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鹏 费英敏
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传统的订单式培养、设立冠名班级的培养模式有所区别,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尤其是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食品营养与检测类工作岗位的热度也逐渐升温,已经显现出食品营养与检测类应用型人才的短缺。但是固有的课程设置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对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实施教学改革就变得尤为重要。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都比较薄弱。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存在这样的现象,高职院校招收文科学生的比例往往很大,而《食品营养与检测》对基础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文科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非常薄弱,掌握相关的内容比较吃力。而且由于听不懂,直接导致不爱学,越不学越不理解,形成恶性循环。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差距。《食品营养与检测》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学时数的限制,以及实验实训条件更新过慢,限制了学生进一步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从食品营养与检测的实际工作需求来看,相关检测公司的工作内容一直在持续向前发展,例如测试标准、检验方法、管控物质等项目都在不断推陈出新,而且更新的时间周期也越来越短,而学校里课堂的授课内容更新速度明显落后于实际的工作岗位要求。另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实验实训的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缓慢,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
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解决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建立自学模式,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多种媒介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查阅文献、查找专利标准等等,改善并加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上采取分组整理教学内容、学生主讲教师辅助等形式,加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多次循环之后,逐渐形成学习惯性。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高职院校招生情况,提前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协助调研岗位需求情况,有的放矢,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招生方案。根据理论知识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原则,以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为背景,合理安排理论知识体系框架,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著教材及配套的教学文件等。详细对相关企业的工作内容进行调研,了解各企业的生产流程与工作程序,整理出主要技术岗位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工作任务性质一致性等原则,由在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对典型任务种类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相应岗位的实训項目,并整理为便于学习的项目,最后形成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遵循学生一贯的认知规律,在常规教学内容中融入企业核心技术知识,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岗位群工作内容的复合型课程体系和适应岗位育人需求的专业教学内容,满足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学徒工学交替的需求。
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学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管理,可以适当删减不合乎行业发展的固有的理论/实训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由师傅“领进门”,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制定适合的课程项目。学生在学徒期间,实行师傅负责制,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综合评价标准。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GJ B1317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