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姗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人文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地理人文素养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列举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了培养人文素养的策略,最后在结语部分做出归纳总结。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059-01
一、地理人文素养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人文”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通常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等各个领域。人文素养,就是一个人知识、思想、情感、品德的综合反映。地理学课的人文素养,包括了由人口、宗教、文化、人地关系等方面组成的人文地理知识,以及由自然意识、全球意识、人口与资源道德意识、环境意识、国家意识、地理审美意识等方面组成的人文精神。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又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与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学校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繁多、授课时间不足,导致了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落实;第二,高中地理教学以教科书为中心,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资源匮乏,教学形式机械重复,导致了教学过程的枯燥;第三,受应试教育禁锢,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只注重传授知识,不在乎素质培养,学生变成了容器,教师只负责把它填满。
家庭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大多数家长只关注考试成绩,并且家中缺乏相应的地理学习资料,无法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另外,课外读物、影视文学中的地理知识,很多未经考证,再加上碎片化的分布,很难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构架,而历史文物、文化遗迹的参观学习,则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二)原因分析
学校方面的原因。第一,学校对地理科目的重视程度不足,在高中阶段,要把大量的教学内容集中在较少的课时中完成,还得应付考试,只能进行填鸭式教学;第二,部分地理教师,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就有待提高,对地理研究新动态关注不足、地理读物阅读量不足、阅读习惯不佳;第三,学生对地理课普遍缺乏兴趣。
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受制于应试教育,对地理学科的评价方式极其单一。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最关注的还是分数,尤其是主科的分数,而对地理素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在影视文学作品中获得错误的地理观,无法在枯燥、趣味性不佳的正规地理学习中纠正。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从学校入手
第一,教学目标。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确保教学目标能与学生的发展需求、认知水平相符合;其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分层次,呈现梯度设计,保持弹性;第二,教学内容。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虽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较为密切,但是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第三,教学方法。通过引人入胜的人文地理景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讲故事的方法在课堂上创建浓厚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尽量避免填鸭式的灌输,让地理教学变得有趣。
(二)从家庭、社会入手
转变观念。家长需要转变观念,理解地理教育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养成正确的地理观。良好的地理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中,准备一定数量的地理读物,鼓励孩子观看地理纪录片,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多带孩子去人文地理博物館、历史文化遗迹参观。另外,社会上的地理教育资源,也应该向学生友好型发展,比如,博物馆、文化遗迹定时对学生减免门票。
地理学科的人文素养,包括了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精神,是学生知识和思想与品德的综合表现,是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来自学校方面和家庭社会方面的不少问题,为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需要从学校和家庭社会两方面入手,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师发展。同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创造良好的地理人文素养氛围,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