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2018年5月18日
地 点 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
指导单位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北京市分会 中关村杂志社
协办单位 中关村发展集团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 持 人 贺贝奇(著名主持人、中央新影副总编) 梅萌(清华科技园创始人、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荣誉董事长)
全程直播 新浪网
摄 影 王诚诚 武景生
整 理 本刊编辑部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
在这40年间,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到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砥砺奋进、矢志创新的道路。陈春先、纪世瀛、柳传志、段永基、王选、王文京、俞敏洪、李彦宏、雷军……每一代“中关村人”都见证着中关村的创新发展,留下饱含创新的标识和无数探索故事。
如今的中关村,聚集了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上市公司,有57家前沿技术企业平均估值超过20亿元。
近年来,以中关村为龙头,北京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北京关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坚持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創新示范区的创新引领辐射能力,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和创新人才首选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中关村创新论坛以“致敬——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为主题,共襄中关村40年改革创新的辉煌成果。来自全国的政界、企业界、知识界的精英汇聚一堂,各抒己见。与此同时,来自中关村的老、中、青、新四代企业家及创业者,通过讲述中关村故事,共同诠释出中关村的精神、中关村的文化和中关村的未来。
中关村是中国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发源地
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面旗帜,它不仅是民营科技的摇篮,也是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发源地。中国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一个酝酿期,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要富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从陈春先搞民营科技创业到两通两海、联想、方正,再到用友以及留学生归国潮,一浪接着一浪,形成40年波澜壮阔民营科技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两个异军突起,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是乡镇企业,二是民办科技,这支力量在中国历史上,一定会留下非常了不起的一笔。
中关村的创新经济,也是中国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和模式。虽然传统的发展有所放缓,但是创新没有放缓,而是爆发式增长。创新使得中国仍然在超车道上,为中国制造加上中国创造的翅膀,使得原来经济存在低端过剩高端不足实现了根本的转变。
中关村有三次里程碑,1988年、1998年、2008年,走过了试验区、世界一流园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历程,阔步迈向创新强国的新时代。中关村的企业家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今天的创新文化结合,搞出了适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进文化。
中关村这一代人奉献祖国的精神,被中关村人传承下来,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先进文化实践者、创新者,所以有了今天的先进文化,为国奋斗,奉献包容,使得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所以,要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做创新领先世界,早日实现中国梦。我们为中关村而骄傲,为中关村的明天而奋斗。中关村仍然是全世界最佳梦想成真的地方,可以快速培养新型的企业家,培养出引领世界、引领未来的一流的创新人才。
砥砺奋进,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今年恰逢中关村创新发展40周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成立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视察中关村并作出重要讲话,到今年正好是5周年。在这过去40年里,作为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所走出的每一步都担负着国家战略的责任和使命,都打上了国家战略的烙印,都标注了民族发展的符号,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宏大事业一个缩影。
中关村自海淀区而起,海淀区也因中关村而兴。海淀作为中关村的发源地和核心区,经过40年的砥砺奋进,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支撑了北京的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了全国创新驱动发展。
中关村和海淀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果,我想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得益于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得益于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产业报国、家国情怀,得益于高校院所和企业等,也包括政府,各个创新主体的高度融合和良好的互动,协同配合,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培育,全心服务。
