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初中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活动。”由此可知,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课外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对这些书籍缺乏认识。为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从课文讲解出发,将讲课作为提升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敲门砖。
一、抓住同类作者,引发学生阅读经典
当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时,应努力培养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同时努力寻找一些切入点,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作者产生更多的兴趣。当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机会直接给学生推荐一些这位作者的其他书籍,必要时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边阅读经典书籍,一边寻找答案,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綜合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对作者的生平有详细的介绍,努力帮助学生对作者产生更好地了解欲望。
比如,在讲授《海燕》(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时,教师给学生说道:“大家觉得这篇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内容?”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说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有的同学说道:“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海燕,在高傲的飞翔。”有的同学对文章的比喻手法感兴趣,于是说道:“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是高尔基本人,他在这篇文章中巧妙地借助海燕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当时的一些勇士巧妙结合在一起,具有很深刻的含义。”教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其实高尔基是一位很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写出很多的经典文章,有很多文章都是这种比喻极强的文章,大家可以在课下看一下《高尔基全集》这套书。”
二、抓住空白设疑,引发学生阅读经典
任何一篇课文中都会有一些空白,这些空白有时是作者故意留给读者供读者想象的,有的则是作者故意埋下的伏笔,在小说的其他章节中会有更加详细的介绍。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些空白,并根据这些空白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思考答案后,再给学生介绍对应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书籍的同时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保证学生在反复阅读和寻找的过程中提升对这本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
比如,讲授课文《范进中举》(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时,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的第一段时说道:“大家看看第一段的第一句说的是什么?”学生:“范进放学回家,母亲、妻子皆大欢喜。”教师:“大家想想他们为什么都非常欢喜呢?”学生:“肯定是因为他中举了吧。”教师:“嗯,这一点从文章后面确实能看出来,但是大家知道范进中举之前的一些事情吗?”学生:“……”教师:“我们经常看一些电视剧中介绍,当古代科举成绩出来后,所有考生都会去看自己的成绩,范进在中举之前去查看成绩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学生们纷纷展开讨论,有的说他很沉稳,有的说他很紧张,教师见大家都已经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于是说道:“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建议大家课下阅读《儒林外史》这本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儒林外史》的阅读兴趣大大提升。
三、抓住题材提问,引导学生阅读经典
每篇课文的题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题材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在周边生活中找到,有的题材则离生活较远,学生很难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作为教师应努力抓住不同文章中的题材,给学生介绍更多的经典书籍,让学生在这些书籍中找到关于这一题材内容的更多介绍。在进行题材介绍过程中,教师最好将其转换为一些问题,让学生以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式去阅读经典书,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比如,在讲授《沙漠中的奇怪现象》(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时,教师说道:“从这篇课文的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啊?”学生:“沙漠。”教师:“大家有没有去过沙漠呢?”学生:“没有。”教师:“确实,对于沙漠,可能是大家既陌生又很熟悉的景物。一方面,大家很少有去过沙漠的,另一方面,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见过沙漠。下面大家想想自己从哪些书籍或电影中看到过有关‘沙漠的情景?”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同时也是考察大家平时阅读积累量的问题。同学们纷纷展开回答,说出了《西游记》《蝎子王》等,随后教师说道:“看来大家平时阅读的书籍还是很多的,每个人答案都不一样,在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本关于沙漠的书籍《撒哈拉故事》,这本书中介绍了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些故事,相信大家肯定会非常喜欢。”
总之,阅读经典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将课文讲解与对课外经典书导读结合在一起,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书籍的兴趣,使其成为阅读课外书籍的敲门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2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