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在2018年7月关注哪些书业热点话题?
即使我们必须读书,为何一定要选择去书店?
(澎湃新闻 2018.07.10)钱斌
哪怕未来的自动物流可以使“购买”这一行为加速至毫秒之间,读书仍旧需要慢下来。学习需要时间,网络的极速与你的大脑无关。因此,无论网络技术多么发达,算法多么“贴心舒适”,如果把书店想象成一种媒介的话,它在很长时间内,依旧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无论如何,书店的样子,就是读书的样子。
不少出版机构部门开始“换脸”,透露出什么行业信息?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8.07.16)张聪聪
近年来,又一波新潮部门和旧部门的改造升级形成行业趋势的微观折射:一批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新部门接连设立,成为传统出版转型的探路先锋,如融合发展办公室、电商营业部等。一些旧部门或职能扩充、或转换方向,被成功改造,如数字出版部变为阅读服务事业部。
为什么传统出版社做不好知识付费?
(做书 2018.07.16)BK201
出版社做不好知识付费,不是编辑无法转变思维,不想或没有能力,而是出版社的政策和制度不支持编辑投入精力做知识付费。知识付费产品从来就不是编辑们工作之余随手做出来的图书副产品,它和任何一种图书品牌的生产一样需要全流程的配合、持续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对此出版社往往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关于儿童文学,我们不能只看市热闹(《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8.07.29)李妍
进入21世纪以来,童书一直是整个中国出版行业最活跃的板块。然而我们也要问:现在的出版市场能提供给孩子们的文学读物足够好吗?当作家高度集中,新作者的创作有没有足够的涌现空间?每有成功作品问世,跟风之作层出不穷,市场为何成为儿童文学创作最主要的指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