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兄妹护理92岁老母亲 16年写出欢乐日记

2018-09-05 03:12
北广人物 2018年30期
关键词:兄妹胰岛素母亲

绵阳涪城区安昌路,一套不大的房子,每天都在上演“一群老人哄一位老人”的场景。这群老人是六兄妹,最老的已古稀,最小的也年届60。伺候的对象,则是92岁的老母亲。

老母亲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多种疾病,几年前叉诊断出老年痴呆。幸运的是,6位子女24小时轮流值班照料她,吃飯、喂药、测血糖、打胰岛素……他们细细写下妈妈每天的饮食起居、吃药情况。16年来,已有30多万字。46本厚厚的护理日记,记录着妈妈的身体变化,更记录着一个家庭的孝与爱。

护理日记

吃饭、搽药、换尿裤,时间精确到每分钟

陈玉香老人坐在轮椅上,小女儿邓秀蓉陪在身旁,两人手握手悄声说话,三妹邓国庆戴着老花眼镜,在一个笔记本上记录着老母亲刚刚吃药的时间。

邓国庆记录的笔记本封面,写着“病理日记”四个字,时间为2018年。这个笔记本上,每天都详细记录着陈玉香老人的护理时间、用药时间等。邓国庆说,老人年纪大了,已经大小便失禁,随时需要更换老人的尿不湿,他们记录着每次更换的时间,方便记住下一次更换的时间。对于用药,同样不能忘记,因为每种药吃的时间和用量不一样,记录着每种药吃的时间,可以知道下一次该什么时间吃,大家都不会弄错。

记录完当天上午和中午的情况,已经从头天晚上开始守候的邓国庆和邓秀蓉准备回家休息一会儿。即将来接班的,是68岁的大哥邓开广和大嫂陈信兰。

邓国庆拿起另外一个笔记本,在上面写道:“哥哥,今天早上妈妈没有起床,中午吃饭后把心脏病药、降压药吃了,半小时后吃益血生(三姐)”。 与前面的笔记本不同,这个本子的封面上写着“杂事本”三个字,时间为2017-2018年。里面的内容,大部分是照顾的人离开前,交代下一位接班的兄妹需要注意的事项。

专业护工

打胰岛素、测血糖,兄妹6人都学会准确使用

92岁的陈玉香老人,有6名子女,大女儿已经72岁,二女儿70岁,大儿子邓开广68岁,二儿子邓开明65岁,三女儿邓国庆62岁,幺女邓秀蓉60岁。

2002年,陈玉香的老伴儿去世,也就是从那时起,陈玉香的身体每况愈下,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多种疾病,几年前叉被阿尔茨海默症缠上。幸运的是,6个子女24小时轮流值班照料。

早上7时许,陈玉香老人睡醒了,邓国庆像哄孩子一样,轻轻叫着妈妈,并拿来了血压计,开始正式工作。“刚开始,大家都不会测量血压,就在网上搜索,把使用顺序写在纸上,然后贴在墙上,方便大家准确测量。”邓国庆说,像打胰岛素、测血糖等,家里人都要先学会准确使用,然后记录下母亲每次的测量值。

在打胰岛素前,邓秀蓉拿着仪器在手中不停旋转,还口中数数。数到36时,停了下来,开始给母亲打针。“这样的操作方法是医生教我们的,我们兄妹都会测血压、测血糖、打胰岛素,我们都可以算得上半个护士了。”邓秀蓉笑着说。他们已总结出经验,晚上6点后吃饭,老人消化不了。喂饭像哄小孩,饭后的喂药,也一样。因为常年吃药,老人更爱发脾气,常常将药藏在嘴里,或者趁儿女转身,一口吐在地上。因此每次喂完药,都会让妈妈张开嘴岜,检查一下后才能放心。

日记背后

“艰难年代只喝米汤,妈妈为我们吃了很多苦”

2002年开始,邓国庆六兄妹就在家轮番照料老母亲。这十多年,他们几乎没有出过远门,“父母在,不远行!这是我们父母以前照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时告诉我们的。”邓开广说。

在邓秀蓉看来,他们兄妹6人十余年来都能不离不弃的照顾母亲,更是一种反哺。 “那个年代,生活很紧张,家里煮的稀饭,母亲总是把米给我们吃,自己就喝点米汤,从来就没吃饱过。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妈妈还落下了贫血,印象中她总是一直忙活,为我们吃了很多苦。”邓开广说,家里的早中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母亲也一手包揽。

据中新网等整理

猜你喜欢
兄妹胰岛素母亲
猴兄妹分桃子
慢热兄妹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二十一载的异族兄妹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