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机构改革后,首个新成立的小组亮相。不久前,国办发布通知,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成立。
2016年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要推行“放管服”改革,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这次新小组成立,便是为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这个小组的历史可追溯到2013年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协调小组”,是一个临时议事机构,工作多由中央编办主导,小组并不集中办公。2015年,“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亮相,拥有9名成员。而今成立的“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则延续了它之前的办公模式,办公室依然设在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担任协调小组组长,国务委员王勇担任副组長,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担任副组长兼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但是其他成员有38名,总人数是原来的四倍多,涵盖了超半数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
为什么要成立新小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放管服”改革,就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环节,转变政府职能则是“放管服”改革的“牛鼻子”。
过去5年中,“放管服”效果明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
但是,推进“放管服”工作仍然面临许多制约性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贠杰撰文指出,推进“放管服”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和障碍,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在深化改革方面的实际效果存在较大差别,各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
在这个背景下,成立协调小组,除了加大改革力度,也可以在重大决策具体落实和实施过程中,建立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有利于减少层级、提高效率。