总结经验是为了明确方向,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下一步海淀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和北京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新的总规对海淀的定位要求,持续推进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落实好总书记去年2月24号提出的建设好三城一区主平台,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作用的指示。深入挖掘海淀所孕育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也就是文化的动力。同时,我们要努力构建支撑创新发展新型城市形态,争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创新城区的建设者,创新发展的服务者,改革创新的探索者,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以建设中关村科学城为抓手,以建设具有支撑创新发展新型城市形态为理念,将海淀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研”的首善之区。
牢记使命,创新发展
伴随着改革推进,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取得了迅猛的速度,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企业的总收入2017年突破了5.3万亿人民币,这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8年时的5.2倍,这个数字也是156家国家高新区企业总收入1/7,而且这个数是中关村企业贡献给北京的收入,以上市公司为例,中关村企业贡献给外地的收入大概占到80%。由此,中关村企业的收入的数应该远远高于5.3万亿。
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度超过了34%,截止到去年年底上市公司总数是321家,独角兽企业70家,虽然这个数各榜单不完全一样,但是所有的榜单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家数都占全国的45%以上,这也是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最有力的佐证。
中关村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态势也初步形成,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军企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里面,国科量子通信和大数据研究院机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音处理、人工智能芯片等,中关村企业不仅在全国领先,而且现在在全球细分市场也都取得了并跑,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领跑。
中关村有什么特殊的优惠政策?我们只能回答中关村有改革,中关村一直以改革推动发展。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一直在以简政放权、壮大市场力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我们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雨后春笋冒出来,成为推动科技创新重要市场力量,我们支持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社会服务业在推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支持需求拉动创新,需求、市场成为我们创新重要引导力。
我们的竞争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所以中关村的国际化也到了更加重要的高度,我们加强示范区在海外的创新载体建设,包括建设园区示范基地、孵化器分支机构,加强一批创新中心的建设,建设一批新的海外驿站。
国际化不仅是园区的国际化,还包括企业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金融国际化和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我们将按照问题导向来完善这样一些工作,營造更好的环境,为中关村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贡献,也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不忘初心,做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的建设者
中关村的创新实践,在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具有引领性。中关村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我们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先行者和试验田,中关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面旗帜。从海淀新技术产业试验区走到今天30年,应该说我们是成功的,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八次在重要的时点上都做过批示。
中关村始终通过创业来实现创新,使创新变得更实在。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于2010年,经过八年的发展,发展集团在科技产业、产业投资、科技金融和区域合作和海外业务构成了五个业务版块,目前拥有基金102支,规模782亿元,投资项目1770个,投资额超400亿元;累计服务科技企业3.5万家/次,累计提供融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区域合作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在保定、徐州、南宁等地托管运营面积为69万平米;管理10个中关村海外联络处,3个海外创新中心,美国硅谷、波士顿、德国海德堡,签约16位海外战略科学家。中关村发展集团可以成为政策的推广者和实践者,成为面向未来的新经济、新产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与科研院所和大学建立联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面向未来,我们是希望打造升级版,成为创新要素提供者,成为生态建设的服务者。
我们自己今年的口号“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希望能够使我们的要素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升级。我们首先抓了内外部的协同,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协同能够进一步补齐示范区生态系统中的短板。目前我们启动了大数据工程,发展集团有金融服务,我们和科技企业连接非常紧密,今年启动内部信息化建设,通过数字更高效为科技企业服务,做好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各种创新资源的联通器、各类创新元素的粘合剂。
