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霞
【摘 要】《目送》是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也是“人生三书”的最后一本,是龙应台在经历了父亲的逝,母亲的老、病,兄弟的相聚又分离,孩子的叛逆远去等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写下的对于人生悲欢离合的独特感悟。在《目送》中,我们读到了另一个龙应台:不再谈犀利的社会议题,不再关心国家大事,而是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最平常的生活之美,充斥着对亲人的眷恋和对命运轮回的敬重,向我们讲述一场场生命的“目送”。本文将从生命的个体孤独角度入手阐述龙应台关于生命的思考。
【关键词】龙应台;《目送》;孤独感
我们的生命同样是一种个体性的存在。生命虽然是与外界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但终归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这一方面,龙应台通过讲述她的经历,来论说人生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孤独,以及如何去看待生命中的孤独。
一、尴尬的身份,处境的孤独
龙应台从出生起便以台湾“外省人”的身份活着。她不止一次对旁人说自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家”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犹如“根”的重要。对飘零于世、在孤独中奋斗挣扎的龙应台来说,她生命中焦虑的是对“家”的体味,对“根”的寻找,是自我孤独感的无处安放。她是永远的插班生,永远的陌生人。时代和地缘冷冷地切断了龙应台与传统、宗族的连接,使她一直悬在半空,永远无所凭依。这种永远处在世界之外的孤独感时时刻刻敲击着龙应台的心,这种尴尬的处境让她感到孤独与迷茫。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从小到大无法避开的孤独无力,才成就了现在能够正确看待孤独,并慢慢享受这种孤独的龙应台。她已经能够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孤独,能够恣意享受独处的时光了。她用她的经历告诉读者:孤独始终存在,但孤独并不可怕,享受得了孤独才能成就自我。
二、失败的婚姻,感情的孤独
对于爱情,龙应台是很少提的。十七岁时的龙应台也是相信干净纯粹的爱情的(《爱情》篇),但与外籍丈夫婚姻的破碎,对菊花和总编辑两段不幸婚姻的思考哀痛(《菊花》篇)以及对那些虽表面鲜亮但内心空虚的贵妇的怜悯(《舞池》篇)让龙应台渐渐变得现实与通透。她用别人的不幸婚姻来向读者言说自己婚姻的不幸,感情上的孤独,她不再相信爱情,不再相信曾经信奉的唯美主义的爱情,她用切身体会告诉我们:单纯的爱情是不能持久的,爱情加亲情才是真正长久幸福的爱情(《(不)相信》篇)。而转化为亲情的爱情虽然比单纯的爱情保持得更加持久,但终究逃不开生老病死或是长大离去的永恒分离,也必然要去面对孤独这样一个人生课题。
三、年华的老去,岁月的孤独
在友情里,龙应台享受着丽莎不求回报的牵挂与关心,享受着被海伦照顾珍惜的温情(《牵挂》篇、《海伦》篇)。这些美好成为龙应台孤独寂寞生活中的最温馨的存在。但龙应台也知道,人与人纵然是一生相扶相伴,也终究是要经历必然的分离,也终会有那么一刻,让你感到这个世界是没有知音,没人懂你的孤独。《1964》篇里曾经那么要好,现在却因各自的成长生疏分离的玩伴、同学,这样的荒凉感让龙应台不禁感叹岁月无情至斯。老朋友蔡琴的境遇又让龙应台明白无需在意生命中的那些过客,学会一个人坚强地活着,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孤独寂寞才是正确之道(《山路》篇、《寂寞》篇)。独自居住在山顶的小木屋,听着不知名的鸟儿一声声地悲鸣,盲目地寻找、追寻;在香港这个陌生的大都市生疏地过活,看着世人的冷眼旁观;一个人去香港周边的破旧村落寻找遗失的曾经……这种种的种种,都是属于龙应台一个人的那无人可诉说的落寞。“正是这种孤独寂寞,使龙应台变得更加沉静、深邃,使她看待人生也更加豁达、通透,也使她对生命的寂寞和短暂,于惆怅中仍抱有一种‘孤独面对、素颜修行的积极与坚定”。
父母老去,孩子长大离开让本就婚姻破裂,一个人生活的龙应台更感到时间的沧桑和愁绪,更感到人生的孤独和无力。尤其是现在处于老年的龙应台,看着熟人旧景,自己熟悉的一切都在缓慢随着岁月淡出历史舞台,她变得更加“不在意”,更加平静淡然。她开始感怀于身边的点点滴滴,感动于小小的拥抱以及浅浅的微笑,她享受着独自的私会,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赏花(《你来看此花时》篇)。也因此她开始不再那么犀利,开始慢下来,去关注那些曾经被自己忽略的风景(《慢看》篇),去畅想以后自己想要的小日子,小幸福(《幸福》篇),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四、結语
龙应台用这些通俗易懂的文字向我们叙说了生命个体性的真正内涵——一种人生中逃不开的孤独。告诉我们单纯唯美的爱情不会长久,总会逝去,而友情也总会有疏远,无能为力的时刻。亲情纵然真挚,但也总会随着生命的老去而消散。只有孤独是人一生中逃不开避不掉的。我们只有学会直面孤独,享受孤独才能活得潇洒活得从容。
《目送》通篇用自然质朴、亲和平凡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世界。“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的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弥漫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作者将自身完全融入到了场景,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世界,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动静结合的手法,构成语言的美感。“红酒杯,矿泉水杯,并肩而立。南瓜汤先上,然后是色拉,里头加了松子。”
【参考文献】
[1]龙应台.目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3.
[2]顾伟,孙春梅.龙应台目送中的生命哲学[J].枣庄学院学报,2014,12(6):21.
[3]朱秀霞.刚性中的柔情-读龙应台《目送》[J].法制,201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