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
【摘 要】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变化使财务绩效评价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必需的工作。财务绩效评价可以理解为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一定的标准(非市场),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高校财务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促进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等院校 财务绩效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16
一、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绩效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高校财务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充分应用好评价体系,能够促使高校资源充分利用,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资金的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比如在高校发展规划方面,通过财务绩效评价,才能使高校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确保计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规范性。此外,通过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可促使高校发展规划制定的预算方案及按照预算方案做出的收支计划便能环环相扣,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但是,由于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健全,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绩效评价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对财务绩效评价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由当地的财务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内的财务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加之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创新科技的产出单位,在财务管理上面,特别是对于高校财务运行中的绩效评价缺少一定的认识。表现为“重改革,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重教研,轻管理”“重使用,轻跟踪”“重分配,轻监督”,如此导致财务收入与支出无法做到协调发展,更有甚者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混淆不清楚。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包括三个要素: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但目前我国高校评价体系缺乏完整性和有效性。表现为:1.评价指标虽能较全面地涵盖高校财务各个方面,但是如何运用这些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各个指标对评价影响程度仍然没有结论。2.财政部门采用的指标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总量及其占的比重、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教师总量、学生总量和结构、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量和结构等量化指标。这些指标虽然具体、可操作性强。但是单纯追求定量化,过于简单,而且客观性不够,对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根本使命和目标实现绩效反映不明顯并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3.高校经费的投入产出,既有经济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及文化方面的效果,非财务指标评价如何进入评价体系的范围,在评价中如何发挥其作用,也是当前指标评价的薄弱环节。4.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评判和考核的依据,与评价指标一起构成了整个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目前的评价工作中,高校财务绩效指标基础数据比较缺乏,评价标准值的确定存在很大的困难。一些评价标准的确定,依据的是评价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因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三)缺乏监督和考核机制
绩效监督作为现代监督的主流,是管理监督、管理控制和管理效果的趋势和方向,是财务绩评价体系的重要机制。财务绩效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高等教育资金错位、冗员严重、高价设备闲置浪费等“隐性消耗”。同时还会导致资金使用的不规范,高校不能够集中优势资金办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工作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重视度
财务工作是高校的重点,也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财务工作渗透到学校的各部分和每个人,因此要做好财务绩效评价工作必须获得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这就要求各部门要提高对财务绩效评价工作的认识,转变观念,树立绩效至上的管理理念。尤其是领导,要加强对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视,他们的重视是做好财务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保证。比如可以通过宣传、讲座等,让所有的工作人员充分认识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它应能正确地反映高校在运行过程中以效益为核心的管理要求,从财务指标上全面提示高校财务绩效综合水平。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制度、办法及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财务绩效评价的标准、范围、对象和内容。笔者认为最少应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财务综合实力指标、财务运行绩效指标和财务发展潜力指标。其中财务综合实力指标要体现出高校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结构、财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能力,各项收入的构成和各类支出的投向。财务运行绩效指标要对高校财务运行效能、效率、效益等多种产出形式进行综合评价,促使有限的资金获取最大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务发展潜力指标反映了高校负债状况和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及其事业发展能力,特别是在市场经常环境中,高校资金来源已从单一政府拨款转变为多渠道筹集,因此必须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发展潜力。
(三)形成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由于政府在投资责任上没有形成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致使许多高校成本意识不强,办学效益不高。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进行有效的约束,正确引导和规范高校办学行为,促使高校将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同时,将财务管理的行为引导绩效上来,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调动参与财务绩效评价工作职工的积极性,形成真正的激励先进、能上能下的财务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三、结语
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实行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综合反映了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效率和效益。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高校主管部门及高校管理者进行经费、财务管理及其他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解决高校资源的优化与配置问题提供良好途径,是高校战略规划不可或缺的科学手段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谢军占高等学校财务管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85-88.
[2]詹儒章论高校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J]教育财会研究,2011(2):60.
[3]朱志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王化成.企业业绩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