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管理班级

2018-09-04 10:00崔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有效管理因材施教

崔文

【摘要】教师的角色是朋友,是慈母,是严师。文章从三个角度阐述了教师在学生眼中的地位,要有朋友般的友情,母子般的亲情以及师徒般的真情。

【关键词】因材施教 有效管理 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73-02

我手里一直珍藏着一本笔记本,它记录了我在万莲小学工作的这十二年中所教过的七届学生的名字,在我教过的这七届学生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比较好的班级,如97届,00届,04届,06届,我这里指的较好的班级是相对的,好的班级也有差的学生,也有薄弱的方面;薄弱的班级也有尖子生,也有突出的优点。

一、优秀与薄弱班级对比,谈优秀班级如何有效管理

相对综合优秀的班级即不单单看成绩,包括平时的语言表达,学习状态,潜力,学习质量等等。相对综合达标即平时考试在及格线水平左右。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上一届班级有一个学生叫徐野,徐野是一个顶级聪明的孩子,于是在课堂上,我叫起徐野给大家讲课,同学们都很吃惊,纷纷说:“老师你不会。”我说:“这很正常,就现在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来说,我可能在你们之上。徐野以及你们就不一样了,就你们具有的水平来看,你们不仅能考上大学,有的同学还能考上重点大学,那么你们的前途无可限量,从这一点来讲,徐野要比老师强多了!”徐野听了脸上荡起自信的笑容,其他同学也都露出会心的微笑。但是徐野有时候也会表现出其幼稚的一面,但我从来不深说他,他自己也跟父亲讲:“崔老师批评我很含蓄,总是给我留有余地。”他去年考上了东北育才学校,毕业后,他父亲来到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培养,他表示感谢。当一个人成年以后,回忆起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印象最深的往往是曾经在关键时刻,给过自己启迪,或者在自己犯错误的时候能够春风化雨的恩师。我自认为不是这样的大师,但我努力去做。再比如,我教过的97届学生,这个班有两极分化的倾向,我是从六年级接手的,学生们思维活跃,有头脑,有见解,而且组织能力强,当时还有小学升初中毕业考试,看到这种情况,接班以后,我就给自己定位于抓好学生,让更多的尖子生考上重点初中,于是在课堂上,我尽力拓展知识,平时的自习课,以及利用休息时间,也给尖子生作辅导,临到考试之前,我把班级中有希望考上重点的十几个学生召集在一起,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迎难而上,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卓尔不群。结果,那一届我校有4个学生考上了育才学校。那一届是万莲小学有史以来考得最好的一届。

二、谈一谈我是如何管理基础差的班级的

开学之初,我进行了一个摸底调查,这个班的孩子的构成比较特殊,全班二十九名学生中有男生二十二名,父母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四名学生,做这个班的班主任确实比别人要付出更多。这个班的学生课文朗读有感情,语言表达能力强,学生们思想比较活跃,组织纪律性比较差,于是在开学的第一天,升旗仪式上,我佩戴红领巾,端端正正的站在班级的第一排,对于学生的要求,我只提出了一点:我什么样,你什么样。我要给学生打一个样,让他们明确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在班级管理中我结合学生的情况,制定了《班级一日常规》,并且每周有一个工作主题,比如:自习纪律不好,这周就重点抓自习纪律,结合班级一日常规的扣分制度,重点抓自习纪律;那么下一周重点抓佩戴红领巾情况;大下周重点抓打架骂人等等,工作有重心,才能够有的放矢,长此以往,班级的各项工作初见成效。我还建立了评级档案,把学生每次月考,单项监测的成绩记录下来,让学生自己对比,看有否提高。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有竞争的意识,追求上进,共同进步。在教学内容上达到堂堂清,每节课下课之前把当堂课的内容进行小考,不会的同学下课留下来单独讲,直到会为止;每次单项或月考,我每一个学生的卷纸都做认真分析总结,看到底错在哪里,个别问题个别指点,全班性问题就在自习课上讲解,不留尾巴,然后再举一反三,达到段段清。去年开学初的第一次月考我班的平均成绩很低,与年组的第一名相差的分数较大。我总结到,也许刚接班,我并不完全了解學生,上课时学生不适应我的教学方式 ,但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与年组最好成绩相差不到3分。几十年的班级管理使我深深的感到只有作为一名教师才拥有的发自心底的一份荣耀与成就感。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喜讯更能使我们欣慰呢?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有效管理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让管理为教学助跑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