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500强排行榜看中国企业
——访国企改革研究专家李锦

2018-09-08 02:19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动能企业

记者:李教授,您好!今年7月份,《财富》杂志公布了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这份衡量全球大型公司实力的权威榜单,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情况?

李锦:2018年榜单反映了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中国企业上榜的数量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更加相称。从整体上看,这些全球最大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明显改善,有一个回升的趋势。

2016年,上榜公司的总营业收入、净利润总和以及入围门槛均有11%左右的下降。2017年,这三个指标均有小幅回升,其中上榜500强公司的总营业收入小幅增长至27.7万亿美元;净利润总和增长约3%,达到1.52万亿美元;入围门槛也增长了3%,回升到了216亿美元。今年上榜500家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近30万亿美元,同比增加8.3%;总利润达到创纪录的1.88万亿美元,同比增加23%;销售收益率则达到6.3%,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9%,都超过了 2017年。

这个榜单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中国企业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逼近美国。今年,中国公司共有120家上榜,已经非常接近美国的126家,远超排名第三位的日本(52家)。在数量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迅速增长。可以预见,再过一年,中国的500强企业数量很有可能超过美国。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财富500强公司总利润同比增加23%,同时,今年上半年央企利润同比增长23%。这两个数字的利润是一样的,说明中国的央企极具代表性,是一个重要支撑。

另一个亮点就是民营企业增多。民营企业数量的增加出乎意料,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的创新溢出效应最为明显,为其他技术创新的2倍。在中国公司群体中,这个行业内的华为公司排名从83位上升到72位。青岛海尔则是电子与电子设备行业唯一一家中国新上榜公司。

记者:据您分析,将来中国还将有哪些世界500强企业的增量?

李锦:我认为,央企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而地方国企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每个省在国企改革中,都想把自己的交通运输、能源等行业做大,整合成大集团、大企业。这种大集团、大企业的兼并重组会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这种规模化带动了整个国家结构、产业的调整。值得一提的是,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各种重要的事项都与大集团、大企业有关。中国的技术需要依靠做大企业,才能加码研发,以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为例,二者兼并重组,将有利于形成相较于现在更大的规模以及更稳定的交易关系。可以预期的是,各省的国企整合有望创造新的500强。

500强企业增量的另一部分在保险行业。保险业是我国新上榜公司最多的行业。这几年保险企业发展得很快,此次跻身榜单的中国保险企业无疑均在2017年拿出了亮眼的业绩表现。这次共有9家中国保险企业入围名单,前10名中的两家保险业巨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相比去年都上升了一位,分列第四和第十。其中,中国平安继续排在非国有企业第一位。

记者:我们有一家国企在2017年是亏损的,却出现在财富排行榜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锦:500强标准主要还是看经济总量,以规模为主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 500强,显示中国正在进入以大企业为主导的时代,但是大并不意味着“强”。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中国大企业在诸如体制机制、资源整合、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品牌影响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国际化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大而不强,这是中国很多大企业的尴尬。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中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变、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您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化解大而不强的尴尬?

李锦:中国的企业由大到强,兼并重组、迅速扩大规模仍是首选要务,核心是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从盈利模式看,中国上榜公司最多的是资源型企业,主要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资源市场垄断来获取高额利润。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靠此获得的利润属于透支性利润,难以长久。中国进入世界前10强的几家公司都是垄断行业的企业,依赖政府力量的惯性作用还在持续,而世界一流企业的壮大主要靠市场打造。

还有一个重点是,要建设真正的全球公司。优秀的全球性企业有52%的收入来自本土以外的国家,反观中国企业,即使作为吸金能力最强的工商银行,其境外收入也仅占总收入的5%左右,而不少资源型企业及垄断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则更低。此外,无论是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还是国家电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世界著名品牌。

美国经济则率先从工业基础型转变为高科技型经济,美国企业在世界 500强中即使近年来数量上有所减少,但仍占据着世界领先地位。于中国而言,必须关注和发展“新经济”的思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使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动力。

李锦,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财大教授、国企改革研究专家,长于策论研究,出版著作《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解析》《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中国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焦点》等23部。

记者:在上榜中国企业中,虽然有新兴力量崭露头角,但传统领域的成分依然很重,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李锦:在经济结构方面,榜单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几个主要特征,最明显的就是金融强,实体经济弱。美国上榜银行8家,平均利润96亿美元。中国上榜银行数量超过美国,达到10家,且平均利润为179亿美元,为今年上榜中国企业平均利润的5倍多。

从结构上讲,我国垄断企业多,能源企业多,房地产企业多,消费性产业几乎没有。虽然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却没有大的企业,我们在商业零售、产业化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别人。作为参照,2018年美国大公司中没有房地产、工程建筑和金属冶炼企业,却在IT、生命健康和食品相关等领域存在众多大公司。中国正好与此形成反差。

虽然中国在上榜公司数量上远远超越排在第三位的日本,但是除了金融业,日本主体是10家电子和通信行业公司以及10家汽车制造业公司,来自具备创新能力的优势行业。作为对比,中国除了金融业,最多的行业分布是能源、炼油、采矿、房地产、工程与建筑公司。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面临巨大挑战。无论是依赖原材料价格上涨获得利润的增长,还是产能兼并重组诞生新的“巨无霸”,或许都还算不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应有之义,企业自身真正的供给升级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

记者:您在山东生活几十年,长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基层“思路型”调查。您认为,中央为何要将动能转换试验重任交给山东?

李锦: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谋划的结果,是山东区位和产业优势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央寄希望山东人敢为人先精神在新时代能够得以延续。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一道紧迫考题。当年的钢铁、煤炭、水泥等资源型产业,集体走向衰落。旧动能在衰退、在转型,新动能在蓄积、在崛起。这个时候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来适应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山东经济结构与全国相似度高,典型示范性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矛盾由大家关注多年的“东西差距”,悄然变成“南北差距”。由于新动能产业优先在具有人才和资金优势的发达地区集聚,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南北地区发展差距,加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矛盾。比较而言,北方新旧动能转换较慢。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与东北各省,以资源型产业为主,重化工集中,有相似的转型发展难题和困惑。山东既有南方省份的优势和基础,也有北方地区的问题和困惑。山东是中国北方的“南方”,处在我国由南向北过渡带、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由内向外的起点,山东若新旧动能转换成功,对中国北方乃至全国将会发挥很强的带动力和引领力。

猜你喜欢
动能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新动能,新聊城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