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丽,马建军,许红峰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引发的心脏疾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心绞痛,一般好发于劳动或者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中医学将冠心病心绞痛归为“胸痹心痛”范畴,主要是由于邪阻心络、气血不通导致胸闷心痛。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气虚、阴虚导致血脉失荣造成血行瘀滞,心脉瘀阻,最终不通则痛引发本病,因此中医提倡采取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方案[2]。2015年11月—2016年9月,笔者观察了舒心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在我院诊治的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3]中的冠心病诊断标准,且经冠脉造影或CT血管成像检测存在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患者年龄18~79岁;血压控制不佳,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Hg;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符合气滞血瘀或心血瘀阻型。排除合并全身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脑卒中病史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本研究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及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舒心饮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44~78(66.0±10.1)岁;体质量指数(BMI)(23.8±1.7)kg/m2;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病程(4.1±1.9)年。对照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6~79(65.1±12.4)岁;BMI(23.6±1.9)kg/m2;稳定型心绞痛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病程(4.6±2.3)年。2组年龄、性别、BMI、心绞痛分型、病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静养休息,口服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凝集药物、β受体阻滞、他汀类降脂药物等常规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心饮(由黄芪、党参、麦冬、枸杞子、地黄、桑寄生、葛根组成,上海龙华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160123,规格:500 mL/瓶)口服,每次20 mL,3次/d,连续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①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P选择素、血浆假性血管血友病因子(vWF)、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1α(6-Keto-PGF1α)]指标水平,其中Ang 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vWF采用酶标法测定,GPⅡb/Ⅲa和P选择素采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NO采用比色法测定,SOD、TXB2、6-Keto-PGF1α和ET-1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②治疗结束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参考1979年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标准》[5]制定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程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减轻,心电图ST段压低在治疗后回升超过0.5 mV,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25%以上或T波由平坦改为直立;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改善,心电图无变化。
2.1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GPⅡb/Ⅲa、P选择素、vWF、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GPⅡb/Ⅲa、P选择素、vWF、An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舒心饮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ET-1、NO、SOD、TXB2、6-Keto-PGF1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ET-1、TXB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舒心饮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NO、SOD、6-Keto-PGF1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舒心饮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舒心饮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冠心病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发病经历了3个生物学过程:一是内膜平滑肌细胞、各种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局部迁移、堆积与增殖;二是堆积平滑肌细胞在各种生长调节因子作用下合成较多的细胞外基质;三是脂质在巨噬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中堆积,最终内膜出现增厚,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6]。其中血小板活化功能异常与内皮功能障碍贯穿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各个阶段,内皮功能损害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7]。血小板膜糖蛋白GPIⅠb/Ⅲa与P选择素参与血栓形成,前者属于血小板早期活化分子标志物;而vWF可以活化血小板,促进血小板在内皮下发生黏附,可以同纤维连接蛋白相结合,诱导血小板凝集与黏附[8];Ang Ⅱ则是潜在血管活性肽,其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相关,其水平升高会引发血管舒张、单核细胞集聚与活化,造成内皮功能损伤[9];NO/ET属于内皮细胞释放的一对效应相反的血管活性物质,血管内皮损伤会产生过量ET,促进血管平滑肌收缩和增殖;TXB2和6-Keto-PGF1α参与冠状动脉痉挛与血栓形成,冠心病患者TXB2水平升高而6-Keto-PGF1α水平降低[10];SOD则是人体重要抗氧化活性物质,能够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保护组织不受自由基的过氧化损伤。故本研究观察了上述指标的变化。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发病病机为外感或者内伤引发了心脉痹阻,病位在心,同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衡关系密切。心主血脉,心病则无法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瘀阻;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脾失健运,聚而生湿;肾阴亏损,心血失荣,肾阳虚衰,君火失用;上述病因均造成心脉痹阻,胸阳失旷发生胸痹,因此本病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虚实夹杂,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11]。本病发生过程极为复杂,胸痹病机转化可以先虚后实,也可以由虚致实,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容易造成气滞血瘀,心肾阴虚,水亏火炎,炼液为痰,心阳虚衰,阳虚外寒,寒凝阻络,因此中医治疗提倡采取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12]。我院采用了中药舒心饮进行治疗,该方中黄芪、党参同为君药,黄芪可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益气固表,党参则能补脾肺之气,可以补血生津,两药合用使正气充沛,气为血行;麦冬和地黄相须而用,是为臣药,其中麦冬可以养阴生津、清心安神,地黄可以滋阴降火,二者能够滋阴养血清虚热;桑寄生和枸杞子同为佐药,能够平肝补血,滋阴活血;葛根为使药,能够清阳发散,助药力上行,直达病所。全方合用起到了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作用,具有活血不破血、补气不耗气的特点。相关研究亦证实黄芪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以改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其有效成分黄芪皂苷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提升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水平,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13];党参可以增强心肌线粒体功能,改善心肌代谢,有效解除运动性心肌疲劳[14];麦冬中的提取物则可以抗心肌缺血,能够减少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心肌代谢[15];地黄具有强心、利尿、降压作用,其有效成分醇苷和衍生物能够改善血流变指标,改善局部微循环,小剂量应用可以收缩血管,大剂量使用则可扩张血管[16];枸杞中的多糖可以减轻钙离子超载作用,保持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不受自由基过氧化损伤,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线粒体的氧化损伤[17];桑寄生则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患者微循环,提升心脏功能[18];葛根中的葛根素则可以阻断β受体,减慢患者心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1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舒心饮组GPⅡb/Ⅲa、P选择素、vWF、AngⅡ、ET-1、TXB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O、SOD、6-Keto-PGF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舒心饮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舒心饮治疗能够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提升治疗效果。但是本研究选择检测指标相对较少,无法全面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情况,且样本量偏少、观察时间短,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延长治疗疗程获得更有说服力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