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研究

2018-08-31 11:03杨梦蝶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

杨梦蝶

摘 要:大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借助辅导员的力量实施,为了改善大学隐性思政教育效果,有必要提高大学辅导员隐性思政教育能力。所以,提高辅导员人文关怀意识、改善辅导员思政教育载体设计能力,将对提高辅导员思政教育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大学 辅导员 隐性思想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引 言

受到全球经济、文化、信息的冲击,国内大学思政教育模式、方法也在快速的更新、变换,因此,隐性思政教育破空而出。而辅导员在开展隐性思政教育时,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等,才能承担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任。

1.简析隐性思政教育含义

当前社会的主流观点指出“隐性课程”理论是隐性教育的发源地。而隐性课程理论则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孙提出。但是,当前国内对隐性思政教育含义还存在分歧。多数专家支持的观点是“通过对隐性思政教育资源运用,使用隐蔽的方式,对接受教育的人通过文化、隐性课程资源等进行影响,让他们在被教育的时候被感化,并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被称为隐性思政教育。”隐性思政教育游离于思政教育课以外,不受其干扰、影响;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接受教育的人在被影响期间不会快速觉察。[1]

2.帮助大学辅导员提高隐性思政教育人文关怀意识

大学思政教育在人本转型的过程中制造出了隐性思政教育,新时代教育中运用的人本教育,对传统的“重理论、轻视人本需求”的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接受隐性思政教育内容,所以,才以隐性形式渗透到大学思政教育过程中。在隐性形式、可接受性的影响下,大学辅导员就必须优化自我综合素质,才可以保证隐性思政教育设计的隐蔽性、科学性。因此,大学辅导员要想提高隐性思政教育能力,就必须做好教学转变。

首先,辅导员要增加知识储量,要用深厚的知识与亲和魅力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大学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必须具备教育、科研等素质;同时,行为举止要要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当中,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搭配教学内容,要让学生真正的信服教师讲解的思政教育知识,从而完成理论暗示教学目标。[2]其次,大学辅导员要积极的和学生交流,构建互信关系。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辅导员要主动的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打开学生内心紧闭的大门,让学生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辅导员,这样辅导员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调整思政教育教学方案。同时,辅导员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为学生设计符合现实的成长目标;对于弱势群体,辅导员要提高关注力度,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人文关怀。最后,大学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政治观察力,要抓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时出现的隐性思政教育时机,要坚持负责、认真、爱岗敬业的态度,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所以,积极的为学生提供人文关怀,才能提高辅导员隐性思政教育的能力。同时,辅导员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良好的专业综合素养与全面能力素养等,才能将人本关怀有效的落实到隐性思政教育工作当中。

3.改善大学辅导员隐性思政教育载体设计能力

载体的设计或选择对大学辅导员隐性思政教育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由于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衔接效果对隐性思政教育实施影响力度较大,所以,做好隐性思政教育载体的研究十分具有必要。因此,大学辅导员要想提高隐性思政教育能力,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载体选择与设计能力。所以,辅导员在教学中,要正确的、科学的认识隐性思政教育内容,才可以在新时期思政教育改革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首先,以多视角观察载体分类。当前国内诸多学者对隐性思政教育形态进行分类时,将其划分成了大学精神、物质环境、管理等载体。而部分学者则“根据社会个体将其分成语言与行动载体;或根据社会团体将其分成文化、管理与活动载体;或根据社会信息传达形式将其分成网络与传媒载体”等。而辅导员在开展大学隐性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使用教学、文化、管理、活动载体,将提高辅导员的隐性思政教育能力。其次,因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形势教育、就业指导多由辅导员负责。因此,辅导员有必要使用教学载体,完成教学任務;辅导员开展隐性思政教育时,要全面贯彻、落实隐性思政教育原则与方法,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就业状况,融入心理健康等知识,从而在教学阵地中完成隐性思政教育。辅导员在大学管理学生学业与日常生活行为时,需要合理应用管理载体,才能构建和谐、友善的班风;通过创设良好的班风,落实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让学生在辅导员引导下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形成良好习惯;另外,辅导员要发挥人格魅力,给学生营造榜样力量,借助管理过程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与严谨的精神风貌等。然后,辅导员要提高对文化阵地载体的重视程度;中西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进步对学生的思政伦理的建立产生了影响,教师在此阶段要做好载体的筛选与侦查。同时,辅导员要优选载体,要帮助学生科学的、合理的解读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文化,要为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评判能力。[3]最后,在载体控制中,辅导员要做好活动设计工作。辅导员通过活动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隐性思政教育受到活动时机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对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进行运用,比如组织党团活动、大学生的中国梦等活动,将学生喜爱的问题活动与教育目标相互融合,为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创新精神与爱国热情等,从而利用活动与文化载体为学生培养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大学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载体在思政教育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当中,辅导员在工作中应主动观察、寻找并科学运用载体,才能提高大学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辅导员要正确认识隐性思政教育、提高自身人文关怀意识、改善对教育载体的利用水平等,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隐性思政教育能力,改善大学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陈晓娇.科教导刊(下旬).2015(03):65-66

[2] 大学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究[J].郭弘.才智.2018(15):127

[3] 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及启示[J].荣霞.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5-37

猜你喜欢
辅导员大学
比萨里的大学问
至善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比萨里的大学问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