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壮锦图案的艺术特征

2018-09-03 18:47张群王云龙
美术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壮锦构图现代

张群 王云龙

【摘要】广西壮锦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而壮锦作为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独具艺术魅力。壮锦作为广西名锦,其图案独特的题材、构图和色彩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本文从壮锦图案的构图之美、用色之美、传统壮锦图案与现代壮锦图案风格比较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壮锦图案的艺术特征以及现代壮锦在批量化生产中产生的某些弊端,以期对现代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壮锦;构图;色彩;现代

壮族人民通过对世界万物的观察,加以丰富的想象和精巧的构思,有选择地将自然物按照自己的设想表现在织锦上,作为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其题材内容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正如著名学者宗白华所说:“……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工艺品时不单表现了高度技巧,而且表现了他们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表现了工匠自己的美学思想)。”①本文就从壮锦图案的构图、色彩、传统壮锦与现代壮锦艺术风格比较等方面,来分析探究壮锦的艺术特征。

一、壮锦图案的构图之美

壮锦图案的构图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由于图案的编织受到经纬交织工艺的限制,而工艺技法的成熟程度决定着织锦水平的高低,使得壮锦图案只适合表现相对简单的形,很难像其它姊妹艺术一样,表现变化丰富的曲线之美或是展现具体、繁复、圆润、流畅的图案。壮锦中一般都是以方折线来表现图案,因此壮锦无论是几何造型还是自然物造型,都会形成别致的几何折线造型,具有现代的格律美,有的图像还类似于现代的马赛克效果,与现代的一些电脑设计的形式类似。

也正是这种工艺的局限,使织锦艺人能够充分掌握和利用材料、工具和工艺制作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发挥技巧的技术性,展示织锦艺术特有的技艺美感。从另一方面说,正是这种限制造就了千差万别的艺术形式,创造者可以在规矩之内,组合出变化丰富的图案造型。

(一)高度概括的抽象美

传统壮锦的主要装饰图案为几何纹,清代的壮锦甚至是现代的壮锦,仍然是多采用几何纹图案作为骨架,再填入一些较为写实的图案,如:菊花、梅花、八角花等,或者用回纹、万字纹、水纹为底纹,上面铺散造型奇特的龙、凤、鸟等图案,造成相当美观的效果。

壮锦的几何纹样种类繁多,有方胜纹、回纹、水纹、云纹等30多种,这些简单的几何纹饰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物象的抽象和概括,造型以写意为主,将具象物体进行了加工提炼、夸张变形,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抽象意象。例如:最常见的几何纹饰中的水纹是大自然中水波的概括性的表现,云纹是对云朵的抽象化的表现。即便是花、草、虫、鱼、鸟、兽这些简单的物象,由于传统壮锦织造工艺的限制,也都是采用概括提炼的抽象表现形式。例如“工农大发展”壮锦壁挂(图1),就用麦穗、齿轮等代表了工农业,由于受到工艺限制,每个形象都被概括成简单大略的符号,形象简洁活泼,充满抽象的趣味性。

(二)几何纹样的复合美

几何纹都不会单独出现,一般是多种几何纹同时并用,或者结合其它象形图案。几何纹的组合式样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在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一种是将几何纹作为底纹,上面织造动植物等图案,形成多层次图案;还有就是将多种几何纹大小方圆穿插结合,编织成较为复杂的几何图案,简约而不简单。例如传统壮锦的经典纹饰“蟒蛇花”(图2),就是一种极其复杂繁缛的图案,体现了织锦艺人颇具心思的构造组合技巧。蟒蛇花,采用了许多形状不同的八边形的图案组合起来,构成了图案的大框架,犹如蛇身上斑驳的鳞片。图案结构借鉴了蜀锦的“铺地锦”的织法,中间填充了大量的几何纹饰:太阳纹、回纹、圆圈纹、菱形纹,还有不同的凤鸟纹。大大小小的几何纹饰,相互交错,变化多端,装饰着整幅织锦,在繁复中又不失规律,充满独特的丰盈之美。

