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姜昆 常贵田 王谦祥 李增瑞 共忆经典相声包袱(上)

2018-09-05 03:12
北广人物 2018年30期
关键词:马季马三立姜昆

常贵田,相声表演艺术家,1954年开始学相声,从艺64年创作演出了《动力研究》《帽子工厂》《祝你幸福》等经典作品,王谦祥、李增瑞自上世纪60年代就在一起,学习搭档了五十余年,先后创作演出了《戏与歌》《换包装》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姜昆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后与李文华、唐杰忠、戴志诚搭档,创作演出了多部经典作品。改革开放40年,几位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用他们各自的作品做了注脚、做了印证,艺术是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

当年的婚礼

改革开放这40年,关于结婚题材的相声不少,王谦祥老师说过一个《风灾》的节目,就是结婚的题材。王谦祥回忆:“这个作品是当年王存立和廉春明二位作家写的。拿到我们团里去讨论,大家都喜欢这个作品,但是谁都不说自己要,最后金斗一句话:各位老师,该给人王谦祥了,大伙没意见,这才给的我们。”1980年结婚没有钱,借的红旗车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创作者廉春明先生受启发于一个笑话:“汽车一停一开车门,扔下一只鞋,得赶紧捡起来擦了,这叫‘去去邪气。”这个作品在百姓中很受欢迎,王谦祥说说到大家心坎儿上了:“当时大家的生活确实是那样的,3000块钱就能办一大婚礼了,在胡同里搭棚,随份子5毛、1块、2块。”

姜昆是1977年结婚的,他说当年用500元办了个婚礼。“我们到菜市场买菜自个儿做,父亲去买菜,跟人家说好了要筐里菜,白菜帮子。家里头只能摆两桌,在院子里摆两桌,得换桌,倒班吃。”

爱情成为相声题材 “我们那时候相声批判的那些东西,只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我写的《如此要求》漂亮姐儿,一套家具带沙发,二老负责看娃娃,三转一响加彩色,四季衣服毛涤卡……三转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半导体收音机,现在看来都是很低档的东西,但那时候都是奢侈品买不着,做不正之风在批判之列。”那时的高要求,40年后就很寻常了,2003年年轻一代相声作品,也是搞对象题材的,这时的条件就是别墅汽车全都有,年薪10万元人民币。随着时代的变化,《征婚启事》这个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当年不少人都在报纸上登征婚启事。

常贵田的作品里也有关于结婚的描述,他回忆:“反映结婚的第一个作品也是我的成名作,1984年的《动力研究》,这说明了爱情的故事占了相声题材相当一部分。”

用票买东西的时代

上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大家都怕买不着东西,商场整天排队,姜昆出了一个相声作品《着急》,反映当时老百姓所关心的社会现象、心态。姜昆说,作品中一个包袱:“一大池子,往里面放水,三个小时把水弄满了,排水时两个小时把水排光了,问开着水管子,排着水,几个小时把水排光了?我说你这不是浪费水吗?这就是我女儿楠楠当年的题,我都算不清楚,就把它写作品里成了包袱。”

那时老百姓一是缺钱,二是缺票,买东西部得要票,王谦祥说,还有一种外汇券,用人民币买不着的东西外汇券可以买,上友谊商店买东西得用外汇券。王谦祥拿出自己家当年买粮食的粮本:“那个年代粮票、米票、白面票、棒子面票都不一样。粮票还分全国的和北京的,出去巡回演出必须得拿全国粮票,一个人一个月半斤糕点票。这粮票到后来不光是买粮食,还能换鸡蛋,换塑料盆,换花生米,什么都能换。”

常贵田回忆,他当年没抢过盐,抢过点心,那时妻子怀第二个孩子,买蛋糕要凭票,生了孩子要吃槽子糕,妻子住院时他就去买蛋糕了,跟人家套磁,想便宜点。回医院让医生给拦住了:“干什么去了,买蛋糕重要还是生孩子重要,这剖腹产等着你签字呢!”常贵田赶紧签了字,才保住了儿子。

常贵田创作的《街谈巷议》是要去香港演出,他回忆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不久,碰见收废品的老街坊了,他说改革开放他体会最深:“过去他收什么呀,‘有破烂的卖,破麻绳子我要,后来变了‘有电视我买,有洗衣机的我要。要过二三十年还得变,有波音747我要,相声的包袱取材于生活,但扩大了。”

艰苦的演出中坚持创作

常贵田说,演员和老百姓遇到的都是生活中的事,但是演员把这些事经过艺术加工放进段子里了。姜昆1985年当了广播说唱团的团长,现场他带来一张1987年颁布的演出补贴的通知,他说改革开放好像一下就40年了,但仔细回忆,其中有很多细节和故事,是一步步走過去的。那时姜昆和马季老师、李文华老师、郭全宝老师,出去演出住的大通铺:“我们到矿上演出,你进门一看,就跟进了澡堂子一样,全都光膀子,就穿一裤衩,热呀。这一屋里住15个人,那时候马季老师带着我们演出,在海南演出的时候大家睡水泥地,早晨起来,你个儿多高,水泥地上这印儿有多长,全是汗。”虽然演出艰苦,但是姜昆说从来没有放弃创作,他的很多作品中的段子都来自生活。“侯跃文老师去世了以后,有一件事情特震动我。就是在他去世以前的时候,他也很苦恼创作新的作品。后来他去世后我在电视里看见他表演的小品、相声,从1977年开始,一个接一个,几个小时都是他的作品,真了不起。我们自己可能觉得没有什么,等到一积累起来有100段作品,好多作品,自己都记不起来了。”

为了留下资料,姜昆是个有心人,他留下了很多同行、同事的资料:“我这里有从1986年至2011年,我们这个曲艺演员的各种各样的剪贴报纸资料,《马季一家的苦与乐》,令人捧腹大笑的相声演员,他的家庭也是充满了泪与歌。1986年的9月27日的《牡丹江日报》的《郭老不老》,讲郭全宝的故事。这个讲的刘伟和冯巩的《合理的搭配》,这是讲唐杰忠的叫《他总是乐呵呵》。”

姜昆回忆一篇采访他的一个报道《相声秀才——姜昆》,那是1983年到天津演出的时候,姜昆演出了节目叫《想入非非》,在天津演出获得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我当时年轻气盛,想得一等奖,就讲述了我创作《如此照相》到《诗歌与爱情》到《如此要求》《爱的挫折》,一直到为什么写《想入非非》,我讲完了以后,马三立老师听了特别好,就说我是相声秀才,当时让记者听到了,就写了这一段。”《相声秀才——姜昆》这篇报道,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个时代特征,观众喜闻乐见的现实题材。姜昆回忆,他后来和李文华到马三立老师家去吃羊肉馅的饺子:“马老师非常热情,他总说,‘你还得吃,你没饱呢!‘文华,你吃、你吃,你没饱,你一定没饱‘我饱了,我真饱了,我真是饱了。‘你没饱,我看得出来“你看哪儿看得出来呀?‘你的眼珠还会动弹。这后来传为佳话,一老一少,拜访马三立。”

大家回忆关于马三立先生的段子,画一个三条腿的一匹马站这儿,大家感觉画的比例不太合适,他却说,“太合适了,这就叫马三立。”这种笑话都是来自生活,甚至于街谈巷议,都能成为包袱。

(未完待续)据BTV《记忆》整理

猜你喜欢
马季马三立姜昆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姜昆临场“现挂”魔术陷阱
马三立的“哏儿”
大师风范
图说天下
马季:跟新中国一起笑
笑星姜昆谈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