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
The artistic works appreciated or collected by well-known collectors often rise in price sharply, which is a phenomenon in the collection field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auction companies have promoted a large number of lots collected by famous collectors from clear sources or even held special sales for such lots, in result the auction items can be sold for the best price. In fact, it is not hard to understand this phenomenon, but buyers need to think about the actual value of auction items and how much added value it can bring with the identify from a famous collector.
在收藏界,古今中外都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凡经名家鉴赏、收藏过的艺术品,往往身价陡增。近几年,拍卖公司为了业绩,推出了大量名家旧藏的拍品甚至专场,这些来源清晰、有名家“背书”的藏品往往是成交最好且价格较高的。而购买者,却一面对名家旧藏追捧备至,一面“抱怨”这些背靠“大树”的拍品价格虚高。事实上,名家舊藏受追捧的现象并不难理解,而藏品价值几何以及凭借这出身名门的身份得以增值多少,则是购买者个人需要慎重考量的关键。
在新近结束的春拍季中,中国嘉德推出的一组蔡元培家族旧藏,共计15件书画,14件成交,总成交额为4694.3万元,最高成交拍品为徐悲鸿1918年重阳节时画与蔡元培的《秋林三骏》,以1800万元起拍,3000万元落槌,加佣金最终3450万元成交。林风眠《羽禽四帧》322万元成交,位居第二;蔡元培《行书五言联》172.5万元成交,位居第三。有多位民国名士助阵,这样的成绩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毕竟,蔡元培不是专业的收藏家或鉴赏家,而朋友之间的题赠一般都不会成为艺术家创作中的一流之作。这样的成绩恰好反映了市场的冷静和客观。
在拍卖领域,最有号召力的名家旧藏还要数真正的大收藏家庋藏,譬如一代玩家王世襄。自从2003年其首次释出藏品至今,“王世襄旧藏”早已成为收藏界的“金字招牌”。2003年,王世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的成交价开创当时古琴拍卖世界纪录;2011年,在中国嘉德“俪松最珍——唐琴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专场中,该“大圣遗音”最终以1.15亿元成交。
2010年,北京匡时5周年秋拍推出“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专场成交率100%,成交额高达9844.8万元。其中,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中以166万元成交,2010年的成交价更高达1512万元,刷新了中国铜炉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2013年,中国嘉德推出“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上拍的多为蟋蟀罐、鸽哨、葫芦、家具构件等小物件。最终,450余项藏品成交额逾5500万元,成交率高达93%。
市场上的“王世襄旧藏”大多获价不菲,一方面是藏品本身好,一方面则是王世襄的名人效应加成。当然,前者也从客观上验证了王世襄的眼光,名人效应并非盲目追捧。
事实上,在近些年的拍卖市场上,基本上每家公司的每季大拍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名家旧藏登场,好像否则便撑不起拍卖的档次。如大名鼎鼎的玫茵堂,作为世界顶级的瓷器收藏世家,其藏品往往会成为当季拍卖中最闪亮的明星,如逾2.8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近1.7亿港元的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逾1.1亿港元的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杯,等等。
顶级藏家藏品一经释出,往往会掀起市场的腥风血雨。前几年,尤伦斯夫妇在中国艺术市场大肆出售旧藏,一度成为市场上的焦点。6171.2万元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1.69亿元的吴彬《十八应真图卷》、1.0864亿元的曾巩《局事帖》以及张晓刚、曾梵志等大量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的巅峰之作。
事实上,在收藏拍卖的各个领域,基本都有数位顶级藏家坐镇,即便尚未批量释出,零星上拍也会受到格外关注,如家具领域的嘉木堂、侣明室,文房雅玩领域的翦淞阁,古钱币领域的丁福保,等等。
名家旧藏备受追捧,当然自有其道理。真伪无疑、来源可靠、流传有序,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大多数收藏者面临的最紧要问题,更何况,真正的收藏名家,其眼界、品位往往高出一筹,循着前贤的收藏之路向前走,自然是不会错的。
然而,追捧名家旧藏也需有度,无论前一个收藏者的“腕儿”有多大,收藏品的价值终究取决于其自身,借名门身份与市场热点哄抬价格,无疑是极愚蠢的做法。事实上,名家手上的普品也无法取得高价,甚至可能流拍,关注天价名家旧藏的同时,不妨也看看那些悄悄流拍的名门之后,或许可以让人更加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