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

2018-09-02 13:16伊梦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伯父故人藏书

我家并不是书香世家,但我伯父是一个颇有见识的人,他十分注重我们兄妹几个阅读兴趣的培养,很舍得花钱为我们买书,这在当时的农村是非常难得的。

启蒙阶段,伯父买回《增广贤文》和《三字经》让我们兄妹几个逐字背诵,以学习其中做人之道。至今,我还记得其中的一些好句。比如,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又比如,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识字并不太多的伯父閑下来时自己也读,一边读一边对古人圣贤们的名言警句赞不绝口。他感叹,说得多好啊,人家到底是咋想出来的呢?在伯父的引导及两个哥哥的带动下,书籍成了我儿时密不可分的朋友和启蒙引路的老师,帮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我后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少时读书往往十分投入,甚至经常达到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废寝忘食的状态,每每拿到一本好书,不一口气看完就舍不得放下。故此,我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看,走路的时候看,上厕所的时候看,睡觉的时候也看。记得有天晚上停电,偏偏家里没有了蜡烛,为了看完心仪的小说,我只好在床头的木箱上支了块铁板,在上面点燃了引火用的松明子。借着松明子的光,我看得津津有味。为了保证松明子长明不灭,我不得不趁着一块没燃完添下另一块。这样,不多时铁板上就留下了一大堆灰烬。某次没注意,有余烬不小心被碰落在床上,床头的棉絮让火星给引燃了,沉迷于书海中的我却对此浑然不觉。幸好睡在外屋的母亲被浓烟熏醒后及时赶来帮忙扑灭,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整个童年时期我们家里都养着牛。每年一到寒暑假,放牛就成了我每日的必修课。对我来说,放牛时书自然是不能少的。草是牛的果腹之物,饱它的胃;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养我的心。于是,山坡上牛和人各取所需,倒也相安无事,其乐融融。只是,我常常因为看书太入迷而弄丢了牛,或者因牛偷吃了庄稼受到庄稼主人及父母的责备。这使得我对那几头顽劣的牛颇感恼火。有次,表哥替我出主意,让我缝制沙包模样的布口袋,然后往袋里装盐,放牛期间挂到牛的鼻绳处。他声称,据他亲自实验得知,此举效果堪比对牛施了“定身术”。我欣然尝试,果不其然,那盐袋遇到晨露便慢慢融化,牛嘴附近的草顿时变得有滋有味,牛吃起来自然特别卖力,我也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看书。只是有时候贪嘴的牛会站在那里不停地舔盐袋,无形中影响了吃草进度,跑是不跑了,但归圈时十有八九会瘪着肚子。这个秘密很快就被父母发现了,我免不了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以后在放牛的过程中,只得一边看牛一边偷空摸缝地看几页书,只恨不能将两眼分开使用,一只眼用来看书,一只眼用来看牛。我常常想,要是能有一股神奇力量,将身边田野化成一望无际没有庄稼的草原,让牛尽情吃草,让我尽情读书,那该有多好啊!

大学时期,学校有宽敞明亮的图书馆。置身其中,口耳鼻端满满的全是书香,心灵在这里会格外的安宁,犹如婴儿置身于母亲的子宫,温暖,舒适,安心。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优美的阅读环境让我如鱼得水,我常常带着水杯在那里手捧着书本一呆就是一个下午。暖暖的阳光从明亮的玻璃窗穿透而过,慵懒地照在身上是那么的让人惬意;书中的世界精彩纷呈,或悲或喜的情节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好词好句字字珠玑,折射出来的丰富内涵是那么的让人醍醐灌顶。在这里,我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妇人》,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读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读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读鲁迅的《呐喊》,读余华的《活着》,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也读毛衣编织、花卉栽培、甜点制作、恋爱宝典、投资理财、看病不求人等各类百科全书,各色各样的书籍犹如良师益友伴我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代,成为我青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

工作之后,依然爱书。只是生活掺杂了太多的诱惑和干扰,再也不如从前那般纯粹。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鸡零狗碎使得拥有大片阅读时间逐渐成为一种奢望。多数情形下,进行的都是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碎片化阅读。可是,这种阅读总是让人深感不过瘾,让人怅然若失。可不是,缺少了纸的质感,缺少了淡淡的墨香,缺少了读书的那份悠然自乐,阅读还能有什么乐趣可言呢。这也正是我在连搬几次家的过程中,宁肯扔掉别东西却死也不肯扔下几箱藏书的原因。偶尔,偷得浮生半日闲。我拿出藏书,指尖从书本上轻轻拂过,纸张哗哗地轻响,似乎对我呢喃细语,蝇头小字在我眼帘中跳动,以特殊的方式和我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我总会深深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体验,这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啊。

世界上有那么多关于书籍的名言、诗句,我却唯独钟情明代诗人于谦的那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我而言,书籍就是那相知一生的故人。不离,不弃,今世,今生。

(作者介绍:伊梦,本名王丽,青年作家,现居湖北保康。)

猜你喜欢
伯父故人藏书
第13话 故人
过故人庄
似是故人乘风来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千年执手故人归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
借给伯父一百元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