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8-08-31 11:03赵忠志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合格工程质量项目管理

赵忠志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而质量是一个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质量控制更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工作。文章结合工程实际,总结出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3

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工作,而要想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则需要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所谓的质量不仅指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产品生产活动或过程中的工作质量,还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可以看出,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不仅仅与工程的材料是否合格有关外,还与生产该产品工程中的技术操作是否规范,机械设备是否正常使用,工人对于工作是否仔细认真等有关。这些也是现在工程进行中所遇到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

(1)原材料进场检查不合格的问题突出

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那么工程验收时就会不符合要求。原材料进场检查不合格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采购方采购的时候没有核对供货商的生产许可证、建材备案证明、以及出厂合格或质量证明书。例如,材料供货商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建筑防水卷材、水泥等材料必须提供生产许可证;对于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混凝土掺合料这些非金属类的材料都必须提供建材备案证明。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对于材料进场抽样检查或试验不严格。例如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检验、钢筋力学性能检验、砂石常规检验以及混凝土外加剂的检验都必须合格后才能使用。随着工程的不断进行,施工方对于经常进场的原材料的检验变得越来越松,让不合格的材料趁虚而入,对工程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施工过程中技术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项目开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就是任務的范围、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而技术人员进行工作时对于技术交底中的质量标准没有达到要求,所以说技术操作不规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技术人员对于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熟练,不够精确细致。技术人员只负责把自己的工作完成而没有想要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只是一味的机械式的工作,并没有把工程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因此,工程质量也因为他们的一次次的失误以及不细心而下降。例如,对于建筑物定位测量,基础施工测量以及桩基施工的测量工作并没有达到精确细致。其次,技术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不规范也会降低工程质量。例如,对于材料的计量,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有效控制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和检验。

(3)人的因素的影响问题

人的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个人的质量意识以及质量活动能力对施工质量的形成造成的影响。所以提高作业者的素质、专业技能、对机械设备的熟练程度对工程的质量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施工队上的作业者大多数都是农民工,综合素质都不高,对工程的质量意识都不强;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惰性,使他们对工作的能动性不高;对机设设备的操作不清楚,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机械设备的技术规定。因此,人的因素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中出现的原材料进场检查不严、技术操作不规范以及人的因素的影响质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确定清晰并且可细化的目标、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综合素质。

(1)确定清晰并且可细化的质量目标

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和隐蔽性。首先,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只能从表面进行检查,难以发现在施工质量过程中产生、又被隐蔽了的质量隐患,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所以说对于每一过程的质量目标我们都应该明确清晰的确定,这样作业者对于自己负责的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技术人员对于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在每一个小的过程中,通过一个小的目标就可以检查到,不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将目标细化,可以让作业者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由于项目的隐蔽工程需要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所以说将每一个隐蔽工程的质量作为一细化的质量目标,将其验收合格,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总目标。这也可以看出,确定清晰并且可细化的目标是质量保证的前提。

(2)完善质量管理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主要从两方面来做:一方面,实施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就是把责任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各司其职,对于自己的工作的范围都有相应的责任,这样他们才能增强他们对施工质量的的意识,施工质量才有所保证。另一方面,建立原材料检查管理制度。对于原材料质量的把控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重点工作,采购方和施工单位都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建立材料检查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对供货商的原材料应进行检查各种证明以及材料的合格证书,采购方方可购买,采购人员对于这些检查事项都需要进行统一的培训。对于原材料的进场检查,需要相关人员按照检查的流程来逐一检查,全部检查合格之后才能使用。由此看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

(3)提高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综合素质

我国实行的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和管理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从事施工活动的人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必要的控制。例如,《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的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方可上岗作业;对于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企业对新员工入职之前都会进行培训,这些培训不仅仅是让新员工熟悉公司环境、制度,更重要的是提高每个员工的素质和他们所要学习的能力。提高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让他们掌握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得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够把施工质量放到重要的位置;提高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企业的文化素养的提升,这更能提高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品牌更加持久。所以说,提高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综合素质是质量保证的不可或缺的一步。

上述三种对策建议都是为了解决目前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原材料进场检查不严、技术操作不规范以及人的影响因素等问题。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保证我们所使用的原材料达到使用的要求;确定明确并且可细化的目标可以让技术人员规范自己的操作流程;提高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综合素质让人为因素的影响质量的问题大大降低。唯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够的到保证,所生产的产品才能够验收合格,企业才能够持久的运营下去。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逐步的发展起来,然而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仅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进步,更威胁到人民的人身安全,因此,工程质量问题不容小觑。工程质量的保证,才能保证企业能够持久的运营下去;工程质量的保证,才能够保证人民的人身安全以及生活质量。由此看来,完善管理制度、确定可细化的目标和提高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综合素质必须实施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爱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6(17):262+266.

[2] 李艳明,石秋丽,覃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159+197.

[3] 苏均德.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6(26).

[4] 赵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4):103-104.

[5] 焦宇思. 工民建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7).

研究方向:项目管理,籍贯:江苏省连云港市,出生日期:1976年10月29日,职务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职称:高级工程师,一级项目经理,一级注册建造师。

猜你喜欢
合格工程质量项目管理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应用研究
住建部: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 应依法对工程质量担全责
项目管理指南
广西:2018年致力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满意度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
不合格的洗衣工
不合格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