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眼里的八路军

2018-09-08 11:01李彦林
党史文汇 2018年8期
关键词:日本鬼子民兵八路军

李彦林

1937年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进驻辽县(今左权县),建立抗日武装政权,坚决抵御日军进犯,为中华民族立下不朽功绩,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传世佳话,至今为当地人民称颂。下面就是长辈曾讲述过的八路军的故事。

军民一家亲

据母亲讲,抗战初始,八路军还没到辽县时,把持旧政权的坏人宣传说: “八路军是杀人不眨眼的红胡子,邪眉竖眼很厉害,专门共产共妻。”搞得人心惶惶。1938年春,八路军真的来了,村上的人逃难般地藏了起来。八路军进村后,不动老百姓的一砖一瓦、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战士们将街道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水缸的水担得满满的,但部队却露营在村外打谷场上和庙堂里。老百姓陆陆续续回到村中,部队才在村干部的引领下去老乡家居住。我家东房住了11 个八路军战士,他们看见老百姓就笑脸相迎,每天一起床就扫院担水,操练结束后还帮忙干农活,整修村中道路。

八路军每天两顿饭,开饭前总要借房东的锅盆等器具,先打水洗涮,然后再用器具去打饭,饭后每顿都及时将物品还给房东,里面还总要盛点饭菜,老百姓开始觉得很不习惯,后来渐渐感觉八路军条件艰苦,战士们真不容易,理解了战士们的心情和做法,真心感到八路军与人民亲如一家。八路军战士的衣服很破旧,有的都难以蔽体,妇女们就主动帮助战士们洗涤缝补衣服,老百姓用了自己的补丁布,八路军总要想方设法还给老百姓,我家有件兰色布衣就是八路军补偿给的补丁布。

村里有位农民叫许忠孝,他父亲的胃病好多年一直治不好,是八路军的一位医生给配了点药吃上才好的,并且再未复发过。八路军铺过的谷草,部队出发前再忙也要抱出来放到土窑洞内,用了谁家的草,总要付给钱或小米。

八路军还组织农民扫盲识字,搞了民兵、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母亲说:抗战时期,人们开始很怕,但是心情很愉快,她和我二姑都参加了妇救会,还去南沟村、黄漳村、桐峪村等地去参加群众大会和会操表演。从心底里拥护和热爱八路军,更加痛恨日本鬼子,群众的抗日救国激情更高涨了。

英勇善战的八路军

在柏管寺村驻扎着八路军一个大队,部队战士与日本侵略者作战无数次,杀敌最多,打仗最勇敢,战功显赫。好多干部战士血洒太行,在柏管寺村的坪上、下村等都埋葬過八路军烈士的遗体,如外号叫“老套鞋”“小喇叭”的战士和一位姓朱的连长等。

听父亲讲:他亲眼看到八路军在高儿梁上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情景。那是一个早晨,从粟城方向来了一长溜的日本鬼子队伍往县城方向走,有骡马和汽车,走走停停,半前晌才走到柏管寺村河滩。当时一辆汽车停下来,一个鬼子在车旁像是扒叉着(站立)在撒尿,这时就听见周围山上都响起了枪声,不知从哪来了那么多八路军把日本鬼子给包围了。正在日本鬼子搞不清东南西北时,一发炮弹从高儿梁上飞向敌群将日军一个骑马的打倒了,日军乱作一团都挤在一个凹地里,这时又一发炮弹正好打到那里,日本人死了一地,活着的四散逃命。