四通的创新之路
四通至今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35年的道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勇为改革添动力,矢志创新求发展”。
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四通从1984年就开始国际贸易,从1987年就兴办中外合资企业,我们先后与日本三井、三菱、富士通、松下、欧姆龙兴办了12家中日合资企业,与美国波音、微软、康柏等兴办的6家中美合资企业。认真学习国际企业研发管理经验,我们在1984年举办的四通办公设备有限公司、1993年开办新浪网的前身四通立方公司、1994年北大四通生物科技公司的组建中,就已经明确设立知识产权股。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四通90年代初就认识到公司要发展,必须具有在全球组织资本、技术、市场、人才资源的能力,所以我们率先在1993年就实现了四通的香港上市,2000年实现了新浪网在美国的上市。
四通35年走过来,一直以应用技术创新与原创技术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主要动力,有过成功,但也有过失败。企业经受的痛苦、磨难和打击一言难尽,我的体会是搞原创技术创新第一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孤独。过去20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外面的世界五光十四色,各种快速发展的机会竞相呈现,忍受实验室的寂寞,不羡慕别人灯红酒绿的生活吗?你能忍受别人大把赚钱,尽情享乐而独守冷漠的办公室吗?没有某种意志和信念是很难做到长期的专注和专属的。
要有承受挫折失败和严重打击的能力。在创新创业的慢慢长路上,只有丧失自信,放弃努力才是自己的末路。创新一定是超前的,一定要切忌超前不能过多,超前半步是先锋,超前一步以上很可能会成为先烈。
以上就是四通公司35年来成长感悟体会和教训,供各位鉴赏。
持续创新生态发展
用友是1988年12月在中关村创立的,正好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同岁,也都是30年。作为一家在中关村在海淀创立发展30年的科技企业,我们也亲历和见证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不断发展的历程——从电子一条街,到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然后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今天正在推进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几个阶段,中关村发展的焦点都不太一样。民营化、产业化、金融化、全球化,这是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来的主旋律。
用友也是中关村一家企业,我们的发展伴随着中关村的发展也在不断进化和发展,我们称之为用友的1.0、2.0、3.0。
用友1.0核心产品就是财务软件。财务软件从1991年开始做到中国市场第一,今天仍然保持市场的领先的位置。2.0核心的产品和业务就是用友企业管理软件,就是ERP系统,2002年用友在ERP市场领域做到中国市场的第一,一直保持到现在。用友最近这些年也在转型发展,新的阶段,核心产品业务已经转为企业云服务。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企业的发展一定是生态化发展,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打造生态,初创的企业要加入一些生态。从园区来讲也是一样的,也需要构造良好发展生态。
回顾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的历程,我认为持续创新和生态发展是中关村能够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产品、技术、市场和产业,随着技术浪潮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地更新换代,必须要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够跟得上时代,才能够不被这个时代抛弃。
生态智慧与美丽中国
我本身是北大的教授,同时在中关村创办了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我们是第一批入驻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企业,全国很多科技园区都是我们设计的。
土人景观的设计理念就是用生态智慧实现美丽中国愿望。中国有污染的问题,洪涝的问题,地下水下降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还有雾霾的问题,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态创新空间巨大。让城市自然渗透、让自然之城自然进化,这都是为我们提出的创新之路。
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最早提出的“海绵城市”。中国只有世界7%的淡水资源,却要养活全世界20%的人口,因此我们提出通过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来把水留下来。
未来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场革命,革命就需要创新就是来实现。因此,我们倡导“土人之道”,即就是萃取传统生态智慧,系统解决问题。大家知道,屠呦呦最大的贡献在于把传统中药变成为科技工程化生产的药品青蒿素。我们的工作就是萃取传统生态智慧系统解决问题,我们的工作就是模式化提取,量化设计,然后进行POE检测,进而得出一些规范,最后变成工程化的标准模块。
目前,我们已经拥有14项专利,制成标准化的图集,大面积推广应用。我们将大家习以为常的智慧,经过标准化以后,变成了一系列示范工程。
第一种技术模块是源头渗蓄:绿色海绵技术;第二种技术模块是过程减速消能: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第三种技术模块是末端弹性适应:生态防洪技术;第四种技术模块是加强型人工湿地:水生态净化技术。
将这些生态技术集成应用于“海绵城市”和生态修复工程,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大面积推广,而且在全世界10个国家有大量的推广,因此我们在国际上获得28项国际权威的奖项。包括100多篇国际知名学者的文章,10多部专著和专辑对其学术和时间进行评述,以及19个工程被列入为世界权威教材教科书……
我们希望针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大面积解决实际问题,再造秀美山川。
创新北斗,增强时代
一、北斗前世今生——没有北斗民用开放,就没有北斗星通公司
北斗的发展实际上也是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应该说北斗的发展和中关村的发展是一样的,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球这样一个过程。
