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松曲珍 拿根
摘 要:在新课改改革背景下,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管理也希望更上一层楼,做好这一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任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本文以少数民族寄宿制小学为例,主要探讨班主任在这其中的相关管理工作内容,从他们的寄宿制班级管理管理问题作为出发点,给出具体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寄宿制小学;班主任;管理
在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小学相当之多,该类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同于普通学校,因为寄宿制学生群体可能严重缺乏家庭情感关怀,所以在习惯适应寄宿制学校生活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问题。作为小学班主任,学校寄宿制的管理者,他们应该发现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对策。
一、 少数民族寄宿制小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
寄宿制学校生活不同于普通学校生活,尤其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而言它能够为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影响,甚至左右着他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适应能力。客观来讲,寄宿制在少数民族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小学生自小就远离了家长的监护,很容易在自我言行缺乏正确导向,而随着寄宿学生年龄的一天天增长,他们的社会化行为也会产生偏差。所以说,少数民族寄宿制小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是存在严重偏差的,这种偏差也暴露出寄宿制班级班主任管理的种种问题。
二、 少数民族寄宿制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
少数民族小学寄宿制班级中班主任要承担很大责任,不仅仅要照顾学生的学习也要照顾他们的生活,从整体来看本文认为其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上。
(一) 班主任与小学生家长的沟通障碍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班级中许多小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所以很少甚至几乎不与班主任联系,孩子全盘托付给学校管理。在班主任家访过程中也发现,照顾学生的爷爷奶奶等老一辈家庭成员甚至有些不懂汉语,难以和班主任形成正常交流,这就断了家校共育的最佳教育路线,从整体教育推进进程来看对小学生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学生不怕班主任找家长,即使犯错也屡教不改的恶劣情况。
(二) 寄宿生个性特点突出问题
如上文所述,寄宿生由于缺乏家长管教,有些个性特点突出,桀骜不驯,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棘手问题,实际上这多来自寄宿生作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像冷漠、自私、懒惰等等。这些性格问题对于长期生活在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都是隐患,他们容易在寄宿学校期间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或者作出违反校纪校规的其他行为,甚至是在面对班主任的批评时也会产生师生冲突,非常不利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有效途径。
(三) 寄宿生辍学问题
少数民族寄宿小学生来自边远山区农村,家境贫寒且留守儿童群体居多,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可能无法满足他们正常完成学业,虽然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寄宿制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补贴政策,但依然有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失学,甚至在经济问题影响下出现了“读书无用”的思想。
(四) 民族差异问题
目前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采取“撒点并校”政策,即集合各个乡镇的少数民族小学生来到一所学校学习生活,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同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在一起生活学习。这对于班主任管理寄宿制班级又是一大难题,因为多民族小学生在相互融合过程中容易发生矛盾,且矛盾事件涉及群体,容易为班级拉帮结派。
三、 少数民族寄宿制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策
(一) 注重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
少数民族寄宿制小学班主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家校共育”问题,对于班级中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情况,班主任应该尽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即使无法面对面也要通过电话等通讯形式与家长进行深度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个性习惯与生活处境,并希望与家长共同商讨方案解决小学生的寄宿学习生活诸多问题,并督促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学习,甚至也参与到“家校共育”教育管理计划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应尽的职责。
(二) 丰富寄宿制小学生的课上课余生活
寄宿制小学生个性鲜明,所以班主任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观察并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习惯,结合他们的所作所为展开契合教育模式,即要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提出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开展课内外的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民族体育项目等等教育课程,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也可在周末放假期间组织学生参与各项课外活动,活跃他们的身心,也保证他们在周末的活动安全。
(三) 建立寄宿制学生心理教育机制
少数民族寄宿制小学生多為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层面或多或少都是存在问题的,教师要看到这一点并相应建立开展寄宿制学生心理教育机制。例如设计一个针对个别学生的谈话计划,每周都找他们进行1~2次谈话,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动态,并安排专门的安全信息管理辅助管理人员(可以是班级学生)深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发现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定期结合问题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如此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不良心理倾向,消除他们“读书无用”的消极思想。同时班主任也要积极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联系学校考虑如何设法解决某些寄宿制小学生群体的家庭问题,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四) 解决“撒点并校”后遗症问题
“撒点并校”带来了多民族文化背景下小学生群体的融合,容易出现班级内部矛盾,所以班主任在这里需要承担一个平衡者的角色,本文认为针对这种少数民族寄宿制班级的民族性差异管理应该从多方面思考,例如要从根本上做好班级分流,例如将同民族的小学生整合到一个班级,减少民族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矛盾问题。或者在学校中统一汉语及相关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创建一个良性发展的教育机制,从教育层面消除“撒点并校”后遗症问题也是一种办法。
四、 总结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寄宿制小学很多,班主任所承担的管理工作责任也相对较大,他们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结合本文所思考的几点问题,提出正确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解决寄宿制小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和学习生活行为问题,帮助他们在寄宿制学习环境中也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阿培,巴桑.西藏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谈[J].西藏教育,2011(9):59-60.
作者简介:
格松曲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洛须片区寄宿制学校;
拿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县达通玛片区寄宿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