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解决措施探究

2018-09-03 03:47王梓蓉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道德素质

王梓蓉

【摘 要】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近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了严峻的威胁。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危害进行探究,重点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提供研究的方向,为今后的会计信息工作带来有效的参考,以改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制度缺陷;道德素质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借助财务报表、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报告关于企业财务情况、运营成果、现金流动和未来发展的信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我国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趋势。在此过程中,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突显着难以磨灭的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首位。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会计信息真实性受到极大的威胁。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使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也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因此,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及表现形式

1.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可以分成会计信息模糊、错误和故意造假三种。

会计信息模糊表现在会计信息是与事实有差异的、用不明确的方法计量的、确认或计量的对象性质和特征难以辨别、无法归类的,从而造成会计信息使用者困扰。会计信息错误属于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无意失真。一般由于财会人员对法律法规相关条款运用不熟练, 或对会计制度理解不透彻等行为导致财务处理错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若会计人员参与谋划、有特定目的的进行财务舞弊行为,则属于会计信息的故意造假。这类会计信息属于有意失真,其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2.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

(1)虚构资产负债

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不得高估资产和收入,低估负债和费用。但一些经营主体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会对资产、负债进行人为的调节。例如对资产的虚构、虚估。有的企业将不是自身所控制的资产确认为企业资产入账,或者将部分资产提前入账,以虚增资产的价值。再例如,对负债的低估。企业将已发生、应履行的现时义务不列入负债,故意推后或提前确认时间,亦或故意虚列、低估负债项目账面价值,以不真实的应付价值入账,以达到调整效益、谋求投资的目的。[1]

(2)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可能发生相互投资、转移资产和利润,相互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捏造债务等等恶性的经济交易以粉饰会计数据,掩饰企业的财务窘境。例如,乐视于2016年曝光其存在着大量关联交易的问题。据2016年年报反映,乐视与关联企业相关的销售金额占乐视年度销售总额的40.70%。来自关联方的应收账款占总应收账款的43.7%。并且,乐视与关联方以相互担保的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反复累计的关联交易和人为计算带来的企业规模扩张假象导致乐视旗下众多产业处于亏损状态。

(3)盈亏不实

盈亏不实现象主要表现为收入不实和支出不实。例如一些企业刻意不遵守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将应当在当期摊销或结转的费用不摊销与结转,将应当在当期计提的支出、营业税金等不予计提或者不予提足,人为调整成本费用, 造假业务收入,制造虚假繁荣,粉饰经营管理效益,以操纵利润。[2]

(4)多头报表

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编制两套甚至多套财报以应对会计信息的不同使用者,亦或为了掩盖一些不可告人的、非正常的资金来源和财务开支,设立虚假账套以逃避法律监督。[3]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社会诚信体制,破坏国家税收环境,冲击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干扰企业管理程序,致使社会资源配置不公平,扰乱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其主要的危害有以下四点:

第一,社会诚信缺失。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国家、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近年来多起财务舞弊案例的发生,给会计界信任机制蒙上了一层阴影。例如,雅百特公司在2017年4月囊括了“2017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论坛暨第八届诚信公益盛典”上四项大奖,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但在证监会的调查下发现,雅百特伪造虚假工程建造合同,将建材自买自卖,虚构跨国交易。前后两者对应来看,严重打压了会计信息的诚信度,甚至对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造成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失真会干扰投资者的决策,侵害其权益,致使会计信息不被信任,更使企业丧失诚信,进而打压投资者的信心。

第二,严重损害国家利益。一般对会计信息进行舞弊造假的企业多是为谋求私利,逃避缴税。因此,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其次,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可能会给行政管理部门传递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经济信息,使国家或地方财政制定无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或者编制错误的收支预算,削弱了政府政策的严肃性,影响了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搅乱了国民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转。

第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生产经营活动中,会计信息无处不在。某项会计信息失真可能会误导整个经济行为,造成经营者决策失误。会计凭证造假、转移资产、隐瞒收入、多头设帐等违法乱纪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极有可能对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分配造成损害,削弱了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第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管理效率,致使企业经营管理呈现一团乱象。用虚假会计信息进行核算、分析、规划、投资、拓展的企业,不能对企业的生產经营做出科学的判断,不能正确认识企业的短期效益、长期效果,可能造成管理者决策失误,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来看,虚假的会计信息也可能对人才管理机制造成影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探究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可从多个层次展开: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层面分析

在制度层面上,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因为各种管理制度的缺陷未能防范会计报表中的错报和漏报,以致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预判和决策的现象。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包括了外部法律制度、会计准则,也包括了内部控制程序、企业管理制度等。

1.会计制度及准则的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会计准则制定的偏差因素

首先,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人员可能缺乏代表性,导致会计准则使用范围较窄而出现偏向性。例如,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为财政部会计司下属会计准则委员会,这意味着制定会计准则的相关人员大多是基于政府机构或者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所有者的利益相关者。这种机制下,会计准则很难反映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急需一个独立于各方利益者的机构的出现,以保证各方相关者的利益需求。[4]其次,会计人员可能对会计准则的表达内容出现歧义,造成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会计信息表达的不准确。再者,不同会计准则的适用期与可行期不一,超过一定时间段,会计准则可能不再具有普适性。

