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

2018-09-04 08:00郭汉丁
现代教育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维度环节

郭汉丁 郭 伟 马 辉



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

郭汉丁1,2郭 伟1,2马 辉1,2

(1.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城建大学 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天津 300384)

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变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新要求。文章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以工程能力为导向,将理论、实践和工程三维度相融合,辐射专业概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社团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六个环节的人才培养全过程。文章以案例教学为核心,构建工程管理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立体化体系,提出了学生在横向(工程理论)、纵向(工程实践)和竖向(工程创新)的三维能力立体的有机融合机理,架构了全过程、全方位工程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文章彰显了基于工程建设过程,以CDIO为理念、以工程能力为主线、实施PDCA循环的立体化、全过程工程能力培养特征,实现了工程管理人才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理论维)、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实践维)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维)于一体的工程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

工程能力;三维度六环节;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要求,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而“不适应”的实质是人才培养不适应,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适应[1]。2014年,国家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部提出转型要求和指导意见。改革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共享校内外优质资源,拓展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方法,全面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主动适应与引导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发展的时代要求。实施工程管理教育改革,需要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革新[2],更需要在集成优化资源、创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系统改革。基于培养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内在要求的认识,本研究回归工程过程理念,以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构建了“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以工程能力打造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一 拟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提出了“三个面向”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其原则是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品牌、产学研相结合;重点是培养体系、机制、方案、方式,以及进行教学内容、方法、环境等改革[3]。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教学为主线,立足于工程实践,实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多层次、系统化改革,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教学问题:①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入手,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割裂的教学模式问题[4];②从优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入手,解决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5];③从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出发,摒弃产学脱离、关门办学的落后理念,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6]。

二 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及特征

1 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

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的本质是以工程能力为导向,将理论、实践和工程三维度相融合,辐射专业概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社团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六个环节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该模式以案例教学为核心,构建工程管理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立体化体系,以实现工程管理人才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理论维、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实践维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维于一体的工程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形成示意图

①理论维度重点关注专业概论课和专业核心课两个环节,科学规划、改革求效。专业概论课以面向工程人物,学生实践能力规划为落脚点[7],使学生在认知专业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自我,以工程人物成功路径为引导,激发学生服务工程一线的职业热情,基于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做好自我学业与职业规划。专业核心课面向工程实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全过程参与为主要形式,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试点与示范,实施核心专业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构筑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体系。

②实践维度主要包括实习与实验两个环节,强化训练,综合提升。专业实习面向现场,以岗位能力训练为基点,实施“123”认识实习,即1次天津市建筑工法展览馆参观——工匠精神感知;2类建筑工程工地实际体验——吃苦耐劳、敬业精神感染;3层级讲座交流(校友讲座——增强专业学习信念,项目经理讲座——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规范教育,杰出人才讲座——提升专业发展信心和职业自信)和三对接毕业实习(与专业理论实践应用相对接、与就业工作岗位相对接、与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相对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认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课程设计面向工程实景,以团队合作为形式,针对同一工程,完成工程技术分析、工程可行性分析、工程方案策划、工程经济核算、工程市场交易、工程管理规划的技术、经济、法律、管理四个平台的一体化综合型设计型核心专业课程设计的实验实践教学过程[7],基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集成,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③工程维度聚焦专业社团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两个环节,深层对接、创新增力。学生专业社团活动面向工程实际,以校、企、生合作为形式[8],以科研和专业竞赛为主要内容,构建“双极四功能”的专业社团辅助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与实践发展相对接,增强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面向工程问题,以工程实践创新为要点,以企业命题、科研立题、实践找题、合作探题的真题真做,做实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2 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2006年提出教学改革设想,经持续探索与人才培养实践,逐步形成的以工程能力为导向、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全过程全方位案例教学模式体现了三个基本特征:①以工程能力为导向,构建并实践了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案例教学模式;②基于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示范,形成并实施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运行体系;③基于工程建设过程,以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为理念,面向工程实景,架构并运行了多层次、一体化核心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三 基于“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的学生三维能力融合机理与实施路径

面向工程的学生三维能力融合机理与实施路径如图2所示。具体来说,工程实践认知能力是基础,即通过科学的专业导论和学业(职业)规划,以核心专业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学生全过程参与为主要形式,以工程实践应用和工程实践创新对工程理论知识需求为导向,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工程认知能力,为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是重点,即架构实验实践一体化体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校内校外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专业实习以校外为主,通过“123”模式认识实习和三对接毕业实习,使学生受到工程精神的熏陶、职业道德规范体验和工匠精神感知。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实践以校内为主,基于工程实景,以稳定的小组为团队,把施工组织设计与技术、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等六门综合性设计型课程设计实施一体化组织管理,强化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系统性,反馈工程理论教学,完善工程理论教学体系,形成工程创新的实践问题和支撑;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是目标,即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支撑,校企生全程互动合作为形式[9],开展“双极四功能”(两适应补强、两服务训练、两面向科研、两阶段竞赛)专业社团活动和真题真练真做的毕业论文(设计),增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1 面向工程的学生三维能力融合机理

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的工程管理人才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在横向(工程理论)、纵向(工程实践)和竖向(工程创新)的三维能力立体的有机融合与工程能力的全面协同发展。

2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1)工程实践认知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此路径主要包括规划和实施两大环节。一方面,面向工程人物,以专业概论为导入,以典型成功人物成长路径为引导,以工匠精神为导向,以面向工程实践一线为职业取向,指导学生制定学业(职业)规划;同时,随着学习过程深入,不断实现规划的动态修改与完善。另一方面,面向工程实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全过程参与为主要形式,实施核心专业课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实践认知能力。

