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军
永乐十九年(1421)秋,朝廷出现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新闻:明成祖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令户部尚书(相当于今天财政部长)夏原吉拨款。夏原吉不仅以国库空虚为由拒绝拨款,还对讨伐一事表示反对,直言:“此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成祖大怒,将夏原吉下了大狱,并依照惯例进行了抄家。未承想,在户部当了6年副职、15年主官的夏原吉,家境竟然如是:除布衣、陶器等日常用品外,别无他物。端的一个清廉为政的好官!
接下来的新闻更有意思:夏原吉被下大狱之后,成祖亲征因粮尽退军,途中病逝,死前幡然悔悟,对左右说:“夏原吉爱我!”意思是,夏原吉反对我举兵征伐,是为我好,为朝廷着想啊!于是,太子朱高炽亲到监狱看望夏原吉,不久大赦出狱,官复原职。夏原吉建议朝廷多举解决通货膨胀,使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了稳定。
这夏原吉,称得上大明资深财政官员。洪武十五年便担任户部主事,历任户部右侍郎、左侍郎、尚书,至永乐年间,在户部已是“三朝元老”,对大明的财政情况可谓“一口清”。每当成祖询问,对答如流。据《明史》记,成祖登上大位之后,迁都北京、增置武卫百司、派郑和下西洋,费用以亿万计,全部得力于夏原吉筹措。因此他对国家财力的认知和把控,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这种权威性乃一把“双刃剑”:既可助他以说假话、造虚情为前提,成为顺应皇意、支持征北的根据;亦可助他以说实话、报实情为依托,成为忤逆圣意、阻止征北的理由。前者,会让他躲过牢狱之灾;后者,却会使他冒犯龙颜,甚至掉脑袋。孰重孰轻,何去何从?为个人性命计为家庭和子孙后代计,大凡脑瓜儿稍活泛一点的人,恐怕都会成为前者。可夏原吉却偏偏选择了后者。因而,便成了震惊朝野的大新闻。
当然也正是这个选择,显现了夏原吉鲜亮的为官担当,按我们今天的思考,亮点至少有三:
其一,对岗位负责。为官首先要讲忠诚,而忠诚于岗位、忠诚于职责犹为至要。这就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其位谋其政、担其事。这个担当,不是围着个人名利转,而是对岗位负责、对大局负责。负责就得说实话、报真情。赞成的话要说,反对的话、刺耳的话,甚至驳面子的话也要说,不弄虚作假粉饰太平,不阳奉阴违迎合上级,不添油加醋邀功请赏,丁是丁、卯是卯,旗帜鲜明,这是官位要求,也是负责的要义。
其二,对本分负责。作为下级,当然要讲服从、讲对上负责。但对上负责的本分,绝不是鹦鹉学舌式的“照抄照搬”,更不是眼看着领导犯错误、掉进泥淖而不提醒。透视当今一些领导干部腐败落马的现实,固然关键在内因,但外部监督缺失尤其周围人明哲保身、没有尽到“扯袖子”提醒之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知者尽言,国家之利。”正是从这个角度,夏原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直言,勇于知无不言,闪烁着真正对上负责的亮光。
其三,对良心负责。做人要讲良心,做官更要讲良心。按照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思想,做官者讲良心,最重要的是不夺取那些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去损害百姓。在这里,个人不贪污、不损公肥私是讲良心;面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敢于发声,勇于挺身而出阻止,更是讲良心,并且是更重要的讲良心,尤显心底无私、心系国家和人民,尤显为官本义和品格。
“打铁须得自身硬。”夏元吉的担当,基于自身硬。户部尚书是个美差,有的是捞钱的机会。但抄家的结果表明,他经受住了金钱的考验,坚守住了为官底线。这种坚守,培养了他心底无私的底气,实现了持廉守正的硬气和人生结尾的完美。
“非以其无私耶,是以成其私。”夏原吉以其无私无畏,成全了自己对“清誉”“廉名”的追求,实现了一个封建士大夫所能实现的人生最大价值。其事迹颇值得今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一读。
图:王恒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