八路军的英勇是出了名的,敢到敌营去抢回日军抢走的羊群,敢到敌占区侦察敌人的会议。有了敌情就通知老百姓往山上山后安全的地方躲,而八路军则总是迎着敌人来的方向去。柏管寺村右前方庙儿梁上常年有八路军和民兵的固定哨所。一天早上天有些浓雾,八路军连长带着民兵李小焕等5人去换岗查哨,夜间站岗的3名哨兵竟未能发现河对岸草丛里和河对岸500米的羊岩栈坡上都爬满了日本鬼子。民兵李小焕看到后,八路军连长果断扔手榴弹示警,然后亲自操起机枪向敌人扫射。八路军部队马上集合占领了村前村后山梁,村里的老百姓迅速往南峪沟方向逃难,我奶奶当时骑在驴背上,在后江沟驴腿陷进一坟洞里,这时两个八路军战士赶来帮着抬出驴来,救了老人家。此后战士们掩护村里的老百姓紧急转移。对峙了大半天,由于八路军占据着有利地形和工事,日本鬼子始终没冲过河来,气急败坏地折进大牛圈(地名),杀了住在那里的郝马年家7口人。事后,老百姓都说:“不是八路军,柏管寺村不知会被鬼子杀害多少人哩。”

在苏亭伏击战中,八路军也非常英勇,打死了好多日本鬼子,据说鬼子的尸体都埋在火烧崖跟的鸡刨河滩,不知过了多少天,下了一场大暴雨,漳河暴发洪水,将埋日本鬼子的地方冲了个干干净净,老百姓说:“这是天意,日本人时兴水葬,漂走鬼子省得鬼魂骚扰百姓”。

八路军选择苏亭、柏管寺做为战场,就是认准了这里的地理优势,“一条口袋两个口,三面悬崖四条沟,八方通衢地势优”。日军只知道南北一条顺河道,英勇善战的八路军却在当地群众引导下,爬山越岭走羊肠小道,神出鬼没地袭击敌人,展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纪律严明、买卖公平的八路军

八路军在柏管寺村驻扎期间,处理过两起违犯群众纪律的事:一是有个士兵用纸币换取老百姓的银元,而且不公道,部队领导知道后严肃处理了此事;二是有个小通信员去柏峪村送信返回路上,在苇圪洞路边抽了把玉米苗玩儿。当他回到队部时,被首长一眼看见,一声断喝将这个小战士关了起来。当时村干部和老乡都向部队求情,说他还是个孩子,原谅了吧。但部队首长还是坚持在崖头场召开部队和群众大会,公开向老乡赔了庄稼钱,将这个战士送到军法处处理。

部队和政府收粮和买粮,一般不用自带的称,而是按老百姓的意愿用老百姓家里的计量工具,如:斗、升、官升、半升或老称等,总之是有啥用啥。据一直做抗勤工作的父亲说,他随政府或部队的人员去各村收粮,不管老百姓用啥量米,他很快就能心算出来,按价付钱,老百姓觉得很满意。

八路军爱人民,作战英勇,保护了群众利益,受到人民衷心拥护。(一)送饭。抗战期间,为八路军筹军粮、做军鞋、站岗放哨是人人自愿做的事情。我堂姐夫说,他全家当时住在大树沟自然村,有年正是下种的季节,村干部晚上送来5口袋小米,托他父亲保管,他父亲生怕出了差错,用了好几个黑夜将米藏到山旯旮里。突然一天晚上,村干部来家里说,赶紧找人为八路军焖小米粥,他家人就把山庄的好几户人家发动起来,连夜焖小米粥。赶天明,村干部要求给送到南垴东寺山上,当时人手少,于是大人小孩全上阵,走过崎岖的山路送到了部队上。(二)转信。送信转信,地方、部队都有通信员,但大多靠民兵转送,因民兵熟悉道路,跑得快。比如苏亭到柏管寺夏天河水涨了,就要走火烧崖顶的小路,路极窄要爬着才能通过。柏管寺村每天都派两个民兵去苏亭村等信,一有信件或敌情民兵就把信及时送给八路军,是三根鸡毛的信苏亭村还会加派两个民兵护送到。柏管寺村也会以同样方式转下去。这种转信方式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责编 五一)

猜你喜欢
日本鬼子民兵八路军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小林清:“日本鬼子”如何变成“日本八路”
1948年解放军为何还能抓到“日本鬼子”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民兵制度在世界上的发展及走向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