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理
去年夏天,日本的一档节目《屋顶告白大会》在微博上火了起来,孩子们在天台上大声表达炙热的感情,燃起了很多人的青春回忆。今年夏天,湖南卫视推出《少年说》,然而看了之后真叫人难受,因为里面的孩子多是对父母进行控诉。
第一个出场的孩子喊出来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刚说完,他妈妈就说“你长得这么帅,就是因为妈妈要你吃苹果和鸡蛋”。最后她虽然答应了孩子的要求,但并不认为自己错了。父母认为自己没错,是为孩子好,而在孩子看来,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坏父母。
为什么父母总是要争赢?
“上次你说要带我去泡温泉,我高兴得不得了,结果你把我按在浴缸里。”
“热水不是温的吗?温泉也是温的。”
父母往往有以下两个认知:一、孩子是“我”的延伸,是“我”的附属品;二、“我”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还多,“我”说的就是对的。在不知不觉中,父母教育子女就变成了控制子女。他们习惯通过对孩子发号施令的方式来快速解决麻烦,而不是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
美国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提出过一个观点:在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情况。
多少孩子这样呼喊:“父母不讲道理,我都快被逼疯了。”“讲得过你的时候和你讲道理,讲不过你的时候和你讲伦理。”就这样,家变成了一个战场,没有合作,没有和谐,只有怒气和争斗。
赢代表权威,父母爭夺了主导权,加冕为王。然而,父母的权力往往具有时效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可以从学校、社交活动等地方来满足自己成长的需要,这时父母会震惊地发现他们失去了对子女的影响力,之前的相处模式会立即失效,而矛盾在孩子的青春期则会迎来大爆发,孩子会用叛逆、独立的方式来对抗父母的控制。
学习成绩好是父母不善教育的遮羞布?
“你学习成绩不理想,将来怎么办?”
“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
为了好成绩,家长常常给孩子下命令把这个背下来,把那个写100遍;选择优秀的辅导老师,让老师帮着引导孩子;在兴趣课的选择上贪多,逼迫孩子过度学习……究其原因,分数是父母认为孩子最终取得成功最靠谱、最可控的事情。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我才对得起孩子,在未来才不会后悔我采用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即使失败了,我也问心无愧,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然而,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有没有想过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呢?要求孩子考个好成绩,却没有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总是拿孩子跟第一名比,给孩子造成莫大的压力而不自知;又或者是自己都不自律,却要求孩子每天完成一篇日记……另一方面,简单粗暴的唯成绩论不仅源于家长思维懒惰,更有可能将原本感受力丰富的孩子逼入狭窄的单一通道。一旦应试教育这条路走不通,孩子就会精神崩溃。
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欧美教育也一向强调“不以学习论英雄”,父母和学校会为孩子准备“助人为乐小先锋”“阅读进步奖”“全勤奖”“最佳小公民”等奖项,鼓励孩子多方面发展。在中国,当今最应该改变的是父母单纯“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
“我说了我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打击我,我就觉得自己很差。”
“要是不打击你,你可能就有点飘。”
这种教育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打击式教育”。现今社会,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父母以打击子女为乐,美其名曰“教育孩子不能骄傲,要谦虚”。
董卿从小住在外婆家,7岁时,董卿回到了父母的身边,然而父母并没有因为她童年的缺失对她特别宠爱,反倒是开始了严厉的教育。
“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怎么打扮也是土豆,所以还不如把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用来看书。”董卿说,“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一上桌,他就开始唠叨,你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个怎么怎么样,我经常一边吃饭一边哭。我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忙于满足父亲的各种决定,也总是无法达到父亲的期待。”
由于达不到父母的期待,董卿一直对自己要求很高,包括成年后,别人加班后都去吃吃喝喝了,董卿却在家里反思自己的一天哪里做错了,为何会做错。时至今日,每次提到关于父母的话题,一贯端庄的董卿依然忍不住泪流满面。
其实根本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打击就是打击,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对子女的否定。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不只在当下,它贯穿一生,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而父母还总是一边打击,一边懊恼为什么子女总是这么不自信。父母在等子女道谢,子女却在等父母道歉。
你只是比眼前这个小孩大20来岁
“我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我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在《请回答1988》里,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拮据,父母总把德善和大姐的生日放在一起过。德善抗议了好几次,父母都不听,她十分伤心,觉得自己是无足轻重的。成东日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偷偷买来蛋糕给德善庆生,请求女儿的原谅:“爸爸妈妈对不住你,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我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我也是头一次当爸爸。”在这一刻,成东日的父亲形象是最为深沉和饱满的。
对于父母来说,承认自己的观念有限、行动有失,并不会因此失去孩子的尊敬。相反,一味地证明自己的唯一正确性,只会将最亲近的人推得越来越远。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董卿不想重蹈父母的覆辙,但她也像所有初为人母的人一样经历过迷茫期,不知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成长。董卿说是朋友讲的一句话让她忽然通透的。朋友告诉她:“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父母也好,儿女也罢,我们都是平凡人,谁又能比谁更权威、更正确、更有理呢?其实,我们都是在摸索中长大,慢慢地变好啊!
链 接
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年纪虽轻,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80后。此外,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育儿方面也表现得相当睿智。他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组关于亲子教育的图片,列举了坏父母的11种表现: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其实是因为你和他们缺乏肢体接触和亲密感;
如果你的孩子撒谎,其实这说明你曾经对他们犯过的错误反应过度;
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其实是因为你给他们的建议多过了鼓励;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坚持自我,那是因为你总是在公共场合批评教育他们;
如果你什么东西都给孩子买,可他们还是会去拿不属于他们的东西,那是因为你不让他们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是因为你对他们的帮助太多了,请不要帮你的孩子清扫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
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重,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是拿别的孩子和他们比较;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那是因为你总是命令他们,不在意他们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的,什么都不告诉你,那是因为你总是爱打击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行为粗鲁没有礼貌,那其实是从家长或者身边的人那里学来的。
你和孩子的关系怎么样?平时相处矛盾多吗?马上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号“伊人说”,与《爱你》的朋友们一起来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