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意识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语言意识的策略探究

2018-09-08 10:21薛宇青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英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且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然而,我国许多的初中英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英语的状态,英语教师对学生语言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因此,本文主要基于语言意识理论来探讨初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语言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语言意识理论;初中英语;培养语言意识

【作者简介】薛宇青(1994.9.28- ),女,汉族,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引言

当今我国虽然实施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的英语课堂仍只重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点的容器,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词汇语法知识,英语教师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语言意识的相关理论基础

语言意识在初中生的英语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目标语言意识,只有这样,英语教学和学习才能有所提高。不同的学者对语言意识的界定有不同的评述。Van Lier指出: 语言意识可以定义为对于人类语言能力及这种能力在思维、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力。Carter指出:“语言意识是语言学者对语言功能及其形式的一种敏感与增强意识的一种提高”。Tomlinson认为“语言意识具有心智属性,通过有意注意语言如何使用产生洞察力,且能使语言学习者逐渐对语言如何运用产生洞察力,它还是一种意在帮助学习者获得这种洞察力的教学方法”。由此,根据这几位语言学家对语言意识的诠释,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意识是学习者在语言输入或者语言输出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感知和对语言的理解。

三、培养语言意识的方法

语言意识不是单单对知识点的简单灌输,而是逐步培养的结果,作为初中的英语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1.启发式教学。孔子曾经说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在教师讲解语法知识点的时候,不能直接呈现现成的语法规则,教师需要启发式教学,通过举出大量的例子来引导学生逐步地总结出语法规则。在初中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定期的将概念获得模式运用其中,通过对概念正反两方面的特征进行举例,得出所学词汇概念的定义。这样的启发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概念记忆深刻,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2.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相结合。克拉伸的输入假设认为,如果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为i,那么语言输入应该保持在i+1 的水平上。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输入量要稍微高于学习者大脑中现有的知识量。英语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先前组织者的作用,充分利用学习者先前的知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指导学生的语言输出,语言的输出可以体现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没有语言的输出就无法体现语言的学以致用,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合作和交流来帮助学生的语言输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3.循序渐进式教学。教师对学生语言意识的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词汇,教师在教授词汇的过程当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词汇最标准的发音、最标准的语音和语调,还有词汇的基本意义。学生在逐步掌握之后,慢慢的就会形成对词汇的感知和运用。这些是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最基本的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最基础的保障。语言运用文化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因价值观念、心理因素而体现在交流上的差异。

四、培养初中生语言意识的策略

1.注重培养初中生的英语思维习惯。王才仁说:“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这种模仿是从听觉定向手段开始,经过大脑分析器的作用,然后由心里活动的器官操练而完成的”。对于初中生,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去让学生模仿,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配音的形式。首先需要放一些学生熟悉的英文录像,进而关掉声音,让学生给录像配音,并且要求学生模仿说话人的语音,语调,语气和神态,这种方式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很多的乐趣,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英语思维习惯的的培养应该培养学生摆脱母语的影响。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坚持使用英语授课,鼓励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想英语,也就是使用英语的时候,要尽量用英语想,而不是用母语的方式来思考。同时在用全英文授课的时候可以辅之以必要的手势,表情来帮助学生理解,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英语,大胆提出问题。逐步消除学生害怕犯错误的心理,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我们的英语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把很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语言的形式上,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的缺乏了解,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性。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低下。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发现,虽然很多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在同英美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时候,由于缺乏对语言知识所处文化背景的了解,经常出现错误。因此,作为初中的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的时候,要尽力把语言知识点所相关的文化背景讲授给学生。对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语言意识的培养。同时,英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娱乐活动,例如创建良好的校园英语角环境,在这种环境,所交流的话题一般都是开放性的和灵活性的,并且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可以培养初中生敢于开口,运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去交流的能力。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用老外来参加英语角的活动。这样学生能够很好的接触到地道的英美国家文化,通过与老外长时间的接触和交流,学生会对外国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这也会提高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创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无限乐趣。

3.提供适量英语阅读材料,深化学生的语言意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顾名思义就是读书要反反复复的去讀,才可以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和真理。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经常会使用此种方法来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思。然而,学习英语也不例外,英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广泛的阅读材料,比如相关的图书,杂志,报纸。但是,由于受中小学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影响,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应当注意所选择的材料应该具有趣味性,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难度要适宜且内容具有多样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的阅读,朗读,背诵。学生阅读的材料越多,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就越强,进而学生的语言意识也就会越强。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快读,细读,精读,和泛读。通过朗读的方法,学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能力。背诵也是培养学生意识的重要方法,初中生的记忆力非常好,教师需要给指定需要背诵的文章。它们既可以是简短的词汇,优美的句子,也可以是一些精美的篇章。通过背诵的不断输入,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敏感度就会不断增加。

五、结束语

语言意识不是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是需要后天来培养的。语言意识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没有语言意识,就不会有学习。中小学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言意识,同时要对学习者进行语言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国芳,张逸敏.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培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2):153-156.

[2]Carter,Ronald.Language Awareness[J].ELT Journal,2003,(1):64-65.

[3]Tomlinson Brain.Ten Questions About Language Awareness[J].ELT Journal,2003,(3):251-253.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实践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