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队式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2018-09-04 10:25刘永斌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血压水平高血压

刘永斌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社区团队式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给予观察组社区团队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管理前后血压水平。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团队式管理模式,既可提高高血压患者满意度,又能改善血压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团队方式;高血压;血压水平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使得高血压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它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糖代谢紊乱和心、肾等器官器质性病变,可诱发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为提高高血压疾病治疗效果,我院对收治的部分高血压患者予以社区团对式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8-65岁,平均(49.2±1.5)岁,病程0.9-16年,平均(8.4±0.7)年;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0-64岁,平均(49.5±1.6岁,病程1.0-15年,平均(8.2±0.6)岁。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模式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患者社区团队式管理模式,具体内容为:

1.2.1 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举行高血压健康知识交流座谈会,期间向患者耐心讲解高血压发病机制、防治措施、护理要点和相关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回答患者在疾病方面的问题,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了解程度;对于患者的错误认识,需给予纠正,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说明;进行每月一次的家庭随访,拉近护患双方的距离。

1.2.2 心理干预

与患者展开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开导干预,缓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大胆表露内心感受,针对不同患者性格特点,找出释放压力的正确途径;多用以往典型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强患者与疾病抗争的自信,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促进临床工作顺利开展。

1.2.3 日常生活护理

鼓励患者多摄取含钙高的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控制胆固醇摄入量,戒除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养成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根据患者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规划,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户外活动,提高自身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两组管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参照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判定患者满意度,满分100分,非常满意:81-10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一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1.0统计处理文中数据,血压水平用x±s表示,t检验,满意度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管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管理前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

对照组满意度为80.0%,与观察组的95.6%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高血压是以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增长为特征的疾病类型,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病程长,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患者长期处于血压高水平状态,使得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明显提高,成为当前阶段我国乃至全世界需要重点解决的公共卫生事业问题[2]。

由于高血压患者年龄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有待改进,对高血压疾病认识不全面,常规管理方式难以充分考虑患者实际需要,因此管理效果一般。社區团队式管理模式是在某种既定规范下实施管理工作,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千预,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进患者全面了解高血压,掌握适量的疾病防范知识,也认识到自身生活方式中与疾病治疗不相适应的方面,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选择适当途径释放内心压力,缓解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治疗工作中[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管理前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社区团队式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

综上所述,给予高血压患者社区团队式管理,既可控制血压水平,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桂炎,应晓蕾,曹海辉.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并发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01):89-91.

[2]崔华,郑瑾.再谈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降压目标[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02):91-92.

[3]王莎,杨洪华,王秀华等.社区护士主导的新型社区慢性病团队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服药自我效能及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7):3343-3348.

[4]王应君.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8).

猜你喜欢
血压水平高血压
教你这样“制服”高血压
Hold住,你的血压!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的临床疗效观察
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径、血压水平的影响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研究
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水平和预后间的相关性
高血压界定范围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
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