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斌 郑建
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日前,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会议期间,与会768名市人大代表、759名市政协委员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积极为首都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蔡奇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过去五年是北京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三次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北京作为首都,与党和国家的使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是北京作为首都的职责和使命所在。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首都新发展。
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的“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专题座谈会上,市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说,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北京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依据。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精神,扎实推进规划实施,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落实总规要深化对“四个中心”“四个服务”内涵的认识和把握,转变发展观念,强化质量意识;要守住“两控”“三线”的底线,处理好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关系。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不是简单的城市空间规划,而是涵盖了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各方面重大问题解决思路的行动纲领,既是时间表,也是路线图。强调实施总体规划,就是要实现规划引领,综合施策,整体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等问题。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倾听百姓心声,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要按照“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布局,编制分区规划实施要点和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入开展城市设计导则、标准和政策规范研究制定工作,实现多规合一、全域管控,增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保证城市安全高效运行。编制核心区控规,抓好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规划管控和综合整治,制定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编制统筹腾退空间再利用规划,提升首都功能服务保障能力。市政协委员、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许汇提出,落实好北京市总体规划,必须提升街巷管理水平:要发挥好小巷管家作用,提高社会参与度,实现共治、共管、共享;要胡同整治规划先行,统筹好风貌、便民、居住功能,使百姓生活更舒适;要提高平房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管理边界;要加强直管公房管理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房管理。市政协委员、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富均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非首都功能疏解后,北京需要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要不断提升优化金融业发展空间,利用好丽泽金融商务区后发优势,加快城市南部发展速度,拉动北京整体发展。
落实总规要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法治、精治、共治上下更大功夫。要强化法治思维,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强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联动,完善社会组织和个人诚信体系,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市人大代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表示,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已明确把总规落实情况作为监督的重点之一。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委员路刚建议,新时代首都发展已经从一张蓝图“绘到底”转向按照蓝图“干到底”的阶段,要加强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立法,加快制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条例》,依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障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
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有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违法建设、“开墙打洞”、占道经营、背街小巷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布局。加强薄弱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引导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有序转移,保持合理的职业结构。启动北京联合大学新校区规划选址,着力推进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新校区建设;实现天坛医院新院区运行及老院区腾退,扎实推进北京口腔医院整体迁建和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关于街巷环境整治工程,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多部门协同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优化城市管控体系;第二,扩大街道环境整治工作范围,促进环境品质整体提升;第三,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第四,加强生活服务品质的提升;第五,重视行业精细化分工,增强设计完成度和可实施性。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朝陽区政协主席陈涛建议要完善评估分类,精准施策,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老旧小区进行专业评估、科学分类,采取“一社区一策”“一项目一议”的工作方法,精准确定改造项目,逐一编制工作方案,力争做到成熟一个改造一个,改造一个到位一个。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融工会主席史利国建议,要研究制定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出台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配套标准。针对专项行动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制定整治规范和腾退空间利用标准,就如何整治、整治到什么程度,以及腾退空间建设什么、发展什么,提出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指导意见。西城区新闻发言人、副区长徐利介绍,可以通过制定街区整理实施方案、城市街区设计导则和公共空间管理办法,以加强与智库合作、统筹编制街区设计方案、细化研究“一街一策”三大举措,像绣花一样开展街区整治。
疏解整治更加注重优化提升。建立全市拆违腾退土地“留白增绿”台账,实施拆后土地还绿1600公顷,新增10处城市休闲公园和100公里健康绿道。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400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500个。完成580座各类公共厕所改造升级。制定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市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指出,非首都功能疏解后,要加强疏解地的规划,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要将这一区域的城镇化和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该地区在疏解之后获得更好的发展。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从多个层面做出了明确的顶层设计。如推进首都文明建设、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提升城市文化生活品质、增强首都文化创造力影响力等。
