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希娟
摘 要:在我国道路建設中,山区公路建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山区旧路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该扩建的合理方案。在公路线形设计与交通安全关系中,对交通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平面、纵断面等进行了着重探讨,以此为复杂地形下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复杂地形;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U419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地貌类型繁多,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在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地形、地质及环境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在山区公路设计中,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坚持做到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应加大原有植被保护力度,避免地质灾害产生,为此,必须保证路线走向的合理性,且合理应用平面线形技术,这也是工程设计的重点。
1 工程概况
某山区公路工程总长度为76.984km,起止里程桩号为K3722+000~K3798+974.6。该路段多为越岭线下山段,弯急坡陡,除此之外,还存在沿溪线,路段内边坡高陡,土质松散,分布大量不良地质及灾害。简易砂石路面为全面路面主要类型,局部路段仅为6m路基宽度。路线纵面纵坡较大,陡坡过多。因本工程地质、地形过于复杂,为降低成本,避免地质病害产生,必须与改建原则充分结合,进行道路整治改建。据施工现场调查可见,现存问题如下:
1.1 平面
本路段平曲线半径在30m以内的位置共31处,20m~50m为平曲线半径范围,该路段回头曲线共设置了38处,有31处回头曲线半径在20m以内,其他半径在15m以内,最小半径只有10.1m。平曲线局部位置没有缓和曲线设置,且没有进行超高加宽设置,缓和曲线半径在25m以内的超过200处,回头曲线都没有进行缓和曲线设置,且有111处两曲线间直线距离在20m以内,具有大量断背曲线。
1.2 纵面
因本路段地质地形条件复杂,5.5%为该路线平均纵坡,共有28处回头弯处纵坡在4%以上。
1.3 路基宽度
本路段局部具有较窄路基宽度。据相关数据显示,共有250m路段路基宽度在6m以内,可将路肩墙增设到该路段路基外侧,进而符合7.5m路基宽度。且路基宽度6.5m的共有16km,此路段基本有路堑、路肩墙设置于路基上下边坡。此次改建设计选定原路选取不同路基宽度,但路基宽度最低必须控制在6.5m以上。
2 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1 直线
直线段长度过长,将简化道路线形,导致两边景观过于单调、乏味,在同一种简单、枯燥道路长时间行驶时,将增加驾驶员的疲倦感,如遇紧急情况,极易反应不过来,出现交通事故。为此,在设计时,必须对直线长度加以严控,合理配置直线和曲线,才能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2.2 平面曲线
通常情况下,相比直线段,曲线段的事故率更高,于行车安全相比,曲线半径影响更大。据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半径不同的弯道上,相比设计速度,行驶车速明显较高。当以1000m作为半径R0分析时,R小于R0的范围内,R越小,相比对应的设计车速,行驶车速就越大;在R大于R0范围内,伴随R值的增加,行驶车速也会随之慢速增加,但相比小于R0范围值,增加幅度较小。
2.3 纵断面
纵面线形是指在垂直平面上道路中心线的投影,竖曲线、路段纵坡度及坡长都是其线形的主要要素。
2.3.1 竖曲线
通常情况下,当竖曲线配合平曲线得当时,凹形竖曲线事故率较小。如短直线内有同向竖曲线插入,在视觉上极易产生虚假凸或凹形竖曲线的错觉,如长直坡与小半径平曲线组合,则会增加事故率。因视距限制凸形竖曲线极易引发安全问题,同时因视距影响,如坡度较陡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制动失灵等问题,进而增加事故率。一般在白天或夜晚照明良好时,凹形竖曲线视距对交通安全影响较小。但夜晚道路照明不佳,且结合平曲线的情况,必须在充分考虑视距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凹形竖曲线设置。
2.3.2 纵坡
据相关数据显示,平原区公路具有较小纵坡,在不考虑排水是否通畅的条件下,影响较小。但在山岭、丘陵区,纵坡对行车性能影响较大,尤其是货车行驶影响更甚。通常情况下,纵坡在3%以内时,对小车无显著影响。在行车安全中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坡度过长过陡,基于机械原理分析,于车辆行驶而言,长距离陡坡影响较大,爬坡长时间低档运行,将导致发动机过热、功率降低。同时,制动器下坡时使用过于频繁,将增加制动鼓的温度,降低制动效能,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合理控制坡度,一般需控制在0%~3%。于交通安全影响而言,坡度小于6%时,影响不大,如坡度在6%以上时,则会增加事故率,特别是在下坡路段影响更甚。为此,在上坡路段设计或安全设施设置时,其控制指标可定为16km/h速度降低值。也就是说,做好交通安全措施,改善道路状况,可有效提升道路纵坡的安全性。
