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首都人民防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的战略定位出发,以新思想引领新发展,以新理念谋划新举措,在新时代成就新作为。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防空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研究人民防空和首都空防安全工作,指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长期战略”。要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要转变人防建设发展方式,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军民融合,努力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在专题听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人防设施建设,把人防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结合起来,实现军民兼用。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防空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从政治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人民防空的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和任务要求,为加强新时代首都人民防空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做好首都民防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指针。
扎实推进中央关于人民防空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在北京形成生动实践。按照中央人民防空改革发展战略部署和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精神,北京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首都人民防空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人民防空会议加以部署和推进,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防建设发展规划》中进行统筹谋划。提出了“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空中、地面、地下多位一体,指挥顺畅、信息可靠、功能科学、布局优化、保障有力的首都现代人民防空体系”的建設目标和改革举措,明确了加强城市和重要经济目标综合防护等五大方面50余项具体改革任务。2017年8月,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对北京市人防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评估,并出台了《加强首都人民防空建设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本市从统筹首都地区人民防空建设、健全首都人民防空组织指挥体系、提高首都人防工作能力等方面列出了21项具体任务。目前,已完成14项,其余7项正在积极推进。
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作为,更加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民防部门应持续加强国防和人民防空宣传教育,让忘战必危和居安思危思想认识融入社会、深入民心。加强首都安全,特别是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2017年8月1日,市委书记蔡奇专程调研民防工作,对加强首都人防工作和城市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把人防工作与国家安全紧密结合,要在“三位一体”国土防空体系下谋划首都安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首都地区的贯彻落实,增强首都人防系统保卫首都空防安全的使命担当,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高度重视指挥机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首都防空作战的战略指导。首都人民防空组织指挥体系是首都人民防空的中枢,也是防灾救灾和处置突发情况的关键,必须运用科学方法理顺协同关系、区域联动机制、综合保障程序。在修订完善市、区、街乡镇三级预案的基础上,根据未来需要,建立首都地区人防工作统筹协同机制,完善人防指挥体制机制,规范指挥协同流程。首都地区要逐步形成地上与地下相结合、固定与移动相结合,市、区、街乡镇上下衔接、互联互通的三级人民防空组织指挥体系。
把常态化的练兵备战作为重要抓手。着眼实战持续开展防空演练。通过历年组织的实案、实兵、实装演习,完善全市人民防空行动的组织机制,检验人防建设的各项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聚焦应对多样化任务需要,加强传统人防专业队伍的整合和新组建的信息防护、心理防护等新型专业队伍的组训。2017年6月,参加国家人防办组织的人防战略问题理论集训暨京津冀人防指挥系统演练;2017年7月,北京民防系统全程参与全军集训演习。通过演练,指导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开展重点目标防护方案的修订。
科学统筹人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人防在信息领域的资源优势,创新防护手段,加强立体防护、示假防护、伪装防护等应用研究和实践。近年来,首都地区防空警报试鸣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从点到面、从远郊到近郊、从个别到全区域,逐步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短波、超短波和卫星、光纤通信及高点监控系统日新月异。信息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人防指挥通信信息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全市防空警报统控率和音响覆盖率均达到较高水平。北京市人防信息系统“33511”人民防空信息化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即三级人防指挥信息平台、三张信息传输网、五个业务系统、一个信息综合数据库和一幅行动综合态势图。
首都人民防空建设内容完整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防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首次作为首规委成员单位的契机,全程参与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总体规划系统地规范了人民防空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和指标设定,实现了五个方面的历史性突破。一是明确了重要经济目标同城市规划的关系。坚持城市防护与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并重,落实了对水、电、气、热、通信等生命线工程保护的要求。二是强调了统筹好地上地下空间利用,落实了对城市空间资源节约利用的要求。三是突出了人民防空在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是首次将人均掩蔽工程面积指标全面纳入总规指标体系。五是增加了把人防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军民兼用的内容。
推进人防与城市基础建设深度融合。抓紧编制《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2018-2035年)》,制定《城市基础设施人民防空工程设计标准》和《城市基础设施人民防空防护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以人防专项规划为目标,以标准为技术支撑,以管理办法为保障,打好人防建设“组合拳”。不断增强人员疏散掩蔽能力,在重点维护好、管理好现有人防工程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优布局、补短板”。严格执行居住区人员掩蔽工程占比标准,确保每年新增人员掩蔽工程量达标,确保到“十三五”末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人均掩蔽面积达标。
坚持城市防护与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并重。人防工程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北京市依法规划建设了一批地下空间大型综合体工程,适度集中规划建设人防工程,既满足了防护需要,又弥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做到了互相连接。坚持地上地下统筹规划,防护工程建设要主动配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做好“地上一个城市,地下一个城市”这篇大文章。已建重要经济目标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防护改造,提高防护能力。新建重要经济目标要科学规划布局,同步落实防护措施,逐步推动部分重要经济目标转入地下。着力抓好防护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形成“以地铁为骨干、以防空地下室为主体、以专业配套工程为重点、以兼顾人防要求的地下空间为补充”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防护工程体系。
构建安全可靠的地下空间环境。“利民之事,絲发必兴。”要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开展地下空间综合整治专项行动。2011年以来,由市民防局牵头,会同市住建委等部门,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两轮共六年的地下空间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研究制定《2018-2020年地下空间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把重点转移到促提升上,明确今后三年地下空间综合整治的“一清零一杜绝”工作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全市地下空间住人清零,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住人新增和反弹。进一步健全和优化人防工程管理法规和使用标准,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提升人防地下空间利用水平,守住安全底线,营造良好的地下空间环境。
融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集中统管的领导决策、协调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发挥人防资源在节约用地、改善环境、缓解交通拥堵、补充城市功能不足中的重要作用。会同文化、体育、财政、公安消防等部门,研究建立平时利用人防工程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机制,提高民防设施利用效率。每年新增人防工程积极用于补充首都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有效增加社会投资和就业,通过融合发展,实现“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本着一体化设计、系统化整合的原则,将人防指挥平台,与城市应急、防汛、网格化管理、治安交通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集指挥调度、信息控制、通信联通为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主动融入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空防灾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和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的“五进入”活动,力争到“十三五”末期,实现全市大型社区民防建设全覆盖。
健全完善京津冀人民防空协同发展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与津冀人防部门签订《京津冀人民防空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出台了关于做好京津冀人民防空协同发展的工作意见。在人防规划布局、指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训练联演联训、资源共享、应急力量跨区支援等8个领域展开对接和协同。整合三地人民防空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防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效应,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互通技术标准,建设一批与道路交通、城市地铁和商务楼宇等基础设施高度融合、平时服务功能齐全的精品人防工程。通过互动共促的方式和途径,实现人民防空建设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赢。
(作者:刘宝杰,北京市民防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 / 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