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滨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普胸外科 湖北天门 431700)
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由于其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且目前缺乏特异性及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因此较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Ⅳ期[2],此时可能已无法开展根治性手术彻底清除转移灶,而采用新辅助化疗、自膨式金属支架等治疗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3-4]。但传统姑息性手术仍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主要术式包括切除部分肿瘤组织的姑息性切除术、重在缓解症状的造瘘术及旁路术等。明确姑息性手术对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一定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7例Ⅳ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旨在探讨上述问题,指导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97例Ⅳ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1例;年龄≥65岁53 例,<65 岁 44 例;T1~T3期 40 例,T4期 57 例;N0~N1期74例,N2期22例;肝转移72例,肺转移14例,多处转移11例;肿瘤中高分化65例,低分化32例;术前梗阻37例,伴腹膜种植33例。本次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通过病理检查、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明确为Ⅳ期右半结肠癌[5];(2)难以有效开展 R0 根治性切除术,自愿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者;(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非初次治疗,术前已接受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其它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案;(2)手术失败者;(3)随访依从性不佳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中59例接受姑息性切除术,即切除部分肿瘤组织,并联合开展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21例接受造瘘术,即于回盲部升结肠或回结肠造瘘;17例接受旁路术,即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37例术前梗阻患者均接受急诊手术。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化疗及靶向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方案:5-氟尿嘧啶/叶酸+奥沙利铂方案(FOLFOX4)27例、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XELOX)39例、5-氟尿嘧啶+叶酸+伊立替康方案(FOLFIRI)31例。靶向治疗方案:32例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即先静滴贝伐珠单抗5 mg/kg,2 h内滴完,每2 w进行1次,滴完后行FOLFOX化疗方案。
1.4 随访方案 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前6个月每个月随访1次,此后至第2年末则每3个月随访1次,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截至2017年9月1日。患者生存时间起点为手术完成时间,终点为死亡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手术效果分析 45例(46.39%)患者在术后30 d内发生需要内外科干预的并发症,包括19例切口裂开或感染,6例不完全性梗阻,呼吸系统感染13例,造瘘口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经保守治疗后,上述并发症均好转。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
2.2 患者预后分析 97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2.0~4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随访期间79例患者死亡,18例存活。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1.0个月,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4%、24.7%、18.8%。
图1 97例行姑息性手术治疗Ⅳ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
2.3 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T4分期、N2分期、肿瘤低分化、术前梗阻、伴腹膜种植、采用造瘘术或旁路术治疗、术后未接受靶向治疗、术前癌胚抗原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4 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纳入T分期、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术前有无梗阻、是否伴腹膜种植、原发灶手术方案、是否接受靶向治疗、术前癌胚抗原是否升高为自变量,以不良预后为因变量,经Cox回归分析,T4分期、N2分期、术前梗阻、伴腹膜种植、术前癌胚抗原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 = 2.535、2.111、3.474、2.667、4.685,均 P <0.05),术后接受靶向治疗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497,P < 0.05)。见表 2。该模型系数的综合测试显示χ2=91.718,P<0.001,提示模型拟合效果可靠。
姑息性手术是Ⅳ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案,对缓解梗阻、出血、穿孔等症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价值[6]。本研究显示姑息性手术患者术后可见一定并发症,但均可经保守干预消退,同时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4%、24.7%、18.8%,与钟世彪等[7]报道的结果相近,而明显高于邝江波等[8]报道中未接受手术治疗的Ⅳ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提示姑息性手术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姑息性手术的具体术式需要根据患者全身状况综合确定,本研究结果提示手术方案对患者预后可能有一定影响:姑息切除术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造瘘术或旁路术患者。这可能是因为造瘘术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造瘘术与旁路术均未能切除病灶,因此难以有效改善原发肿瘤导致的腰骶部及腹部疼痛、肠道出血等症状,而姑息性切除尽可能多的切除了肿瘤,对肿瘤生长导致的并发症有更可靠的缓解作用[9]。但多因素回归分析并不能证实手术方案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是因为手术方案的确定与患者全身状况有关,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可能被其它因素掩盖。
表1 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表2 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梗阻与腹膜种植均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杨景文等[10]报道伴梗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Kobayashi等[11]分析341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发现其5年生存率仅为4.7%。术前梗阻可能导致肠管扩张,且肿瘤多较大,术中容易受压导致癌细胞脱落种植、血行转移等,同时肠梗阻还可影响患者进食及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上述因素均可能导致预后不良[12]。腹膜种植多为广泛播散,姑息性手术治疗不仅难以使患者生存受益,且手术打击还可能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故对此类患者可能需要谨慎手术。T分期、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也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符合既往报道[13-1 4]结论。姚宏伟等[15]也认为缺少准确的治疗前TNM分期是治疗不佳的最主要原因,提示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分期。
癌胚抗原是重要的结肠癌分子标记物,陈鹏举等[16]报道显示其是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则证实其也是影响姑息性手术治疗的Ⅳ期右半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这提示治疗前有必要检测该指标水平,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既往报道[17]证实术后化疗能够改善Ⅳ期结肠癌患者预后,这是因为姑息性手术治疗后,患者体内仍有肿瘤细胞残余,化疗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使患者受益,因此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化疗。本研究结果还提示联合开展靶向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国内外报道[18-19]也提示此类靶向治疗方案与化疗方案有一定协同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对经济状况许可的患者,术后有必要积极引入此类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姑息性手术对Ⅳ期右半结肠癌有可靠的治疗作用,T4分期、N2分期、术前梗阻、伴腹膜种植、术前癌胚抗原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接受靶向治疗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上述结论对指导开展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为回顾性研究,可能造成一定偏倚,使结果可靠性下降,需要后续研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