(2)会计准则、制度使用过程中的不完善

当前我国企业对于会计准则的使用具有较高的自主权。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各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日益凸显,企业对于会计制度的选择范围也会不断扩大。目前来看,我国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会计事项只规定了处理的基本原则,没有细化到具体情况的处理规范,这就导致企业对于同种会计事项可能有多种备选的处理方案。这种会计准则适用上的多种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其次,当前时代经济在不断的快速发展,新型的经济活动在不断涌现。原有的会计准则、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例如,近年来电子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方式逐渐占据了人们主要的经济活动,但有关互联网金融的会计准则、法律制度仍然需要完善與加强。再者,会计核算工作大多为人为活动,由于人们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以及认知对象的复杂性,即使按照客观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会计人员也无法避免自身的主观因素。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这些干扰,便失去了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为会计信息失真埋下隐患。

2.会计法制法规的缺陷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对一些事项的规定太过笼统,操作性低。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总则中第一条规定“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为立法宗旨。但是在实务操作中,会计人员需依靠自己的职业判断来衡量会计信息是否具备真实、完整的特征要求。即便会计信息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形不一致,只要切合真实、完整的质量要求,即可认为会计信息合理有效。也就是说,《会计法》缺乏“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具体认证标准,给相关部门在会计资料质量认定中带来了麻烦。[5]第二,会计法规的严肃性不高,对于现存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重视度不够,尤其是对于相关人员的责任没有确保到位,惩罚力度不够。第三,我国会计监督法律机制有待完善。根据上文雅百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来看,这类案件呈现出众多危害市场的特点。然而《证券法》中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处罚的上顶为60万元,这与造假所获“利润”相比,违规成本太低,没有起到以执法震慑违法的立法本意,变相的削弱了会计监督法律的监管力度。

3.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存在一部分企业内控制度基础薄弱的现象。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网络不完整,往往只重视自身经营,轻视自我管理;有的企业偏向事后控制,并且侧重于“事后补救”型的内部控制。例如,在实务中,企业往往缺乏防微杜渐的思想,通常是待一些恶性行为发生后才“亡羊补牢”,这样不仅提升了内控成本,并且有可能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只有完整健全的内控制度才可以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可靠性,才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使管理层及时的发现和纠正错弊,加强自身管理。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人员素质层面分析

我国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经济活动呈现出多元化、新颖化趋势。这对会计人员从业的知识储备与应对能力发出了巨大的挑战。财务人员应具备过硬的职业素质,避免对一些经济活动的基础工作处理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一些会计人员常以自身的主观臆断进行会计处理,导致会计凭证缺乏真实性、合理性,造成人为会计信息失真。再者,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性导致企业进行一些财务造假时隐蔽性逐渐提升,这极大地考验了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6]因此,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也要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事项。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信息技术层面分析

在信息技术层面上,由于目前的会计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计信息在技术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不肯定因素,给使用者造成不利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会计软件操作渐渐代替了人力,以达到减少成本,实现会计标准化、规范化的目的。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企业为了削弱会计成本使用一些设计不完善的会计软件,或者一些程序设计者在设计软件时有意预留入口使自己有权访问系统,致使会计信息缺乏严谨性。目前来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层面的会计信息失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7]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措施

构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缘由众多,想要治理它必须找寻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据此,可从以下几部分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会计制度准则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基础是健全法规制度,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对于法律法规制度,政府应提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视程度,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对模糊不明确的相关规定明晰化,对相关违法人员追责到位,制定具体化的实施细则与处罚措施,维护法律法规自身的严肃性。其次,应加强会计制度对会计准则的规范化选择,尽量缩小会计制度的选择范围,提高会计准则的普适性。最后,应尽快制定与出台符合实际、与时俱进的会计准则,以削弱会计制度的滞后性。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内控制度

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应建立符合自身环境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财务不相容岗位的制约和分离。企业管理者应注意不能只重视自身经营,轻视自我管理,要有高瞻远瞩意识,不应次次都等到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时,才亡羊补牢。与此同时,企业内审计、监察、纪检等部门应共同研究许可重大投资、资产处置、决策等经济事项,使各部门互相监督与协调。

(三)规范企业外部监督机制

在企业外部,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审计、税务等等应以《会计法》为中心,建设经济联合执法体系,依法行使审计监督职能;对于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等违法行为严格惩处,防止执法机构形同虚设。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发挥媒介作用,坚持独立审计原则,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并加强对执业质量的监督工作,从严处罚违法执业的会计事务所及相关注册会计师。同时,政府可建设会计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实时将监管的检查结果和行政处罚的相关信息在网上公示,建立起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企业内部的良好关系。

(四)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应具备责任心,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应秉持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参与组织培训以及时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不断强化职业素质能力,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同时,会计人员应有正确的是非觀,面对诱惑保持初心,不图私利;面对胁迫不妥协,坚持原则。

四、结语

会计信息失真对诸多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关系着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关联企业的管理活动和经营决策,关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故而,企业应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管理,找寻会计信息失真的缘由并加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力求使会计信息真实合理的发挥其效用,以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朱阳生.虚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表现形式[J].商场现代化,2007(14).

[3]张燕珺.会计信息失真顽疾与治理对策[J].新西部,2016(32).

[4]王立龙.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6(7).

[5]赵莉.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

[6]刘辉,谭焱.虚假会计信息成因分析与审计诚信文化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9-50.

[7]吴鸾,孙红臣.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治理浅析[J].财政监督,2010(4).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失真道德素质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对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及对策的思考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