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中学 戴丽梅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128页实验7-1“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目的是得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是,此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白烟,对环境造成污染;有时由于白磷燃烧产生的一些火星,会引发红磷也燃烧,造成实验失败;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利用导管向水中的白磷表面吹氧气,会使水中的白磷四处游动,进而导致部分白磷浮出水面发生燃烧,实验很不容易控制,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问题,我对此实验进行了如下创新。
1.实验所需仪器:集气瓶、燃烧匙、注射器、橡胶塞、玻璃导管、橡胶管、止水夹、广口瓶、长颈漏斗、烧杯、胶头滴管、药匙、镊子、螺母等。
2.实验所需试剂:二氧化锰、白磷、过氧化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热水。
3.创新实验装置图:(如图2)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图1 课本实验装置图
图2 创新实验装置图
2.在集气瓶底部加入半药匙的二氧化锰,燃烧匙内放入绿豆粒大小的白磷,然后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并在注射器内吸入5 mL左右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广口瓶内放一个螺母,然后加入热水(60℃~80℃),并在热水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用镊子将绿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在螺母内,并在其上倒扣一个长颈漏斗。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夹紧弹簧夹,观察到两处的白磷都不燃烧:燃烧匙内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常温下白磷与空气接触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即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不一定燃烧。
3.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内的过氧化氢溶液慢慢注入集气瓶,观察到燃烧匙内的白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所需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利用气球来平衡气压、收集白磷燃烧产生的部分白烟;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部分白烟,防止污染环境。
2.将白磷放在螺母内,螺母能将白磷固定住,再倒扣上长颈漏斗,通氧气时白磷就不会四处游动,更不会漂浮到水面上发生燃烧。
3.注射器内吸入过氧化氢溶液,可以让制氧气的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解决了课堂上临时制氧气的复杂操作,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4.该装置的多功能性
(1)利用该装置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彩色笔做标识,将集气瓶分为五等份,广口瓶内放品红溶液;夹紧弹簧夹,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燃烧匙内的足量白磷使其燃烧,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就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利用该装置还可以研究氧气的性质。在燃烧匙中放入木炭或硫,广口瓶中倒入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或SO2);点燃木炭或硫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并推入适量H2O2溶液,观察到木炭或硫燃烧更旺,从而得出氧气的性质是能支持燃烧;用注射器吸取气体可以闻气体气味,将注射器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以检验生成气体的成分。
1.实验现象明显、安全、环保。
2.操作简单易行。
3.利用气球和氢氧化钠溶液可控制污染。
4.实验装置具备多功能性。
我在此改进实验的基础上,又制作了自制教具。
该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将废旧的塑料板连接在一起,作为支架以固定整套装置;在与集气瓶配套的橡胶塞上打孔并插入玻璃管及燃烧匙;将废旧的长颈漏斗与玻璃管用橡胶管连接起来,橡胶管内放小球(长颈漏斗内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挤压橡胶管内的小球可以随时制取氧气,并可以让反应随时停止);在与广口瓶配套的橡胶塞上打2个孔,一个孔中倒插入长颈漏斗,另一个孔中插入玻璃管(玻璃管末端绑个气球);广口瓶底放螺母,扣在长颈漏斗内;塞紧橡胶塞,用橡胶管连接左右两部分,并夹紧止水夹;用皮筋固定废旧的长颈漏斗,用铁丝固定集气瓶和广口瓶。
图3 实验过程实物图
图4 自制教具实物图
该自制教具主要利用了实验室中的一些常见仪器和废旧仪器,我一共组装了12套,在教学中主要用于学生实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来学习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通过自制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语: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药品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能够使实验现象明显、易于操作、利于环保且装置具备多功能性,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是化学教学重要且极好的实践活动,本人受益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