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冯博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蔡奇书记在北京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报告中,全面总结了2017年工作,对2018年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听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北京功能定位,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的行动纲领。
首都经管类高校要紧紧围绕新时代首都的“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努力承担新使命,取得新作为。政治中心的功能定位需要强化政治意识、首都意识;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需要强化文化传承意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意识;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需要强化开放意识、国际化视野;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精神、担当精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首经贸)在推动首都各项事业发展中,要发挥立德树人作用,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引领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倡导者、国际交往的推动者和科技创新的践行者。
突出首都属性。北京与国内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突出的政治特点,即首都属性。首都经管类高校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作为自身建设的重大使命与课题谋篇布局,不断强化自身的“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找准发展方位。首经贸党委将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作为首要任务,出台了《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办法细则》《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规程》和《各相关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规程》,将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以清单方式细化落实。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强化学校网站主页的服务和教育功能,增强师生的使用黏性;强化微信公众号建设,成为学校占领网络舆论主阵地的有力抓手;强化网格化的安全稳定管理,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力度,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突出党建引领。首经贸党委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落实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党委成立教师工作部,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校党委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师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强化师德建设。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基础上,将纪律约束与行为导向有机结合,制定出台了《“师德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学校将从教师思想引领与职业发展需求出发,强调针对性,努力增强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的个性化和体验感,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打造有温度和有获得感的培训工作体系,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经贸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研究阐释的重点,融入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企业管理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之中,积极探索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努力形成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成果。这既是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作为社会引领者的题中之义。学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在潜移默化间培养有德守矩、尽责奉献的经管人才,带动核心价值观向社会辐射。
发挥大学文化引领作用,增强師生文化自信。首都经管类高校大多成立于新中国,与共和国一同走过艰辛奋斗的历程,并在此过程中凝练出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这些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经贸在一个甲子的奋斗历程中总结提炼出“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校训和“骆驼精神”,已经内化为首经贸人的文化血脉。其中所包含的砥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校中的具体化。学校已经开启建成国内一流财经大学的新时代新征程,将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挖掘学校历史资源,讲好首经贸故事,增强师生和校友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大学文化成为凝聚师生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
发挥大学文化辐射作用,服务首都文化建设。高校的文化艺术设施应当成为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首经贸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优势,邀请周边社区中小学生走入学校实验室参与生态环保知识普及课程;开设公共选修课,组织师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宣讲生态环保知识;建设英美自然文学研究文库,起到了生态文明教育辐射作用。学校积极鼓励文化产品的创意创造,涌现出的多个学生创业项目,涉及工艺品设计、特色服装设计、影视动画生产等文化创意产业。学校向附中、附小学生开放图书馆,充分利用新建成的“琢玉讲堂”举办高雅艺术活动,并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这些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将大学真正办成了有影响力的文化辐射阵地,满足了周边社区的文化需求。
深化国际化办学战略,构建国际合作新模式。当前,国际化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立校的基本战略。首都经管类高校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外向型特点,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需要与世界紧密联系、密切合作。首经贸与33个国家的132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留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选派各学历层次学生出国攻读学位、学习研修和实习实践不断增多,先后选送200余名专任教师赴境外参加培训和研修。今后,学校还将探索“政府—大学—企业”多边国际合作创新模式,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海外影响力。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不断推进,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更加彰显,“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巨大动力。首经贸与云南省普洱学院、红河学院、保山学院3所“国门大学”签订“1+3”教育联盟战略合作协议;与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教育机构合作,共同打造高层次、多功能、有影响的“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平台;不断提高学历留学生规模,提高生源和教学质量,依托优势学科、专业,打造具有首经贸特色的留学生教育品牌。
依托举办冬奥会,拓宽师生国际文化视野。冬奥会、冬残奥会即将进入北京周期,奥运之城需要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开放包容文化的市民。2017年,首经贸在连续三年举办国际文化节的基础上,首次与北京市旅游委联合举办“2017北京国际青年旅游季成果展示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三届国际文化节”活动,不仅吸引了千余名本校师生参与,而且吸引了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学生,使国际文化活动从校内走向校外。下一步,首经贸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营造氛围。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首经贸要逐步提升科技创新团队研究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效率,增强他们面向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成为科研创新的平台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坚持“科教融合、顶天立地、人才驱动、协同创新、服务北京”的科研工作方针,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健全科研育人机制;鼓励结合学科前沿和社会重大需求开展中国问题研究,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课题,建立特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搭建特大城市研究院等柔性科研组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科研成果多次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围绕首都发展,打造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学校积极围绕北京特大城市治理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等重大课题开展智库建设,与市政府研究室共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学校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荣获首批“首都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获批城市群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国际税收法律研究基地。筹备调整建立国家数字财经研究基地、“一带一路”财经研究基地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新的研究基地。今后还将积极打造在国际和北京发展战略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体现中国特色和国际水平。
(作者: 徐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冯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 / 沈 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