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健
一位家长开法拉利跑车接送孩子上学,老师在家长群中提出不要再开跑车接送孩子,以免引发攀比,不利于教育。这位家长辩驳了几句,结果很快被踢出群去。
要说一辆酷炫的法拉利488停在学校门口,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能做到心如止水,我想也不现实。但无论收入高低,不同的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所以对有钱人开跑车接送孩子加以批评甚至“踢群”的做法,也未必经得起推敲。
更意味深长的是家长微信群里的云谲波诡。微信群是“熟人网络”“弱联系”和“陌生人关系”三者的结合体。入群门槛是基于一种“原始身份”,而没有“价值筛选”,并不是每个人都互相认识,每个群成员的动机和目的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这样的群里,不会自动发育出一套完整的“社群礼仪”。家长群也一样,尽管群里的成员都有“家长”这个共同的身份,但大家其實是相对陌生的,也未必有共同的价值观,因此在这样一个虚拟的人际交往空间里,难免会产生碰撞和矛盾。
老师在家长群中拥有更多的权力,所以老师一发言,总有家长附和,甚至有一些所谓的“戏精”家长会在群里卖力地表演。在微信群的场域之中,时刻展开着身份、地位和话语权的博弈与角逐,与现实生活的场景相似。所不同的是,微信群里并没有一套明晰、严格的秩序与规则,所以不确定因素以及显得不那么靠谱的事儿也更多。
家长群的本质是一种教学和家校沟通工具的延伸,但因为群是半开放的空间,而且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所以常常会变味儿,很多家长群事实上已成为信息过载的“负担群”。怎样在这样一个虚拟的“小社会”里构建合理的秩序呢?这又是另外一个复杂的话题。而我希望,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能在群里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至少不要一言不合就把人家给踢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