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过“种麦子点苞谷”的眼界山岭
——打通“产业振兴”路径

2018-09-01 02:28徐旻禾
当代陕西 2018年15期
关键词:鲜叶土鸡养鸡

◎徐旻禾(本刊记者)

青中村启示2:发展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乡土产业,是山区振兴产业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不仅要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而且要面向新产业新业态谋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

青中村的茶园大部分只采春茶,茶农从春分开始采摘,过了谷雨基本结束。眼下已经过了大暑,茶叶合作社负责人周显勤依旧忙碌,四处学习,琢磨着怎么延长茶叶产业链,打造精品园,提高茶农收入。

在他身后,青中村2100亩茶园经过合作社的专业管护,浓绿茂密。

2015年省上拨款20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青中村茶叶产业,到现在,村里已新建茶园800亩,改造提升茶园1300亩,实现人均2亩茶、户均增收6000元。

以前的青中村,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油盐,种茶就挣零花钱。现在,青中村组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三支小分队,“合作搞生产,联合闯市场”带动农户,发展起了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乡土产业。

人均2亩茶,等于养个金娃娃

“烧碗山之茶给郎解渴,我带山之茶陪你过河,过了这湾只有你我,七十里滩也不得完咯。”

青中村种茶由来已久,三组的“皇茶园”《紫阳地名志》有记载:“明清时,因此地产茶名贵,历向皇帝进贡得名”。

紫阳是中国名茶之乡,可青中村的茶叶名气却不甚响亮。城关镇党委书记李作奎还记得2014年去村里摸底时的情况,“基础设施太差了,也没有像样的产业,那时感觉这个村要想发展好,很困难,没什么希望,心里很凉。”

“第一书记”曾顺宝印象深刻,当时的茶园疏于管护,密一块、秃一块,茶树长到两米多高。茶叶的营养都流失在高杆,随着人们对茶叶色香味形的要求逐步提高,青中村产出的茶叶质量不行,缺乏市场竞争力,价钱也卖不高。

2015年,青中村迎来了转折点。5月,时任省委副书记胡和平第一次来到青中村调研,就提出要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并提出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要有一套经营管理模式,这些模式是让大家都受益的模式,将来有了合作社,收茶叶也不是问题。”

当年6月,紫阳县贡茶园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108户群众自愿将462亩生产茶园入股到茶叶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专业管护队,进行技术培训,从种植、养护、施肥到采摘,确立了统一标准。

“我们开始摘得深浅不一,价钱也不一样,胎叶子、老母叶一起抓,一握扎手,现在都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茶农丁瑞斌算了一笔账,按原来的采摘法一斤鲜叶顶多卖30元,现在能卖到90元。2014年以前,丁瑞斌的9亩茶园一年最多能卖四千七八,2018年仅春茶一季就卖到了一万五六。

为了提高茶叶质量,合作社对茶园进行了统一规划,限定茶树高度,统一修剪、补植,同时还在村里设立了三个便民服务点,茶农可以就近购买有机肥,施肥后由合作社进行验收,如果茶园管护达到标准,再返还50%的奖补金。

茶厂建好了,合作社成立了,来买茶的客商多了,茶农再不用起早贪黑地去卖茶。2017年3月,丁瑞斌发了个朋友圈:“谁买茶?”当天他采摘的13斤鲜叶以每斤80元的价格全部卖了出去,打算帮乡亲们再卖点。

这在以往可不成,没有茶厂以前,鲜叶的价格都由茶贩子说了算。

村民朱达照回忆,原先自己炒茶,四斤鲜叶一斤茶,一晚上也就能炒两三斤,“白天采茶晚上炒,炒好担到紫阳沟去卖,回来再摘再炒。不然你把鲜叶交给哪个?白天黑夜连轴转,几乎每个茶季都要害场大病!”

青中茶文化 刘友平/摄/

“以前茶贩子今天每斤给60元,明天每斤就给40元,现在我们自己有了茶厂,也就有了一个稳定的价格,按照市场来定价,再不像过去那样。”村支书张显华说。

如今,茶叶合作社入社社员由原来的108户增加到168户,覆盖面由原来的青中村扩大到全安村和向阳镇的止风村。

从只采春茶,延伸到采摘夏秋茶,鲜叶采摘时间延长了,产出品种由原来单一的绿茶扩展到红茶、黑茶,年产值由2015年的60万元增长至现在的550万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6000元。

人均种植两亩茶,等于养个金娃娃。产量提高,群众增收,企业也增效了。

2017年,皇茶园富硒茶还通过了SC认证。“原来年生产能力只有10吨,现在年生产能力达到了30吨。”合作社负责人周显勤说。

与合作社合作的皇茶园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年利润150万元左右。按照约定,其中40%要再投入到合作社,用于茶产业发展。

精品园建设已经启动,青中村还在衔接一家做黑茶的公司,通过炒制、发酵黑茶,提取萃取“黄金菌”,制成保健品,进一步提升茶叶的附加价值。

未来,青中村的茶园还将按照规划融入采摘、观赏功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青中土鸡“冒充”不了

农民养殖有三怕:养不了、养不活、卖不了。但青中土鸡身价不一样,每斤售价比别家平均高出4元。

在青中村,林下、茶下养鸡是优势产业,一方面茶叶种植面积大,这里也是良好的天然养鸡场。青中土鸡从小溜达在茶园,运动量大,肉质鲜嫩;以茶园的草和虫子为食物,营养价值高;茶农不光不用除虫,草也不用除了,还省了肥,形成了循环农业。

