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蓓蕾
高中语文课本收录了不少文学名著选篇,这些名著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若能促使学生积极地鉴赏,学生定能提升审美体验,陶冶心情,产生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艺术趣味。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深度解读文学名著,促使学生提升审美能力。
一、揣摩情感,把握人生态度
不少文学名著都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用情导入教学。这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蕴含其中的美好情感,令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进而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深度解析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得到不断丰富。
《逍遥游》选自《庄子》,文章展现了瑰丽的想象力,有怪诞而独特的寓言故事,还有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授时,可以让学生尝试揣摩作者在文章中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学生发现,作者描写了神人,体现了天地阴柔和阳刚的完美结合,展现了顺应天地宇宙的逍遥状态。在分析后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体现了一种现实和理想相互矛盾的状态,还体现了出世和恋世之间的矛盾情感。教师还可以结合庄子的生平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并未离开俗世,隐居在山林中,而是喜欢和朋友一起探讨人生,和诸国的君子进行交流,这实际上也说明了庄子虽然心中怀着出世的逍遥之心,但是其人生态度却并非完全遁世,从中能看出庄子依然有着一颗救世之心。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对《逍遥游》中体现的情感和人生态度有了一定的理解,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之美。
有很多方式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揣摩文学名著的情感,如用具有深情的语言引发学生情感悸动,利用多媒体展现改编的文学名著影视剧作品,令學生在阅读文本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确立作品的情感基调,感受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体悟意境,理解象征意义
教师要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意境,理解文本的象征意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进而感受其意境,揣摩其象征意义。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作者语言强大的表现力,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画面,体悟其意境之美妙。
《边城(节选)》是沈从文的名作,小说歌颂了自然的状态,体现了真诚善良的人性之美,体现出独特的风俗之美,展现了牧歌一般自然而淡远的优美意境。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形象,并揣摩其象征意义。如“渡船”这个意象,它和白塔等组合在一起,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意义,也象征着人性的美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各个意象在小说中发生的变化。学生可以发现,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白塔倒下,渡船消失不见,翠翠的家人也纷纷离开了翠翠,这样便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感伤而悲哀的意境。这是因为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社会的破坏,因此渡船等代表大自然的意象也被破坏,这导致了主人公也因此陷入了悲惨的境地。学生发现,这种象征体现了作者对人和社会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鼓励学生应用语文,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的能力,这样能让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学生抽象理解能力较强,而教师也不能忽视形象思维能力的继续发展。若能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则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能得到更均衡的发展。
三、结合插图,放飞不羁想象
不少教师认为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促进阅读是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方法,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适合,其实不然,让高中生利用插图进行阅读,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并能激发其展开想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图片提高其理解能力,令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从《红楼梦》影视剧作品中截取某些片段,将其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文章中的人物。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赏图阅读,展开想象,感受经典文本带来的独特审美感受。如有一张图片展现的是贾母在见到林黛玉后流泪的场景。学生在欣赏图片,并结合文本阅读时展开想象,体会贾母为何要流泪。有学生展开想象,并仔细阅读文章,指出文章中提到了多次贾母的流泪,大哭体现了对外孙女的心疼,展现的是天性,而后的“呜咽”体现的是对女儿去世的悲伤之情。学生意识到,贾母对林黛玉是可怜多过爱,因此在面对贾宝玉的婚事时,贾母并未因为爱林黛玉而将其许配给贾宝玉,因为贾母爱贾宝玉胜过爱林黛玉,她认为将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是更好的选择。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人物的行为。
由于对于同一张图片可能会产生角度各异的不同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进而深入剖析文本的内容,令学习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诚然,促使学生阅读文学名著能令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学生能从中感受到科学性、艺术性和内涵性。教师可以通过揣摩情感、体会意境、展开想象等方法积极展开审美活动,这样能让学生对名著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