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碑学实践的意义

2018-08-31 10:22张继超
艺术评鉴 2018年10期
关键词:碑学实践影响

张继超

摘要:清代中叶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变革期,帖学逐渐走向衰落,而碑学则在金石学与考据学影响下逐渐盛行。碑学的兴起突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颓弱之势,书坛呈现繁荣景象。邓石如的碑学主张重新树立了书法典范和价值取向,对篆、隶的振兴和创新有着示范作用,启发乾嘉之后的碑学实践者。

关键词:邓石如 碑学 实践 影响

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23-02

清代中叶是中国书法的变革时期,代表文人士大夫书法审美形态的帖学走向衰落,而碑学则在金石学与考据学影响下逐渐盛行。科举取仕的书写要求导致了“馆阁体”的盛行,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碑学的兴起冲击了帖学一统天下的颓弱之势,书坛呈现繁荣景象。邓石如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取法于三代钟鼎、秦汉瓦当碑额及六朝金石碑版,并以篆隶之法,写楷写行写草,开创了质朴雄奇的书风。

一、贴学与碑学的转换背景

进入乾隆时期,清代政权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与康熙时期打下的坚实的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康熙从政期间出台了很多的惠民政策,使得国家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库的积累也日益雄厚。由于政治的安定与文化的发展都与经济实力息息相关,因此,伴随着康熙王朝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清代政治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大力的加强。

由于经济的强盛发展,统治阶级也增加了在文化事业上的投资力度,统治者组织编撰了大量的书籍,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在乾隆时期,清廷的内府文化的收藏得到了极大的充实,从而也间接导致了民间收藏活动逐渐走向了衰落。由于乾隆比较擅长书法,并且非常喜欢元代的赵孟頫,因此,在乾隆的影响之下,乾嘉时期的书法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并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书法大家,例如张照、刘墉等。从张照开始,帖学书家们在摆脱了由明朝末年一直延续到康熙末年的崇董之风以后,扩大了取法范围,使清代的帖学书风呈现出繁荣和丰富的局面。通过书家的探索和发挥,也使帖学的技法原则和审美取向获得了突破和拓展。

乾嘉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开始兴起了碑学理论。伴随着书法风气的改变和科举考试与官场中“馆阁体”书风的兴起,帖学书法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显得过于单调与僵化,人们学习法帖越来越偏向整洁、工整和均匀。在道光时期,虽有李兆洛、李宗瀚等人维持风雅,但早已无法与日益蓬勃发展的碑派书法相提并论。道光以降,碑学书法在书坛更有傲视群雄之势,民间再也没有哪位帖学书法家能对书坛风气产生影响。

满清统治者加强了在思想文化界的控制,乾嘉两朝,大兴文字狱。随着文字狱的兴起,文人雅客由于政治和现实环境的束缚,开始转向整理、考证前人的文学典籍和作品,使朴学得到大力发展。在金石文字学的影响下,对古代碑刻的研究取得较大发展,在这一时期,阮元在《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里,明确提出贬斥刻帖、尊崇北碑的观点。随着金石学的复兴和发展,书法家不再局限于刻帖,开始将目光和兴趣转向碑版石刻,不仅使得碑刻墓志的实践逐渐占据人们的学习中心,还使得碑刻墓志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普及。与帖学相抗衡的碑学,在创作上,继承了清代前期传统,从碑刻中汲取营养,追求古拙的审美原则。到了嘉庆年间,出现了邓石如、伊秉绶这样的杰出书家,形成清代碑派书法的高潮。

二、邓石如的碑学思想与实践

邓石如(174-185),安微怀宁集贤关人,父一枝,号木斋,博学多通,兼工四体书,尤长篆籀,善印。邓石如少年时因家境贫苦,逐村童以采樵贩饼为生,仅在九岁时跟从父亲读书,但受父祖的熏陶。由于家庭的影响,邓石如很早就对刻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书法也是从篆隶起步。在青年时期,邓石如主要以临古为主,经过在江宁举人梅谬家经过8年的临碑苦习,又在游历中结识了程瑶田、张惠言、金榜等诸多良师益友,共探书艺,书法日益精进。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所说: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