北斗这套系统实际上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它不是一个定位系统,也不是一个导航系统,而是位置报告系统。北斗一号最初就是为了解决军队的问题,到2004年4月26号中央批复了北斗一号对民用开放,这一年北斗星通拿到了第一张运营牌照,可以说没有北斗的民用开放,就没有北斗星通。北斗二号是覆盖区域的系统,具备GPS的功能。我们计划,到2020年要建成覆盖全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作卫星将达到30颗。GPS有的功能,北斗全有,同时GPS没有的短报功能北斗也有。
二、北斗产业发展——巨大的市场空间
去年全球导航的市场大概达到了万亿左右这样的规模,中国大概是2500億,其自身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也是巨大的。北斗卫星导航的应用,已经开始逐步在无人驾驶、无人飞机上得到应用,当然军事的应用更多了,战斗部、武器平台肯定要用北斗的卫星导航。未来像老人、孩子、项链、手表、眼镜上都会用到卫星导航定位。未来高精度的产品,高精度的位置就像水和电一样,触手可及。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构建了覆盖全球的“IC+云”平台支撑系统,使得我们的用户能够享受到高精度的服务,这样的变化会增强时代。
三、北斗星通概览——三阶段发展步骤紧扣国家北斗三步走战略
北斗星通2000年成立,到现在走过两个阶段,正处于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艰苦创业阶段,就是公司设立到上市;第二个阶段就是转型升级阶段,建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的过程;现在处于国际化、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去年我们也分别收购了一家德国公司和一家加拿大公司,其中德国公司已经有1400个工程师。
我们未来还要紧跟时代,继续奋斗,追求新梦想。到2020年,计划做到100亿,2025是设想做到500亿。围绕着构建“北斗+”的新业态,结合着北京市高精尖的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关村40年的发展成果举世瞩目,是我国科技成果、科技体制创新发展的缩影,其过程形成艰苦奋斗、创新突破、追求卓越的中关村精神。北斗星通因北斗而生,伴北斗而长,吸收了北斗精神、中关村精神,成为了中国北斗产业的领军企业。我们要感恩这个大时代,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北京!致敬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继续追随中关村创新发展新梦想,为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让世界因信任而高效
从1998年到清华来读书以后,我基本上生活在中关村。
脉脉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实名社交平台,超过500万白领在这个平台上有自己真实的职业身份,这是在中国市场上绝对的领先。
脉脉以不同的功能解决职场人士面对的不同问题,有人脉的拓展,也有知识连接的拓展,也有工作的机会等等。
从去年年初到今天,大概15个月的时间,脉脉平台用户规模达到了10倍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快速、而且惊人的增长速度。其覆盖领域除了IT互联网高科技行业以外,快速渗透到金融、地产、传媒等两百多个细分行业。
脉脉,对于中国的双创和就业做了很大的帮助和努力。我们在帮助每个白领职业成长的过程中,也在帮助很多公司和企业快速成长。我们最核心的是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帮助人和人之间做更好的连接,另外一件事情是帮助人和有价值的信息做更好的连接,在这里应用大数据技术和AI技术。
在人和人、人和信息的连接之后,我们会有情感的连接,甚至会有很多工作上的实际困难的解决,例如帮助销售人员成功实现营销。
脉脉将覆盖到各种生活的领域,各种职业的领域,我们也希望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面,通过不断完善个人真实的资料和身份,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好信任的基础。
从中关村40年看未来创新趋势
我理解的中关村,实际上是超级大的资源平台,这也是今天中国在创新创业大的生态体系建设中的一面非常重要的旗帜。其核心要素就是人才、技术和资本三驾马车的互相支撑。
从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来看未来新时代的特征,我总结了四个趋势:
第一,中国的创新时代特征逐渐从政府主导转向资本发力。在中关村范围内,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这些投资服务快速发展,为今天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快速成长以及企业聚集创造了强大的资本推力。
第二,创新者不再孤独。过去创业的时代,这里有非常浓郁的精英阶层影子,但今天85后、90后成为中国的创新主体的时候,创业者正在成为社会的主流,越来越去精英化,越来越大众化和平凡化。
第三,平台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做优客工场过程当中,我们和阿里、腾讯、百度都进行了大量的合作,其实这些大型互联网平台,用平台向创新者赋能,用平台和平台进行对接,这些恐怕是这个时代非常大的特征。生态平台合作构成中关村强大创新的优势。
第四,创新服务生态化。今天中关村之所以有这样的力量,更多是集结了一大批创新服务生态公司,从投资路演、创业交流、创业媒体、创业培训、创业人际关系、技术转移、法律服务,这些模块之间越来越紧密的互动和连接,是今天中關村巨大的价值。
这些年中关村产业政策的指导思想有重大的转变,一是市场维度越来越鲜明,二是反垄断的维度越来越鲜明,这两个都是中关村今天非常有优势的地方。
优客工场发展三年,从中关村开始,逐步进入到37个城市,布局了将近167个平台,已经开业的将近120个平台,聚集企业8900多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应该会达到1.2万个企业,今年全年非常有希望图突破25000家公司。用平台赋能,让B端的企业互相赋能,这是优客工场的特点。
我们还拥有6项国家软件专著和3项国家专利,我们不断开发超级企业服务平台,让几万家企业未来形成大市场、大集市以及能力的流动场。同时我们也在推动企业价值共享、企业社交、多路径并行的模式。
如果拿中关村与硅谷模式和其他国家大型创新生态集结地对比的话:产业技术突破,先发技术突破和引领趋势突破,是中关村未来不断着力改善和突破的地方。大学创新、商业和社会化生态链的形成,是中关村下一步必须要打造的。
纵观人类社会商业演进,这四个步骤和中关村的演进步骤是完全一样的,从零散贸易、市场向集中撮合交易,向实体连锁扩张,最后向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演变。未来的世界,商业演进的过程、超级平台,无疑是最有价值的地方。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超级平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