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芳玉
摘要:传承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个人、民族、国家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客观存在于历史上;被保留下来的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底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实现天下大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复兴;传承;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这是出自现代信息词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介绍,而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仅仅意味着这些……
一、传承
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而现在只有古中国文明流传下来并比较完整,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古巴比伦地多为平原,所以易攻难守,早期就有多个民族进入与之融合,后来波斯人和亚历山大征服了这片土地,抛弃了古巴比伦文化,引入了自己的文化。古埃及文明,兴盛了一段时间之后,先后被古罗马、波斯、马其顿、阿拉伯等所征服。而古印度在其文明兴盛了数百年后,雅利安人入侵,开创了新的印度文明,之后又被波斯、亚历山大、阿拉伯等入侵,本土文明遭到大肆破坏,再加上并没有多少史料流传保存下来,最终遗憾“消香玉陨”了。所以相比于其他三个文明,古代中国的文明是保存最完善的,这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古代中国对于入侵者的坚决抵抗,二是对于自身文化历史的留存和传承程度比较高,比较重视。注重传承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正是在自身注重传承和减少被入侵次数的前提下,古中国文明才得以留存,影响着整个世界。
二、教育
国家的未来是在年轻一代肩上的。从教育上进行学习传统文化,对国家未来具有重大意义。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鉴别能力,发扬传统文化的基本气质和潜能。有利于培养新生代忠于国家,成就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信念。就可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扬光大,就可以采用中华民族传统精髓的价值观塑造勤劳的中国人,牢记祖宗教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把中国建设成为儒家文化浓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强国。
三、中国梦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小康社会的构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均需要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与引导。”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公开讲话上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得到优秀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支持,进一步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精神力量。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余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连绵不断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为国家的治理与社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治国安邦和实现中国梦有着极大的指导性作用。
四、民族复兴
复兴中华民族,仅靠经济力量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和文化上都对世界各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则需要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意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后裔,如果没有文化自信意识,否定传统、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必将丧失自己的优秀传统,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不利于中华文明的复兴。
复兴中华民族,首先要建立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那么怎样建立文化自信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文化关乎民族的盛衰。”没有灵魂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没有血脉的民族不可能生存壮大。只有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意识,才有可能弘扬优秀传统,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借鉴国外精华;才有可能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
笔者认为,世人应当树立并坚决宇宙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与世间万物和谐发展,而为了更好的落实,实践,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而其具有两个意义:一是为了人类 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谐好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二是在此基础上,人类具有整体意识,从而相互协作,则能实现“天下大同”,人类在此形成的繁盛的物质基础上,实现真理的追求与探寻。而这,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是因为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做底蕴。“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言简意赅、钩深致远的概括,是对中华文明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妙合凝练、对人类整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以尚和合思维为指导,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为原理,融合、协调、化解各种错综复杂的冲突、对抗,而达尚和合的目标。天地自然、草木禽獸、民族国家、人民大众,都是实存的生命体,应遵循“和实生物”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共生、和生原理。这是人类之所以生存和持续存活的根源,也是和生、和处、和立、和达能够得以实施的基础。如若能达到如此状态,那么人类势必会在探索宇宙奥义,发展绿色星球,同盛共衍等方面迈出质的步伐。所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可以说它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总书记这样“代言”传统文化2018.03.01
[2]学术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3]人民论坛——《复兴中华民族,必须复兴中华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张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