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一支打温情牌的斋戒广告暖了许多新加坡人的心窝。广告展示了一个在麦当劳从事外卖的马来西亚青年的一天。恰逢斋月,他摸黑起床与家人用餐,然后从日出到日落跑遍全岛送外卖。马来西亚青年把麦当劳餐送到一个政府单位,订餐的老先生拿过餐盒后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然后唤了唤正要离开的青年:“阿弟,开斋时间快到了吧!”然后把一个写着“快乐分享盒”的麦当劳餐盒递给了青年。
另一幕,马来西亚青年在午餐时间与其他外卖员工闲聊,同事拿了一块麦金鸡给他,他连忙举手拒絕解释说他正在斋戒。这一幕反映了身为新加坡最大族群的我们,对身旁的其他族群往往缺乏了解。
未到印度尼西亚前,我只记得要到开斋节时,父亲喜欢带着一家人到芽笼士乃的开斋节集市买东西、吃东西。
当初我到印尼回教教义最保守的亚齐省工作时,斋月期间一到午餐时间,餐饮场所几乎都不营业。我经常打三轮车到班达亚齐的华人区觅食。那里的餐室铁门虽然拉上但总会留个缝隙,让熟客进入。到了室内,穿着白色背心的老板正在忙着把一碗碗热腾腾的肉脞面端到(华人与外国人)客人面前。照顾到周围正在斋戒的同事,我尽量不在回教徒同事面前进餐饮水,开会也不会带着茶水进入会议室。
“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我们从小在学校念的国家誓约,把新加坡是多元种族宗教社会的概念深深地刻入脑海。我们的味蕾早习惯了马来、南印度菜肴的独特香气与味道,甚至会在面对新移民投诉时为印度邻居的咖喱味辩护。但拨开表面的文化认知,我们对身边的马来印度同胞的信仰文化传统懂得多少?
广告中当华族外卖员向马来同事道歉时,马来青年回应说:“It's cool man。”要成为真正酷的社会,作为最大族群的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认识和关心身边的其他族群。
(潘光贤 摘自《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