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句子教学的千丝万缕

2018-09-10 22:40:56柯秀红
南北桥 2018年13期

柯秀红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难点在于习作的教学,然而在低段教学中,句子的教学往往又是一篇佳作的蝴蝶效应。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深知要引领学生走好每一步,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他们以后能挥笔自如做好铺垫。

【关键词】说话欲望  学习场所  说的素材  说完整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41

一、从图画入手,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孩子们,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句子。这时,作为老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说完整的话,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如教学“看图读拼音识字”中的“日出、读书、骑车、竹子”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彩图,看看图中有几个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周围有哪些景物?接着让学生对照图,用“骑车”说一句话。有的学生可能说:“爷爷陪着小弟弟在练习骑车。”再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分别说说有哪些具体景色,逐步引出“美丽的日出预示着新的一天。翠绿的竹子拼命地汲取清新的空气。一位姐姐坐在椅子上认真地读书。爷爷陪着小弟弟在练习骑车。”自然地过渡到纯拼音朗读,进入句子训练阶段。这样结合识字练习说话,既巩固了字义,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把一句话表达清楚的能力。

二、只要你有心,处处是学习的场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熟练的技巧都是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得到的。因此,我在教学中会做一个有心人,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说话练习。课余时间,我经常带一些自己旅游的照片和孩子们一同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让孩子根据这些照片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既没有拘束感,又能大胆地畅所欲言。随之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并利用学生课间时间在玩中进行说话练习。在此同时,还发动家长参与这项活动,建立语言练习档案,时常在班级群中分享成果。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都能大胆地开口说,而且说话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时常为学生提供说的素材

在我们的课本编排中,有许多课文都给老师和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拓展空间。这便是我们让学生拓展自己个性的大好时机,学生可以不拘于课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笋芽儿》一课中写到笋芽儿钻出地面后,所看到的、听到的: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在这,我因势利导问学生:“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个省略号就是学生天马行空拓展思考的源泉。一个个小脑袋此时思维活跃起来了,语言风趣充满童真。他们争先恐后都想道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小草露出了尖尖的小脑袋。小朋友在草地上开心地放风筝。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呀!

四、有目的引领孩子们说完整的话,是句子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开口说,是句子教学的基础;说完整的话,便是句子教学的重点了。

其一,在学生学习语言时,我们就要指导他们说完整的话,特别是低年级教师更应该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学生学习语言首要的要求就是把句子说完整。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担负着交际的功能,不能把句子说完整就无法正常与别人交流。低段孩子在与人交谈时,经常是说半句,意思经常表达不完整,比如:在教《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课时,我问:“卡罗尔的小猫哪去了?”学生经常会回答:“送走了。”我会抓住契机问:“什么人因为什么送走了卡罗尔的小猫?”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表达完整,同時我会特意提醒学生把这句话重复一遍,并告诉学生要养成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其二,这是为今后用书面语言表达的前提。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源于表达的需要,书面语言是口头语言的外显,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思维加工以后的逻辑语言,其表达更严密,更符合逻辑,段就是语意完整的句子组合而成的。但没有口头语言的丰富和完整就没有书面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平时训练学生说完整话是今后写段、写习作的铺路石。

其三,说完整话也是语言学习和发展的规律。语言自身的发展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由完整到具体。完整处于语言发展的最初阶段,是高级语言发展的基础。习作教学的整体规划就是从培养学生说句子开始。首先是说完整,然后才是说具体。

其四,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这也是作为语文教师的责任,同时又是孩子思维逻辑发展的必然趋势。身为语言教育者,理应教会孩子说完整的话,表达完整他们的真实情感,理应享受语言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同时说完整的话,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严密性和逻辑性。然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多让学生运用一些短句来表达,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说短句,也要有机会让学生练习说长句,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但在教学中,既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也不能片面追求内容而忽视形式。二者之间应依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同时做到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教学好比一段漫长的马拉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机遇,引领孩子们从基础做起,走好每一步,才能为将来的“飞奔”而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