图2 面向工程的学生三维能力融合机理与实施路径示意图

(2)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将实验、实习、实践、实训相融合,架构“一平台、一体系、两实习”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一平台,即以产学研合作为形式,构建实习与实践平台;一体系,即以专业核心课综合型课程设计为落脚点,构建技术、经济、法律、管理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两实习,即面向现场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此实施路径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①通过认识实习得到工程实践感知。“123”认识实习如前文所述,此处认识实习主要指“123”认识实习中的1次天津市建筑工法展览馆参观、2类建筑工程工地实地体验、3层级讲座交流。②通过毕业实习得到工程岗位实践体验。此处毕业实习主要指“123”认识实习中的三对接毕业实习,旨在检验与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专业理论知识系统性;通过签订应聘协议,提前介入工作岗位,增强岗位深化体验;在实习中发现工程实践问题,积累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资料,丰富毕业论文(设计)内容。

实践是此实施路径的另一个环节,是指以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为主线,构建核心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实践体系,面向工程实景,基于同一工程,相对稳定团队,共同依次完成实现工程管理过程不同功能的6门核心专业综合型设计型课程设计。即施工组织设计与技术课程设计,完成工程技术方案设计与论证,培养工程技术分析能力;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完成可行性分析与论证,培养经济分析能力;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设计,完成策划方案与论证,培养市场开拓能力;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完成招投标文件编制,培养市场交易能力;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完成计量与计价工作及分析,培养工程经济核算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分模块完成专项实施规划方案与论证,培养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使学生得到技术、可研、策划、交易、经济和管理的一体化、全过程实践训练,增强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系统性,提高综合分析与工程实践集成应用能力。

(3)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聚焦专业社团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两大环节,以解决工程复杂问题为导向,以专业社团强化训练为形式,以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真做为切入点,以提高工程实践创新意识与能力为目标,构建校企生合作平台与运行机制[9],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潜力,实施基于“一平台、一过程、一理念”的“双极四功能”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社团辅助模式。即校企生合作平台,全过程参与互动,多主体共建共赢;两适应补强功能,即适应行业发展战略需求,适应企业岗位能力需要,补强理论转化实践的工程识图能力,补强反映行业发展新动向的绿色建筑、BIM等前沿知识;两服务训练功能,对内服务教学过程,实施专业核心课程课外讨论与训练和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应用训练,对外服务工程岗位需求,实施假期工程实践岗位自主实习训练;两面向科研,面向科研能力和科研规范培养,以学生科研立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形式开展科学研究实践,面向企业实践需要,以实践调研分析为主,开展企业合作与咨询服务;两阶段竞赛,第一阶段社团全员参与,公平竞争、择优选拔比赛;第二阶段强化训练,精英提升,参加竞赛,展现风采。

毕业论文(设计)增强实践特征,实现工程实践创新训练。毕业论文(设计)坚持工程实践问题导向,针对企业命题、工程实践找题、行业前沿选题、科研立题等多种形式真题真做,校内校外双导师指导,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 结论

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塑造实践能力。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从设计导向、实现目标、关键环节、认知基础等方面,论证并贯彻了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实施案例教学模式,架构了工程管理人才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理论维度)、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实践维度)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维度)于一体的工程综合能力协调发展的案例教学模式,探索了学生在横向(工程理论)、纵向(工程实践)和竖向(工程创新)的三维能力立体的有机融合与工程能力的全面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提出了工程管理人才面向工程的三维能力培养有效实施路径,全面改善了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扎实开展了长达11年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达420余所,面临应用型转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该模式对类似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具有良好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1]姚冬萍,陈燕,杜瑞军,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7,(1):77-80、2.

[2]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在2015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上的专题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

[3]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学改革创新纪实[J].高等教育研究,2004,(6):108-109.

[4]郭汉丁,郭伟,马辉.面向工程的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72-177.

[5]郭汉丁,郭伟,黄凌翔,等.以培养工程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建设管理综合训练中心建设实践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101-105.

[6]张瑞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教育人性化的思考——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5,(23):47-52.

[7]胡华,贺武华,陈建华.以学生为本和以学习为中心:学科导论课的两翼追求[J].教育学术月刊,2014,(7):100-104.

[8]苏盈盈,胡文金,王晓峰.案例式教学模式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以重庆科技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21-123.

[9]吕世彦,郭德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5,(4):87-90.

Case-Oriented Teaching Mod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ree-Dimensions and Six Links” for Engineering

GUO Han-ding1,2GUO Wei1,2MA Hui1,2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ordinary universities to applied universities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strengthening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Engineering oriented "three dimensional six links" case teaching mode is based on engineering capability. It Integrates theory, practice and engineering 3D, and radiates the whol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six links, such as general course of radiation,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professional practic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design, professional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Taking the case teaching as the core, it should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for training practical ability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students' ability in horizontal (engineering theory), vert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vertical (engineering innovation) is 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whole process and all-around engineering ability training is constructed. It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dimensional and whole-process engineering capability training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aking CDIO as the concept, taking engineering cap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and implementing PDCA cycle. It has realize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cognitive ability (theory dimens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application ability (practice dimension)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engineering dimension).

engineering ability; three-dimensions and six link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reform practice

G40-057

A

1009—8097(2018)08—0120—06

10.3969/j.issn.1009-8097.2018.08.018

本文为天津城建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城市建设领域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G-1012)、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能力素质影响路径分析的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项目编号:HE3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郭汉丁,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邮箱为guohanding@126.com。

2018年1月8日

编辑:小西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维度环节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秋明月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人生三维度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