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韶颖的美好时代

2018-09-01 08:53金姬
新民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高管重庆上海

金姬

让罗韶颖颇为自豪的是,东原女性中的高管比例,是中国地产50强里最高的。

和罗韶颖聊天是一件很爽的事,因为这个重庆妹子说话很直接,三言两句就直面问题要害。她坦言,自己的这种特质也成了东原的基因——真实、真诚。而让罗韶颖颇为自豪的是,东原女性中的高管比例,是中国地产50强里最高的。这也让东原在国内地产业卓尔不群,正如罗韶颖的总结:“我们的特色,让东原关注细节、关注体验、关注弱势群体和他们的痛点。”

源于父母的艺术细胞和热心

在70后的罗韶颖看来,每一代人都身处比上一代更美好的一个时代。和她爷爷奶奶辈相比,父母身处和平年代已算幸运,但当年的个人选择十分有限。“我爸是一个文艺青年,大学是京剧票友。本来他考大学想要学造船,因为他喜欢大海。但组织上让他去学火炮设计,毕业分配到了军工厂,做了一辈子的火炮设计。”罗韶颖的妈妈也算是文艺女青年,“我妈乐感很好,现在年纪大了,没人教,她自己可以弹电子琴、吹笛子。”其实,罗妈妈当年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在军工厂的医院当了一辈子的医生,和艺术完全不沾边。在罗韶颖看来,父母那代人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小齿轮,人生很有价值,但谈不上丰富,“因为他们对艺术、对更丰富人生体验的追求没有实现。”

罗韶颖也或多或少继承了父母的艺术细胞,如今的她是公司里著名的“麦霸”。而她10岁的儿子从3岁就开始学架子鼓,现在架子鼓已经在考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第六级(最高八级)。这一点,让罗韶颖很欣慰,至少下一代从小就可以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一代比上一代拥有更丰富价值的空间,不牺牲个人的人生体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反观被大时代“耽误”的罗韶颖父母,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但他们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几十年。而老一辈的热心肠,也传承到了罗韶颖这边,构成了东原的一种气质。“我妈是厂医,一万多人的大厂,就像一个小城市。以前去厂医院看病,也不近。所以家属区里附近有人有个小病,她下班就背着药箱、针药盒回来,义务给大家看病,天生一个热心肠。”

到了罗韶颖这一代,大环境让她有了更多个人选择,但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我当年出国留学就是老爸软硬兼施,圆他当年出海远游的一个梦想。”而颇有主见的罗韶颖,没有选择老爸希望的计算机专业,而是去学了金融。“其实当时的我,并不那么喜欢学金融。我虽然专业偏理科,但文科成绩很好,而金融算是理科里最接近文科的吧。”

永远在平衡家庭小天平

罗韶颖的事业起步,离不开长她4岁的哥哥罗韶宇,他在重庆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1997年,我国在金融业强制推行防弹运钞车,当年10月9日,28岁的罗韶宇组建中奇公司(迪马股份前身),主营防弹运钞车和警用车。4年后,迪马股份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一开始,颇有主见的罗韶颖并没有进入哥哥的公司工作。1998年,罗韶颖从美国留学归来,到深圳先后做了国泰证券投资银行部项目主办、华夏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几年后再申请MBA,学校要求填报职业规划,罗韶颖写的是“公益事业”。2004年,中国楼市经历了一波疯涨,当年房价涨幅高达15‰这一年,罗韶颖被哥哥“安排”回重庆,担任东银集团下属东原集团的总经理助理,专司房地产营销。

罗韶颖说,当年的自己实际上是“对地产金融比较好奇,所以想接触了解一下地产,哪里想到‘一入侯门深似海,就再也没有回过头。”

在中国地产界,女性掌门人屈指可数。事实上,罗韶颖入行之路并不平坦:“第一个开盘就遇到危机,因为当年是摇号买。而当时的风气是,有个别开发商可能会做手脚,确保内部人摇到号。我们完全是公平的,现场摇,谁知程序出问题,摇到一半时电脑卡住了。本来客户就认為开发商一定都会搞猫腻,于是就在现场闹起来了。还好当时就现场想办法跟客户沟通平息下来了,加上重庆圈子小,很快大家都知道其实这次摇号是完全公平的。”

从一开始的公平摇号,就注定了罗韶颖的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准则,这也是东原人“奇葩的坚持”——真实、真诚。“大家真实、真诚,沟通成本会很低,否则如果每一层都不真诚,几何级层层放大,管理起来很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实、真诚的罗韶颖的周围,自然聚集了一大批真实、真诚的东原人,同时女性员工也更容易在东原找到归属感。

在罗韶颖看来,不管她的公司在哪里发展、做什么行业,“都会反映出我们这些人的与众不同的特质”。如今,同时还要分管迪马工业的罗韶颖,也正在把自己的特质融入特种车行业。

2017年,罗韶颖把东原总部从重庆搬到了上海。为什么是上海?因为罗韶颖非常肯定这里的营商环境。“上海和新加坡有些像,机制很先进也很规范。”当然,上海作为人才高地、金融中心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也是东原落“沪”的理由。

另一方面,上海是一座对女性十分友好的城市,这也符合东原的气质。“我们非常适应上海。尤其是女高管,过来都很适应。”不少同事陆续把自己的家安在了上海,因为上海的友好规范国际化,也因为上海有很好的教育资源。

如今,罗韶颖在重庆和上海的时间可能对半分。当被问及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天平时,罗韶颖这样回答:“要在事业和生活当中找一个完美的平衡是一个幻想,与其追求完美的平衡,不如追求一个动态的平衡。动态的平衡是两边都重要,但都需要把握时机、抓主要矛盾,和做管理是一样抓大放小。”在罗韶颖看来,在如今的美好时代,什么都在起伏和变化,家庭的小天平不可能完美地静止不动——只要天平不倒,永远在起伏中平衡。

猜你喜欢
高管重庆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重庆客APP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