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来看其军事的发展

2018-09-06 09:23张浩浩
读天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和亲匈奴军事

摘 要: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演变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都受军事实力的强弱影响。本文就匈奴政策的变化显示出的西汉军事的发展轨迹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匈奴;和亲;军事

一、 汉初高祖以和亲为主的消极防御:军事制度初建

汉五年,刘邦在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又分封功臣之后,时机基本成熟。他便在汜水登基称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西汉王朝。与此同时,新生政权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挑战。

秦王朝的暴政和农民大起义使得天下大乱,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灭秦之后,持续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导致生产被极大破坏,经济凋敝,国家财政空虚。刘邦建国伊始,面临的天下百废俱兴,满目疮痍。《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对功臣的分封也引发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诸侯王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力,借机壮大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

在内部严峻的形势下,匈奴冒顿单于开始征服东胡和月氏国等少数部族,掌控着北方的大部分地域。匈奴的骑兵达到30余万,对西汉王朝造成极大的威胁。和亲就是在军事实力弱的情况下,为维护统治的无奈选择。接下来概述一下西汉高祖初期的军事制度的设立。

汉朝的中央军事机构中,皇帝以绝对的权势控制着全国最高的统兵权和军事指挥权。丞相是皇帝处理军政事务的助手。太尉是专门设立的军事统治职位,但其权力受到约束。汉代的中央京师军居于核心军事地位,郡县兵为县尉统领,诸侯王的王国兵因地制宜的接受编制,但独立性较大,易形成与京师兵对抗的部分。平时维护社会秩序,战争参战卫国。汉朝的军队编制是部曲,大将军为战时统帅,有基本的训练科目和后勤保障。骑兵和战马实力极弱,军事体制的初建,造成汉初主动和亲,利用公主远嫁和岁奉贡礼来换取和平。

二、 文景之治时期兼取和亲与抗击:军事实力提升

汉文帝刘恒开辟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他推行无作为的黄老政治,注重休养生息,促进社会的发展。汉文帝在承袭和亲政策的同时,公元前177年,匈奴率军进攻河南和上郡。此时,汉文帝组织军队进行了和亲政策以来第一次对匈奴的反击。后来,汉文帝提出御驾亲征匈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但是由此可以看出,汉朝军事的发展,改变了其以往一味妥协的政策。

汉文帝时期的军事体制基本沿袭建国以来的制度,但也有一定的发展。在国防建设上,汉文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募民外迁,坚边设侯,充实边疆人口。在积极的政策推动下,罪犯、奴婢和内地居民大批迁往边疆,建立城邑,设立伍里连邑组织用于防守,一直持续到汉景帝时期,巩固国防的举措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在古代骑兵的战斗力可以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相媲美。所以在兵种建设上,汉文帝听取晁错的建议,颁布“马复令”,而且养马的高潮开始在民间掀起。中央政府专门在西北边部设立30个牧马区,用来培育战马。汉景帝时期,推行“马弩关”政策,设立六牧师苑令,大力发展牧马事业,为骑兵军团的建设奠定基础。在军备方面,文景时期的武器种类繁多,质量和制造水平很高。晁错盛赞:“此中国之长技也。”专门的管理部门和大型武库也较为完备,军事实力得到一定提升。

三、 汉武帝时期的主动征伐:军事发展强盛

经历过文景之治,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空前繁盛。汉武帝继位后,积极推行法家经济政策,颁布“推恩令”,打击强宗豪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一系列举措,加强中央集权。

在进行军事改革之后,汉武帝对匈奴的政策改变为以和亲为“幌子”,准备用大规模的军事征伐和政治招抚,达到制服匈奴的目的。其间与匈奴进行数次小战,三次大规模战役,匈奴实力被削弱。

汉武帝在军事上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中央军事体制改革

汉武帝非常重视武职,当时的名将不仅在物质上可以受到优厚待遇,地位也大大提高。譬如大将军卫青就“位列公上”。将掌管军事的太尉转变为大司马,在多数情况下大司马只是荣誉虚衔。真正的军权由战时赋予各种称号的将军。这样军权就从丞相手中分离,大将军直接听命于皇帝,加强军事集权。

(二) 通过狩猎进行军事演习

汉武帝将上林苑建设成大型的狩猎基地,会在固定的时季率军来此狩猎,用于模拟军事演习。汉武帝将各种野兽置于上林苑内,命令士兵以匈奴为假想敌,进行阵法训练,战术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士兵的军事素质。

(三) 军事实力扩充

汉武帝为充实中央武装力量,对南军和北军的编制进行改革,扩大军队的规模。在边防建设中,修缮长城,增加边防军。发展官方养马的同时,亦积极鼓励民间养马。马政日益完备,骑兵军团逐渐建立起来。

(四) 充实兵源和完善后勤保障

除了征兵制度以外,汉武帝还广泛征发刑徒充军。募兵制也是扩大兵源的重要途径。当时汉武帝奉行“以夷制夷”的思想,利用归降的少数民族部队对抗匈奴,既保存汉兵的实力,又增加了兵源。在加强后勤保障方面,汉武帝大兴屯田,确保军粮的充裕。

四、 昭帝和宣帝时期的羁縻政策:军事发展基本稳定

由于长时间的严刑峻法和穷兵黩武,导致内部的阶级矛盾激化,起义不断。国家出现:“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在盐铁会议之后,昭宣时期,武力征伐匈奴的政策被和亲的重新取缔。此时汉朝的军事发展基本稳定,生产力不断提高,而匈奴国力渐渐衰弱。汉昭帝便推行羁縻政策,将匈奴纳入郡县制度中,设立驻军监护。

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觐见汉帝并接受册封,确认了汉匈的隶属关系。昭君出塞也成为双方和平稳定的纽带。军事基本沿袭汉武帝时期的举措,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屯田,确保边境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李晓巧.和親:汉与匈奴的政治博弈[J].文史博览,2016(09).

[4]高荣.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18-22.

作者简介:

张浩浩,河南省平顶山市,平顶山学院。

猜你喜欢
和亲匈奴军事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邓国精
义退匈奴兵
飞将军抗匈奴
“礼物”在唐王朝与奚和契丹交往中所起的政治作用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