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方面,要研究制定推进老城整体保护实施方案,完善文物保护与周边环境管控的法规和机制。扎实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抓好故宫周边重点文物搬迁腾退。加强“三山五园”地区保护,实施北法海寺二期修缮工程,继续开展圆明园考古及展示。注重保护传统院落和胡同肌理,制定实施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开工建设白浮泉、路县故城等遗址公园,开展箭扣长城二期等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启动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区搬迁腾退工作。建立市级传统村落名录,支持老字号品牌传承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典籍的保护利用,强化文物院落腾退后公益开放使用……对此,市人大代表、北京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提出,要立足文化自信,制定三项举措,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是制定系统的传承保护计划,二是开展抢救性记录,三是有组织有计划开展传承培训。市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闫贤良认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应该从宏伟的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建设,从长期以来高度关注的市场文化建设转向高度关注街巷文化建设。在未来公共设施“留白增绿”的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提升为“留史增青”,让那些为民族和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永留北京大街小巷书写的史册之中。要保留老四合院、老街巷,让它们成为展示北京历史文化的窗口。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代表朱岩石认为,在推进老城保护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精神,注重保持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尤其在中轴线申遗中,要慎重处理复原古建筑这一问题。对于如何用好北京历史文化这张“金名片”,市政协委员、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战明表示,一是创新方式办法,做好旧城文物腾退和保护修缮;二是聚焦“三个文化带”,做好区域重点文物保护利用;三是严格保护措施,做好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四是聚焦整体保护,做好大遗址和重要遗址遗迹保护利用;五是围绕合理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在提升城市文化生活品质方面,要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实体书店、书屋发展,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优秀近现代建筑和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为城市留有文化艺术空间。支持各类文艺院团做强做优。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指出,文化中心建设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需要政府财政、社会资本的共同投入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围绕“全国文化中心”这一关键词,市政协委员、市文资办党组书记、主任赵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等建议,可以围绕一些重点商业区,比如王府井、三里屯、蓝色港湾等,打造一批汇聚文艺表演、阅读分享、观影体验、创意视频等消费业态的文化地标,推出一批体现中国精神、首都水准和北京特色的精品力作。
在增强首都文化创造力影响力方面,要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时尚、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领区,巩固做精北京国际设计周、国际电影节、国际音乐节和中国戏曲文化周等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走出去,展示首都文化魅力。近两年北京文创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文创企业走在全国前列。赵磊委员分析,取得这些成绩的一个很大原因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他表示,下一步将出台“1+N+X”政策体系。“1就是全市的文化高精尖政策,回答北京到底发展什么样的文化产业,怎么发展文化产业。N是指专门的产业政策,比如针对实体书店建设、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园区认定等,有针对性地出台配套政策。X是各区制定的促进文创产业的相关政策,能给文化产业持续输血。”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民生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在北京表现尤为明显。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呈现出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的特點,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实办好。
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委书记蔡奇特意参加了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联组讨论,听取委员就民生“七有”主题提出的意见建议。他强调,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七有”为重点的民生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人大代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说,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要重点围绕民生问题开展立法和监督,比如学前教育、机动车停车、医养结合、垃圾分类等问题。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表示,今年市政协将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有”要求,就直管公房改革、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区医疗改革等关系群众安危冷暖的问题,聚焦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建言献策,履行职能。
围绕“七有”重点工作,蔡奇书记逐一提出了工作要求:关于“幼有所育”,提出要鼓励多元办园,增加学位,注重学前教育内涵发展,保持幼师队伍稳定;关于“学有所教”,提出要按照“增量、提质、均衡、公平”原则,继续加强中小学优质资源建设,并引导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向郊区布局,不断满足市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关于“劳有所得”,提出要抓好就业和收入分配,着力抓好重点人群增收和低收入群体增收,构建更为公平的分配格局;关于“病有所医”,提出要巩固医改成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力度,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关于“老有所养”,提出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补齐养老设施、人才培养、专业运营等短板,引入专业化力量办好社区养老驿站;关于“住有所居”,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大住房用地供给,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提供更多面向用工单位的租赁房屋;关于“弱有所扶”,提出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加大对低收入户和特困家庭扶助力度,提高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做好对口支援地区扶贫帮扶工作。
对于如何推进民生建设,代表们纷纷献言献策。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丰台区副区长张婕说,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做出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承诺,这个决心下得特别好。市政协委员、北京易行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凝说,要想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需要在城市治理中动员社会资源力量广泛参与,建议依照《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组织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要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解决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区域间不平衡问题,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