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凝聚了人类的文明和智慧,而灯光点亮了城市的夜晚,显示着城市的繁荣。然而,在天文学家和动物学家的眼中,这种繁荣背后却隐含着问题:城市的灯光破坏了动物的生物节律,对生态环境是一种破坏。
人造光严重干扰了动物的生活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世界人工夜空亮度图集”,世界人口的80%生活在人工夜空下。在美国和欧洲,99%的公众不能体验到自然的夜晚。
我们知道,所有生物都生活在昼夜更替的自然环境中,并进化出适应这种昼夜节律的生理和行为对策。对于夜行性动物来说,它们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匹配的昼伏夜出的生物钟,从而使动物得以生存繁衍。
但是,城市夜晚的灯光延长了夜行性动物栖息的白天,缩短了夜晚,干扰了动物的正常行为和生理节律。
比如,夜行性动物的夜晚活动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它们的采食、繁殖、社会交往、捕食与反捕食等。另外,城市夜晚的灯光会对夜行性动物造成生理胁迫,让动物感觉紧张。长期的紧张会影响动物激素的分泌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甚至会造成免疫系统等健康方面的问题。
夜间人造光还可能影响湿地生态环境。这些灯光干扰了湿地内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夜间繁殖行为,减少了其种群数量。
人造光对昆虫也有影响。这些光束会严重影响具有趋光性的昆虫,造成其直接死亡,导致被捕食概率增加,干扰发育、繁殖或迁飞等。
不仅如此,夜间灯光对迁徙物种亦有影响。比如,海滩上孵化的小海龟,需要通过明亮的地平线来辨认大海的方向。但人工照明可能誤导它们的方向,导致错误的行动。仅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每年就有数以百万计的小海龟死于这种情况。
而一些迁徙途中的鸟类,在夜间需要依靠月光和星光指引捕猎或迁徙,但人工照明可能使它们偏离航向,撞向城市中危险的高大夜间景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