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若宏 郑佳群
[摘 要]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深刻阐述了科技工作的目的与价值、科技活动的规范要求以及核技术的伦理意蕴,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这一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对现代科技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与高度概括,对我国科技事业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科技伦理;科技伦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05-0036-04
科技伦理是指科技活动中的思想准则与行为规范,也就是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及其行为准则。科技伦理思想是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但根据国情制定了科技事业发展的一般方针政策,而且深刻阐述了科技工作的目的与价值、科技活动的规范要求以及核技术的伦理意蕴,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这一思想体系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同时汲取了前人关于科技伦理思想的精华,并从我国科技工作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伦理规范;还针对核技术应用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以核技术伦理为中心的科技成果应用伦理思想,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科学技术服务于生产建设、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思想
毛泽东继承马克思主义“科技服务于全人类”的根本立场,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科学技术要服务于生产、服务于人民大众的伦理思想。他认为,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善人民福祉服务,这与剥削阶级完全不同。为此,他曾明确指出:“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资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1]1495而对于我们来说,科学技术是人们争取自由的武器,是人类解放的工具。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人们要想充分地利用自然,在自然界里获得自由,那就必须研究科学,深刻地了解科学,并运用自然科学探索自然规律,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经常强调人民群众应当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用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多次号召全党干部都要学习自然科学、掌握技术科学,主张在全国人民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努力形成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发展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
毛泽东的这一科技伦理思想深刻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均明确阐述过“科学转向人民”的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新政协制定颁布的《共同纲领》也明确规定:“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在毛泽东的指导下,1950年8月27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在半封建半殖民旧中国,“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于科学文化一贯实行专制政策”,使得“大多数科学工作者就不可能按照人民的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工作”。人民政府则与之相反,实行科教政策大众化,“鼓励一切文化工作者接触实际,联系群众,为国家建设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2]1。1959年《光明日报》上的另一篇社论同样指出,“科学技术的目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所以解决生产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任务。”[2]8可见,通过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变中国一穷二白面貌,从而造福于人民,这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事业的根本宗旨。在此理念指引下,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沿着为民造福这一健康良性方向不断向前发展,并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
二、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思想
科技工作中的伦理规范是科技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不仅阐释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伦理意向,而且也结合我国科技工作的实际,提出了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多方面伦理规范。这些伦理规范既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崇高品质的体现,又是他们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一,实事求是的负责精神。毛泽东认为,科技工作应该坚守“实事求是”原则,就是要有求实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对待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必须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确保结论的坚实可靠。在他看来,“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3]800。他多次强调,向科学进军、探索真理,一定要弘扬尊重事实的负责精神;对待科研工作,科技人员必须传承忠于事实、勇于探索的严谨态度。在技术应用和其他社会工作方面,毛泽东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1957年一次有关逻辑学的学术座谈会上,毛泽东结合自己的革命实践,谈到领导革命必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搞科学研究,也必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能把自己脑袋安在别人的脖子上,即便是对公认的权威,也不要过于迷信。这些见解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科技活动中贯彻实事求是精神的高度重视。
第二,谦虚好学的进取态度。毛泽东认为,骄傲自满是科学研究的大敌,相反,需要的倒是谦虚谨慎。他要求科技人员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状态,“甘当小学生”,勇于学习。1955年3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他严肃地指出,我们“应该保持谦虚态度,向先进国家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同志间也要互相学习。”[4]139第二年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他又严厉批评那种对待外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习气,指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我们的事业不利。”他要求同志们“一定要下一番苦功”,要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努力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4]471在毛泽东看来,谦虚谨慎,刻苦钻研,好学上进,应该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品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尤其需要提倡这样一种态度。
第三,质疑和创新的勇气。毛泽东是非常有批判精神的,他要求人们在科技活动中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勇于创新。为此,他提出要敢于批判过去,“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3]827。在他看来,科技人员要敢于学习“新本领”,还需要破除迷信、破除盲目崇拜,需要有质疑和创新的勇气。1964年12月,他在《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一文中指出,“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5]毛泽东的这段话高屋建瓴,既体现了他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又表达了他对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除以上三方面内容外,毛泽东强调过的科技伦理规范还有爱国爱民、独立自主、兼收并蓄等要求。他指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阶级性,但科学技术的运用存在着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科技工作者要有爱国情怀,为民之志。毛泽东还要求科技人员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在充分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科技知识的同时,将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另外,他认为自然科学发展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学派争鸣是科学繁荣的必经之路,因而需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科技工作者要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
三、辩证的核技术伦理思想
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异化的相关原理基础上,结合20世纪前叶世界尖端科技发展状况、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等核武器利用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他的核技术伦理思想。毛泽东一方面充分估量核技术的巨大威力,提醒人们如果不能正确控制和使用核技术,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另一方面,他又从更宏伟的高度出发,指出原子弹不过是只纸老虎,并没有那么可怕,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是人心,而不是技术。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国家需要和平利用核技术,要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较大贡献。
美国掌握核技术,制造出原子弹并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之后,便借势到处进行核讹诈、核威胁。面对这一状况,毛泽东通过辩证分析,指出原子弹是一只纸老虎,“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1]1195他多次强调,核武器的杀伤力固然巨大,使用核武器会给全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但正因为如此,全世界人民一定会站出来反对使用核武器,以此造成巨大的政治压力,从而使得核武器投入到战争中的可能性大为降低。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论核弹时明确指出?押“在日本的大爆炸也毁灭了它本身,因为全世界人民群起而攻之。”[6]
诚然,毛泽东对核武器的巨大威力还是非常清楚和重视的。他认为核武器具有巨大的威慑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被超级大国用来进行核讹诈和核威胁,也可以被我们用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树立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毛泽东指出,要想不被人欺负,要想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打破美苏的核垄断,研制出我们自己的核武器。“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4]271唯有如此,中国才能以与自己大国地位相称的身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毛泽东核技术伦理思想的本质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人民利益至上。在他看来,我们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消除帝国主义势力的核訛诈和核威胁,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全人类营造安全、和平的环境。毛泽东强调,我们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我们学习核技术、发展核武器的首要和根本原则。
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追求核技术的根本目的。毛泽东指出,我们发展核武器,是把它作为遏制核战的手段,不是为了要打赢战争。我国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并成功爆破之后,立即向全世界做出四点庄严承诺:无论何时何种情况,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维护核不扩散,不在外国部署核武器,不以核武器相威胁。同时,我们还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准备随时为此展开谈判。这些充分表明,我们发展核技术是为了世界和平而制约他国使用核武器,从而实现最终将核武器予以消灭的目的。这一思想和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总之,毛泽东的科技伦理思想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既包含着深邃的理论思维,又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现代科技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与高度概括,同时亦为人们正确对待科学技术两方面的效应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在于服务生产,服务人民;而科技服务于生产、服务于人民又会进一步地激发人们推进科技进步的勇气和决心。毛泽东的科技伦理思想不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显示出了科学性、严肃性和创新性,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表现出顽强的、持久的生命力,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科技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为我们党后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科技战略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和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北京现代管理学院、国家计委计划经济研究所编.科学技术政策言论选编[M].内部资料,1986.
[3]毛泽东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45.
[6]殷雄,黄雪梅.世界原子弹风云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58.
责任编辑 彭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