二、壮锦图案的色彩之美

壮锦用色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较早的素色发展到现今的一件壮锦织物最多可以用到七八种颜色。元代费著的《蜀锦谱》中记载:“广西锦二百疋花样:真红锦一百疋,大窠狮子锦、大窠马打毡锦、双窠云雁锦、宜男百花锦、青绿云雁一百疋。”由此可知,壮锦在当时至少有真红、青绿两种颜色。明清时期,壮锦的色彩更是丰富起来。清代沈日霖《粤西琐记》云:“壮妇手艺颇工,染丝织锦,五彩灿然,与缂丝无异……。”乾隆《柳州府志》:“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彩绒杂以织,如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则觉粗粝,壮人贵之。”现今留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壮锦实物,乾隆年间的井字纹锦被和百花锦道条,颜色有普兰、淡兰、柠檬黄、米黄、草绿、褐、深绿、咖啡、桃红、淡紫、深黄等10余种,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且色泽均十分艳丽。

任何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即自然成因。同样还有依赖于大文化特定条件的生存机制,即文化成因。壮锦色彩的形成,受到广西特殊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和地域的文化环境分不开。俗话说“远看颜色近看花”,颜色的配置对织物的作用很大,艳丽丰富的色彩也是壮锦一个重要的特点。壮锦的配色不是单一的,既有运用强烈对比色的五彩缤纷的色调,也有素雅大方的色调。总体可以概括为用色大胆简括,色彩古艳厚重。

壮锦艺人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其与生俱来的对色彩的表现力,在各种民族织锦中首屈一指。传统织锦艺人,没有或者很少经过专业的色彩训练,凭着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力,搭配出的壮锦的色彩,或浓艳或淡雅,总是那么适宜,同时也反映了壮族织锦艺人高超的色彩领悟力。织锦艺人们中间也流传着许多配色的俗语:“红配绿,看不俗”“深地人人爱,浅地也不坏”等,体现了壮族人民的色彩审美观。壮锦艺人喜欢用纯色重彩,一幅壮锦大多以红、绿、蓝为主色,大红大绿,色彩鲜艳夺目,对比鲜明强烈。主色经常同时出现,并且占图案很大的比例,十分的醒目冲突,而且不受自然色的限制。

三、传统壮锦图案与现代壮锦图案风格比较

近年来,随着许多现代设计元素和设计师们的加入,目前我们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壮锦图案和传统壮锦图案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个质的差别。现代壮锦,更善于运用对比色、补色、类比色,高超的配色技巧也让人叹为观止。现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图案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使读者更好地体会传统壮锦图案的艺术风格。

(一)单纯宁静与纷繁律动

尽管由于工艺的限制,壮锦艺人不得用线造型,通过线条构成几何形,但是,似乎壮锦艺人并不限于追求单纯的几何之美,而是运用几何纹样营造一种圆润饱满、生动灵活的艺术效果。传统织锦中一个个连续的单元,循环往复,饱满简洁,大气明丽,不追求繁复的构图,营造出独有的单纯和宁静之美。一朵花,一只蝶,单纯的形式都被赋予了灵气,精致耐看。传统的壮锦,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少数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正是因其单纯明丽的风格。没有苗族织锦更为跃动的色彩和网格状繁复的几何构图,没有侗族织锦的更为暗沉的色彩和更注重几何形的运用,壮族织锦似乎期望在简单的几何形式以外,追求更为完满的非几何美感。

现代壮锦,题材广泛,造型灵巧。为了凸显壮族特色,融入更多的民族符号,从壮乡山水到壮乡人民、壮乡民俗,追求锦面上充盈的图案构造,特别是表现在织锦壁挂这种较大型的产品中,将多种壮乡符号组合排布,具有一定的叙述性。但现在市面上的壮锦产品大多都由工业生产线产出,只是将壮锦图案作为一个卖点,将图案织在背包、信差、桌旗上,壮锦图案越来越成为造型花哨的各色壮锦产品的一部分,缺少了传统壮锦的材质之真与文化价值。

