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崔胜
桑葚不但可以作为鲜果上市销售,而且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利用,如桑果汁、桑葚酱、桑葚酒等一批有营养保健价值、无污染、绿色、环保的高品位系列新产品脱颖而出,市场前景广阔。蚕桑生产当前处于低迷时期,开发利用好桑果资源,对于巩固桑园面积,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桑葚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造血细胞生长、抗衰老、降糖、降脂以及保肝、护肝;桑葚中含有芸香苷、花色素、葡萄糖、果糖、苹果酸、钙质、无机盐、多种维生素及烟酸等成分,都有预防肿瘤细胞扩散,避免癌症发生的功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实行)》规定的第一批“药食同源”目录名单和卫计委修改的第二批“药食同源”目录名单中都有桑葚。作为果品桑葚是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季节最早,正处于春末夏初果品市场上鲜水果青黄不接的时期上市,被消费者誉为“百果之先”“民间圣果”“果中珍品”等美名。作为药品,《本草纲目》记载“桑葚,名文武实。单食,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安魄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多收暴干为末,密丸日服(藏器);捣汁饮,解中酒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四月民风》记载“四月宜饮桑葚酒,能理百种风热”。
桑葚要根据成熟度不同分期采收,成熟的桑葚呈紫红色,有香味,白色桑果当发现有少量果柄由绿变黄时即为成熟。采收的桑葚要有一定支撑力的器具盛装,不能用麻袋或编织袋盛放。以防积热腐烂变质,若需长途运输,可在八九成熟时采收。确需冷藏的,可用保鲜筐盛装,放在5~10 ℃环境下保存10天左右。
采收的桑葚用流水洗净,沥干后用压榨机榨取果汁。由于桑葚表面野生酵母菌及微生物,榨取的果汁易发酵变质,将果汁加热煮沸,然后急冻保存在4 ℃的环境下可保存3个月。
桑葚酒要求含10°酒精,3~5°糖,1%以下的果酸,加入适当的白糖发酵而成。配方:桑葚汁100kg、白糖20~40kg、白开水 100kg、酵母菌 10~20kg。
桑葚→流水洗净→沥干→压榨桑果→桑葚(果)汁→主发酵→过滤→酒渣→饲料。
↓
酒醪→后发酵→陈酿→调制→桑葚酒。
将桑葚(果)汁装入缸或木桶内,以盛满八成为宜,盖好盖子。要做好保温、通气及防杂菌工作,温度控制在25~28 ℃,此过程一般需要5~7d。主发酵的表面形成一层泡沫层浮在液面,称为果盖,能有效防止杂菌感染(醋酸菌)入侵。主发酵完成的判别方法:耳朵贴紧缸外壁,听缸(木桶)内有无气泡冒出的声音,若无则表示主发酵已经完成。
主发酵完成后,揭开缸或木桶桶盖将果盖取出,酒醪用棉布过滤,然后用压榨法从果渣中取出酒醪,酒渣可做饲料。
果酒经过滤而接触空气驱散二氧化碳并增加氧气的含量,促使酵母菌重新活跃起来,将剩余的糖转化为酒精。后发酵时间较长,在20 ℃的环境下一般需要25~35d。
将酒醪经2次发酵后过滤出的液体进行陈酿,陈酿是进行一系列的缓慢氧化、分解、合成的过程,可以减少不良气味,如杂酵油、挥发性酸及甲醛的含量,增加脂类及其他芳香物质的形成;同时,由于长期放置使色素及丹宁鞣质部分被氧化,使酒具有较高的透明度。陈酿一般在地下室进行,保存在10~12 ℃环境下,需 30~60d 或更长时间。
发酵后的桑葚酒,往往酒精度不高,口味不够甘甜。为适应国人的习惯,需将发酵制成的桑葚酒加以调制,主要加入饮用酒精和白糖。
将发酵调制好的桑葚酒按下列流程进行包装。洗瓶→冲瓶→验瓶→灌瓶→封口→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