3 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
根据本工程所选技术标准,并与沿线地形地质条件相结合,灵活掌握设计标准,以此保证技术指标的合理性。
3.1 直线长度
不限制曲线间直线最大长度,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相关规定确定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达到直线长度需求,应降低平曲线半径,也可将单曲线合并为复合曲线,此时路线线位靠山开挖或外移临河设防将产生较大工程,此时无须强求其直线长度。相比行车速度,同向曲线间直线长度应控制在其2.5倍以上,且曲线间直线长度应与超高段设置要求相符。
3.2 圆曲线
3.2.1 缓和曲线
路段设置缓和曲线时,伴随圆曲线半径增大缓和曲线长度也随之增加,根据相关要求曲线段局部需进行超高设置时,相比超高过渡段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应多一些。
3.2.2 其他线形
通常情况下,无须选用凸形曲线,可选取C形曲线用于同向曲线。
3.2.3 平曲线最小长度
相比缓和曲线长度,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平曲线最小长度应大于其两倍以上。且可将曲线设置到路线转角位置。
根据上述分析,可选用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主要技术指标表
指标名称 单位 规范值 困难路段采用值
公路等级 级 三级 —
设计速度 公里/小时 30 —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m 30 20
极限最小回头平曲线半径 m 20 10~15
最大纵坡 % 折减后7 7.6
路基宽度 m 7.5 5.65、6.25、6.5
路面宽度 m 6.5(老路黑色路面6) 5.15、5.75、6.0
路肩宽度 m 0.5(老路黑色路面0.75) 0.25
4 复杂地形下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方案
在对平、纵线形充分考虑的基础上,以K3770+532
~K3770+941段为例进行路线方案的確定。本路段原路由阶地通过,路线左侧与山为邻,有路堑墙设置。70°~80°为右侧阶地坡陡度,坡高10m左右,角砾土为其主要土质类型,原路为防止河流直接冲刷阶地,又将护岸墙设置到阶地下面位置,在长期暴雨或路面水的影响下,如采取的措施不到位,将严重影响车辆通行的安全性。为此,此次改建工程选取两个方案,其一与原路相同,其二稍微与原路偏离的路线。
经分析得出,上述两种方案均具有良好的平纵面线形,因方案二与原路脱离,路线向山坡一侧平移3m,随后拆除原路路堑墙,墙背位置出现大量挖方,此时需进行路堑墙(4m高)重新修建,靠河岸的原路基边缘坍塌不处治,长时间发展后极易对本路段路基造成严重,因此不宜选用方案二。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山区公路修建里程也逐步增多。山区公路建设因其地形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其施工难度,尤其是改扩建工程。施工设计是复杂地形下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其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性,为此,必须重视设计方法、设计技术,保证设计科学、合理、可行,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工程质量,才能推动我国公路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平涛,张景林,黄琳.道路安全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2007(5):1-2.
[2]张生晓,张生霞.浅谈山区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1(6):264.
[3]王昶,代龙平,畅奔.分析山区公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3(20):255.
[4]高强,高永明,贺攀,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887-891.
[5]滕海生.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137-138.
[6]刘勇,张春峰.山区通乡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中的新测设方法[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1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