伴随着金石学和小学的兴起,使得大量的铭刻文字出土,更是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访碑热潮,而且书法家们也开始寻找更能够表现书法思想的载体。在清前期,主要是以郑簠、金农为代表的书法家进行了对传统帖学的變革,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一种书法的书写传统,并逐渐开始向碑版、金石和非文人书家的民间书法学习。

乾嘉时期,书家的师法观念开始转向,向名家取法的观念逐渐被取代。金农有: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的观点。在创作的过程中,书法家开始运用汉魏碑刻和篆隶古法,演变出了一种不同的书法风貌,这种师法观最终被接受后,穷乡儿女造像也成为师法的范本。在这种师法观念的转变过程中,邓石如起到重要作用,他开始改变帖学只宗一家或名家的师法传统,而是开始学习秦汉时期的碑版,并且激起了清代书法家对于秦汉碑版的研习兴趣。在邓石如之后的碑派书法家很多都受益于邓石如的书法思想,在取法上更是追溯到六朝碑版乃至更早的先秦时期的金石文字,打破了的唐碑的束缚。

邓石如所取法的秦、汉、北朝碑版石刻,由于年代的久远和文化的演变,在欣赏口味及美学范畴的归属上已经与宋、元以来的文人阶层拉开了较大的距离。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同是取法金石碑刻,邓石如所达到的深度和境界,远远超出了当时其他一批出身士大夫阶层的文人艺术家。邓石如作为清代碑学思想的领军人物,他的全面实践和体现碑学的主张,对于确立和完善碑派书法的技法和审美追求上有着开宗立派的意义。他在篆、隶书体及篆刻艺术领域的探索及所取得的成就,在当时有着扭转书法风气的作用,对后来碑派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邓石如打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高古质朴的阳刚之美的书风得到广泛传播,并在广泛汲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特有的碑派面目。

三、邓石如碑学实践的意义与影响

邓石如的碑学实践,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独特的道路。从秦汉碑学入手,通过取法高古,引发人们对碑学理论的深入思考与探究,并且开启了碑学实践的历史先河,将书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邓石如之后的包世臣、何绍基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承其衣钵,并且开创了清代中后期的书法艺术的崭新局面,在中国书法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邓石如通过以秦篆为体、以汉隶为用,打破了篆隶之间的壁垒,并展现了提捺、转折、方圆多方面的丰富性。以隶法作篆,提按起倒,笔画凝重而富于轻重变化,在保证结构基本保持对称的前提下进行变化,这样更显生动活泼。邓石如有方名印曰:我书意造本无法,其实这与他作为传统文人的其自谦之语。这并不是说邓石如不讲法度,只是他并没有固守古法、默守陈规,他只是依据自己的审美需求进行书法实践,进行革新,并总结出了一套在笔法、章法上都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书法方式。

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辑》中说: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篆为不可作之书,自非好古之士,鲜或能之。完白山人既出之后,三尺竖僮,仅能操笔,皆能为篆。这里有一定夸张成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到,自邓石入之后,从事篆书书写的人逐渐增加。

经过包世臣、康有为的推崇,又有何绍基、吴让之等后起之辈的膜拜,邓石如发挥了比生前更为显著的价值,尤其是在经过包世臣在理论上的大力推崇和宣传之后,邓石如的碑派技法及其理论迅速风靡全国,很多的碑派书法家也都自称是邓氏衣钵。这些都离不开包世臣對邓石如碑学书法理论的大力推崇与传授,使得很多书法家领悟了邓石如碑学书法的思想。

包世臣的书法理论成就离不开邓石如的艺术实践的指导和证明。作为乾嘉时期的著名的书法家,虽然邓石如也许在技法上比不上吴让之等人,在理论上比不上包世臣、康有为等人,但是他可以在清中世以后声名大噪、弟子云集。

总而言之,邓石如可以被称作是倡导碑学中心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对全面实践的重视对清代的碑学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碑派书法的技法的确立和完善以及在审美的追求上都有着开宗立派的意义。不仅在当时具有扭转风气的作用,对以后的碑学实践者以及篆刻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包世臣.艺舟双楫[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

[3]王家新.邓石如[M].北京: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

[4]康有为.广艺舟双楫[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碑学实践影响
书卷气VS金石气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书法赏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由姚华评《兰亭序》看其碑帖观的转变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清远养拙碑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