,苏州的一家刺绣公司闻讯也来与我们合作,苏绣的老师也马上来,很快我们就有了日本、韩国的订单。”有25年纺织成衣行业经验的马晓梅热爱非洲,希望有更多的中国纺织企业进入卢旺达,帮助卢旺达把行业做大做強。

中地海外集团卢旺达代表处成立于2014年,主营基础设施建设,实业贸易与物流、投资咨询等。在建设卢旺达与坦桑尼亚交界处的卢松水电站时,为回馈当地,公司向附近学校捐赠学习和生活用品,组织学生到项目现场参观,对中国企业和工程有所了解。北京建工集团卢旺达子公司在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对困难员工家庭提供帮助,和在卢的中资企业一样,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就业技能。而四达时代则在“与非洲共享数字电视的美好”的理念中,影响广泛。

四达时代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为1600万非洲家庭提供便宜又好看的数字电视,为更多的非洲人民拓展了了解世界的窗口,成为“一带一路”上加深中非文化交流和友谊的使者。2008年8月26日,四达时代传媒(卢旺达)公司开业典礼举行,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及政府官员、时任中国驻卢旺达大使孙树忠出席了开业典礼。卡加梅总统在现场发表了重要讲话,对项目以及其对卢旺达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四达时代的非洲项目中90%为非洲本土员工,在行政、商务、法务、市场等岗位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本土化人才的培养为推动非洲数字电视以及广电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谋求海外发展,“借船出海”到奋力打拼,赢得信任,中国企业在卢旺达的生动诠释了中非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径,已经成为中国在卢旺达的形象代表。

猜你喜欢
电建卢旺达
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
南国置业“子吞母”
南国置业:百亿元重组电建地产疑点重重
卢旺达大手笔赞助阿森纳遭质疑
卢旺达菠萝价格保持平稳
卢旺达计划提高水果产量
尼大地震中中国电建承建项目完好无损
卢旺达“浴火重生”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