(二)线性与面性

在众多的传统织锦中,图案多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构图方式为主,这种基本图案的无限重复,使得锦面传达出一种秩序感。有质感的团线构成清晰的轮廓线,欣赏者的眼睛沿着边界流转,并且沿着边缘线摸索,线条清晰固定的边界,将一个个简单的图案元素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对观众来说,这种连续是无穷尽的,而重复的线条所造成的秩序感令人倍感宁静。所以说,传统的壮锦是“线性”的。

相较于传统壮锦的“线性”特征,现代壮锦的图案可以用“面性”来形容。现代的壮锦题材中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现代壮锦图案更加追求图案整体的画面感,追求图案主题性的表现,在几何形底纹的基础上,去表现多样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工艺的束缚,设计者们能够将锦面作为画布,去实现更多的表现。由于工艺的进步和现代设计人才的加入,这使得壮锦能够去表达更为复杂的题材,使产品能够去追求一种更为纯粹的视觉效果。无疑,新的时代精神需要一种新的形式,但是,这种与姊妹艺术的接轨和融合,却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在这种借鉴和融合中,是不是会削弱传统壮锦的独特风格?

(三)厚实性与单薄性

本部分主要从壮锦的织造工艺和材质变化所导致的其整体艺术风格的变化这一角度来展开。传统壮锦的织造工艺,我们已有所涉及,正是这种独特的编织工艺,使得传统织锦呈现出独特的工艺美感。壮锦中传统花纹结构一般为三梭完成,称之为“三梭法”,包括起花纬、地纹纬、平纹。现今,许多工艺采用“二梭法”这种更为简单的织造工艺,也使得织锦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传统的织造工艺,让织锦厚实耐用,图案花纹浮于锦面上,整体图案立体感强,织物厚重古朴,独具触觉和视觉的双重美感。如图3所示花蝶纹壮锦的背带心,采用了工艺美术中常见的花蝶题材,在万字纹的底纹上,叠织花朵和蝴蝶的形象,由于织锦材质的厚重,使得图案的整个立体感很鲜明。除了材质所产生的这种触觉和视觉的美感之外,经纬交织工艺的局限下所产生的这种艺术形象,同样引人注目。花朵和蝴蝶,都是女红艺术常见题材,但是出现在织锦中的形象,不同于常见的圆润柔美,而是采用了以线造型,将蝴蝶和花朵都融于方折之间,这种几何折线造型的图案,所造成的视觉效果丝毫不逊色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充分彰显了壮锦艺人高超的创造力。

而我们现今见到的壮锦产品,已经感受不到这样的厚实感,机器批量化生产的织锦,色泽艳丽,但是却缺少了质地的厚重古朴,显得单薄许多,这无疑是现代化生产带来的弊端。这种由于工艺和材质的变化,带来的织锦面貌的改变,也是不容忽视的。诚然,这种选择是制作者们为了顺应时代要求做出的,但是看着工艺品商店中不再厚实古朴的壮锦,还是令人倍感惋惜。

结语

壮锦作为一种少数民族织锦,过去很多女孩未成年时期就跟随长辈学习,主要是作为未来的嫁妆使用,融入了家人和孩子對未来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现如今的机器化生产加快了壮锦的织造速度,机器能够织造出更加繁复花哨的图案,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传统织锦中融入的情感因素以及工艺美感,这样的现状不免令人感到惋惜。本文希望通过这样的论述,对现今工艺美术行业的相关从业者产生某种启发,让壮锦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注释:

①宗白华:《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01页。

参考文献:

[1]郑超雄.壮族审美意识探源[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2]包日全.广西少数民族织锦图案选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

[3]巫惠民.壮锦几何图案渊源初探[J].广西民族研究,1986(1).

[4]于立华.壮锦图案简论[J].民族艺术,1998(3).

[5]喻湘龙.试论广西壮锦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再应用[J].南方文坛,2009(4).

猜你喜欢
壮锦构图现代
织千年壮锦 传万代匠心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