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龙
【摘 要】我国的电器制造业竞争激烈,经济效益提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生产方式不够合理造成的。精益单元生产模式能够减少电器制造业生产中的浪费,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生产和管理的创新,因此电器制造业要不断研究精益单元生产模式,并加以应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文章重点就精益单元生产模式在电器制造行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精益单元;生产模式;电器制造;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加快,企业在获得更加广阔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竞争加剧、成本增加、边际赢利下降、市场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等诸多挑战,这使得企业经营平均获利水平下降。在企业生产组织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产品特性的生产流程,是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也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起到关键重要的作用。而精益生产则是优化生产流程,解决企业目前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
一、精益单元生产概述
精益生产,简称LP,其最早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公司的“准时制生产”;精益生产概念,关于其最终形成要归功于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IMVP)”的研究项目,特别是该项目研究报告《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的出版,最终敲定了精益生产概念。基于“精益生产”概念,随后在1994年提出了“精益企业”概念,以及在1996年对相关理论、方法进行总结归后,形成了“精益思想”。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词,即“持续改善”和“消除浪费”。“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运作原理,或者称为精益生产单元的运作原理,可以表述为“价值――价值流――流动――拉动――完善”的过程,这里的“价值”,主要是指从客户角度确定的需要创造的“价值”;“价值流”主要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这一过程实现了前述“价值”的创造、增值;“流动”主要是指使价值流处于一种流动状态,最重要的是这种“价值流动”是排除了干扰、等待、绕流、回流和废品等的影响,简言之就是“避免了浪费”;“拉动”主要是指由客户需求“拉动”价值流,通过价值流的流动迅速对变化了的客户需求做出响应,进而进行及时供货;“完善”主要是指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优化、改进,达到消除浪费的目的。
二、精益单元生产的基本特征
(一)产品开发采用“主查制”和并行工程工作方式
基于精益生产单元的企业产品开发,成功克服了传统批量生产方式下的“分工过细、协调困难、开发周期长”等缺陷和问题,这主要源于“主查制”的使用和并行工程的实施,即在保证产品开发质量前提下,整个产品开发过程采用并行式工作程序,这就使得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在时间上可以相互叠加,可以有效加快产品开发进度、进而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二)产品生产采用更为先进的“拉动式”生产方式
以精益生产思想为指导的产品生产制造,更多的采用拉动式生产、控制方式,以此来替代传统的推动式生产、控制。所谓“推动式”生产、控制是指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然后交由下级部分执行,有明显的“推动”特点,该生产、控制方式很容易导致产品生产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从而造成浪费。而“拉动式”生产、控制方式,则是以实际产品需求量来倒推所有的生产工序、生产时间及产品原材料等生产、控制信息,从而有效杜绝生产浪费。
(三)部门间与生产过程的合作、协作配套能力更高
众所周知,主企业及主生产过程的发展,有赖于部门间的合作、协作及辅助生产过程的支持,辅助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品质、生产成本和生产管理水平等都对主企业发展及主生产过程产品的生产质量、生产成本造成影响;精益生产思想正是认识到了上述这一点,所以才更加注重产品生产过程中“供应链”的形成,主张企业各部门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合作以及生产过程间的合作,以此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四)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更加强调体现客户价值
“精益生产”思想是典型的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尤其体现在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上,精益生产将满足客户需求视为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主要推动力,并以此作为下一个生产过程的起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及库存成本的最小化,达到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声誉的目的。
三、精益單元生产模式在电器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电器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而当今时代越来越追求产品的个性化和高性能,市场生命周期和交货期越来越短。精益单元生产模式正好满足了电器制造业的这种需求,它集合了批量生产与单件生产的优点,既减少了单件生产的高成本又避免了批量生产的过度刚性,实现了效率和柔性的统一。在电器制造业中使用精益单元生产模式效果极佳。在电器制造业中使用精益单元生产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画出价值流程图
对任何一个生产过程的改进都是从研究分析价值流开始的,通过价值流程图对本企业的现有生产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价值增值和浪费的节点,确定改善的突破点。协同销售人员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包括产品的数量、种类、型号、规格、质量标准和交货期等,做到生产“心里有数”。通过产品数量分析图找出需求量较大的几种产品,并利用产品制造过程共性分图确定最佳生产工艺,进而确定所需要的生产单元、生产设备和所需人力。
(二)设计和优化生产线
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八个原则,即单件流动,也就是改变原有的生产流水线,建立一人一台“手送”为主的单件流动生产线,它能够发现批量生产的“浪费”,从而作为设计和优化生产线的起点;按工艺流程安排设备,减少搬运浪费;生产速度同步化,尽可能使每个工位的生产同步,减少工位间的等待时间,从而降低人员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多工序操作,根据产品类别,人员进行多工序操作,实现少人化作业;员工多技能化,使每位生产作业者都能操作多种设备,减少对技能的过度依赖,降低人员配置的困难,提高整体效率;员工动态灵活作业,在生产中使员工站立、走动方便,实现柔性化生产;设备小型化、移动化,以便适应反应快、多品种、小批量市场需求;生产线U形化,是生产的开始点与结束点尽可能靠近,减少作业返程的时间和人员浪费。
(三)将生产线标准化
生产线标准化是指把员工操作的具体步骤、移动的路线以及线体的布局标准化,利用看板或其他设备及时反映生产线的状况,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报警,相关生产负责人及时处理问题,实现生产的可视化。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步提高精益单元生产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元生产不仅使公司在提供客户需求的产品方面更加灵活,并且在降低库存、降低成本、缩短订单前置时间、保证质量、提高生产率等诸多方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效果。对于我国长期在计划经济中习惯于大批量生产粗放经营的企业来说,导入单元生产模式的模式理念、技术、方法对我国企业向集约化经营迈进,在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壮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景斌,李春晖,李书强.现代航空电器制造技术的发展与趋向[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8):65.
[2]毛晓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与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