养鸡大户陈良华,从2015年的50只起步,到2016年的100只,2017年又扩大规模投苗1000只。“三年算下来,养鸡1000多只。刚开始一只才能卖几十元,现在最起码卖到100多元。”在村民眼里,陈良华是“能搞事的人”,种茶、种菜、养鸡什么都干,2017年,他卖出了900只鸡,平均每只净利润20元,仅这一项收入将近2万元。

2017年6月,土鸡养殖合作社成立,入社48户全是贫困户,合作社分别从产前、产中、产后给入社农户提供帮助。

合作社与安康的公司签订合同,购买50天左右的鸡苗,每只鸡苗成本17元,合作社补贴7元,按照每只10元的价格卖给养殖户。无力负担的贫困户还可以先赊鸡苗,等销售后再将鸡苗款归还给合作社。

合作社还统一为社员购买玉米等饲料,减少运费成本,暂时不能负担的贫困户也可以赊借饲料。同时,为了防止养殖户过度赊借,有“等靠要”的思想,合作社又细化规定,赊借的鸡苗和饲料要比现付稍贵一些。

在养鸡合作社负责人张治伦看来,养殖户入社,除了成本降低,销路通畅,更重要的还是减少了养殖的风险。2015年,张治伦养的50只鸡得了球虫病和痢疾,两个多月就死了一半多,“土方子,大蒜水都喝了根本不起作用,后来县农林科技局的来看了,十几块钱买了一包止血灵,两天就好了”。

合作社成立后,在产中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像治疗球虫病、痢疾这样的常备药合作社都有,能提供及时治疗。

今年,合作社48户第一批就养了16000多只鸡,下一步能达到25000只,80%通过合作社销售。“现在我们青中的土鸡有名了,好多人冒充青中土鸡。只有我们合作社配送出去的,对方才认账。”

不但土鸡卖上了价格,很多游客专程到青中村买土鸡蛋,一个土鸡蛋能卖到一块五。

2017年,合作社一共赚了4万多元,扣掉流动资金,入股的贫困户股东每人分到了三四千元。今年,还将吸纳新的股东入股,合作社育雏方案也列入计划,不用再从外面购买鸡苗,进一步降低成本。

种地是专业事,也是体面活

“青中村离紫阳县城这么近,咱们应该建一个菜园子,作为县城的菜园子。”2015年5月27日,胡和平第一次来到青中村调研时,所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思路,如今已经一一实现。

“种豆得豆,种瓜得使劲搬”“忙时操场跑跑,闲了就来拔草”,在青中村精品菜园里,一块块妙趣横生的指示牌,标识着每一个半分菜园。

这是青中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新路子。企业流转贫困户土地建设精品菜园50亩,按照300元每亩支付费用,一次性支付5年。企业雇佣4名贫困户打理菜园,月薪2000元,其余村民还可以在菜园打零工,每天也有120—150元的收入。

“我们选择投资青中村,就是看中了它距离紫阳县城近,客流量大,还位于旅游线路上。”青中农庄项目负责人陈朝说,他们先期投入18亩的菜地,现在已经有30多户通过网络、电话租地种菜,一户一年支付888元,体会“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乐趣,菜地产出的菜基本能满足一个家庭一年的蔬菜食用。

每到周末,胡斌就和朋友从县城上来看看自己的菜,“我种的是豇豆,我朋友还有种的西红柿、茄子、辣椒,一家肯定吃不完,带回去换着吃。”

从菜园出来,胡斌和朋友一路沿着郭家梁、文笔山游玩,在附近吃个农家乐,再带上自己种的菜回家。上午8、9点来,晚上7、8点走,这样的行程已经成了他们的周末休闲“标配”。

一个茶园要有收益,最快也要三到五年,种植蔬菜水果,成了青中村解决村民“短平快”收入的法宝。

“有了合作社才可以专业化分工了,你一个人即就是‘全能冠军’,什么也是自己干,菜自己种,自己卖,弄不过来嘛。有了合作社以后,就可以分工,种菜的只管种菜,运菜的管运菜,卖菜的管卖菜,大家共同得益。”当时,胡和平提出的“解题思路”,也一步步变成现实。

2015年,青中村蔬菜合作社成立,42户农户入社,其中85%为贫困户。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销售、引进企业发展新模式。

作为紫阳县城居民的菜篮子,合作社引进优质高产品种,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种植,打出了生态的牌子,蔬菜价格卖得更好。“你比如说白菜,超市卖几毛钱一斤,我们就能卖到两到三块一斤。”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冉维富说。

2016年,青中蔬菜销售有了电商模式,买家通过农庄微商城手机选菜、微信支付购买,最远甚至配送到了内蒙古,当年电商销售额就达到十几万元。

由于蔬菜保鲜要求高,现在青中农庄主要销售干货,干洋芋果果、干香菇自制蜂蜜、魔芋礼盒都成了掌柜热卖品。

做电商,品质和口碑更重要。村文书张治伦负责青中农庄网络销售的运营,原来村民做干货只为保存不为销售,品质、品相都不好。“我们丑话说在前头,先提出品质要求,再去收购,符合标准的我们才收,才不会砸了我们青中农庄的招牌。”今年以来,平均每个月销售额都能突破两万元。

合作社定点销售,加上“互联网+”电商运营,让青中农民看到了希望。全村现在已经有80多亩生态蔬菜,平均每亩菜一年能卖2万多元,种地也成了一个体面活。

猜你喜欢
鲜叶土鸡养鸡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茶鲜叶嫩梢捏切组合式采摘器设计与试验
河北平乡:会养鸡变“慧”养鸡
养鸡趣事
“土鸡文化节”贺新春
土鸡饲养方法及防疫对策
火爆的土鸡为何现在“卖不动”
鲜叶治病有特效
土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