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艳洁
【摘 要】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朗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益处,分享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166-01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言学科与数学、物理这类理科不同,不依赖理性分析、逻辑思考,而是依靠感性的原始积累。朗读,既能有效调动眼、口、耳、脑,充分发掘孩子的感官能力,进行抽象文字与具象声音的双重学习,又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能够以最高的效率锻炼语感。在朗读过程中,不断丰富词汇量,学习各种句式,熟悉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从而进行词汇与语句的原始积累,不断提升语言的理解与使用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并不是盲目而杂乱的,教师需要明确朗读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然后,详细分析朗读材料,熟悉其特征,明确其重难点,选取合适的教学用具与朗读形式,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并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判,保证在课堂中随时调整进度。在实际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重点词汇、重点句段作为突破口,通过对重点词汇的理解、重点句段的熟悉,来把握朗读技巧,深入理解文章意思。另外,教师需要尊重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异性,对于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尽量多让学生读,对于气氛过于活跃的班级,可以适当减少。
二、再读课文,把握细节
文学作品中,一些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语句,比如热情的赞美、严厉的抨击、细腻的情感流露、发自内心的呼喊等,只有通过有声地朗读,才能得到充分表达。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旦进入状态,就能够实现与作者的交流,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同身受,到动情处还会热泪盈眶。在长期的熏陶下,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都会得到大幅提升,从文学作品中,能更高效的吸取养分,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另外,学生在他人面前朗读,能够克服胆怯心理,培养自信心,养成乐观开朗、善于展示自己的外向性格。
朗读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进入了状态,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收获好的朗读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帮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朗读最佳状态。比如,对应写景的文章,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美景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具体的感受,再结合朗读时脑中的想象,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另外,在进行情景创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确保所创设的情境,能够对上学生的兴趣点,从而保障朗读效率。
三、教师引导优化课堂
(一)加强师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朗读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应当扮演好在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引导者角色,在语速、语气、停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当学生进入状态之后,可以闭目静听,做陶醉状,让学生有成就感,同时,又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达成平等亲近的关系。另外,教师也应当注重自身的朗读训练,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第二,朗读完成后的教师评价。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尽量以鼓励为主,只要能顺利完成朗读,就值得表扬。当需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时,也要以委婉的语气,比如,当某个学生朗读速度过快时,可以表扬他预习充分,但是需要稍微慢一点儿,让大家能跟上他的节奏。激励性的評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让他们爱上朗读,爱上语文课。
(二)采取合理的奖励措施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训练比较被动,一般是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进行检查。这种机械性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奖励措施,来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比如,对于在预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完成朗读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该篇课文的标题处,粘贴醒目的卡通标志,在课堂中,对能够自告奋勇进行朗读的学生,再奖励一个卡通标志。在期中和期末时,根据获得标志的数量,进行评比和颁奖。奖励分配主要以鼓励为主,人人有奖,在形成良性竞争的同时,不打击任何一名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有效地朗读,可以快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自信心,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锻炼学生的朗读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字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